培育特色品牌 拓展增值空間 農村土特產在電商平台熱銷
培育特色品牌,拓展增值空間
電商發展好,農(nong) 貨賣得俏
在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群山掩映下,一排排保溫隔熱的大棚坐落其間,裏麵都是種植的食用菌。長久以來,這片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的土地,成就了“中國食用菌之都”。如今,通過電商平台、直播帶貨等,菌菇走出大山、走上千家萬(wan) 戶的餐桌。
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縣域商業(ye) 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推動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農(nong) 村直播電商,培育“土特產(chan) ”電商品牌,鼓勵農(nong) 村電商創業(ye) 就業(ye) 等。未來,越來越多山裏貨、土特產(chan) 將在電商平台熱銷。
小農(nong) 戶對接大市場
行走在智能控溫、控濕的銀耳菇棚內(nei) ,古田縣中菌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忠生撥開一朵朵雪白的耳花,確認銀耳菇的生長狀況。“我們(men) 的銀耳在東(dong) 方甄選、交個(ge) 朋友等直播間都賣過呢,很受歡迎。”黃忠生說,今年1到6月,通過電商平台,公司已賣出60萬(wan) 單的古田銀耳產(chan) 品。這樣的銷量,放在以前,大家想都不敢想。
在古田縣,許多家庭世代以種植菌菇為(wei) 生。全縣農(nong) 業(ye) 人口中70%的家庭從(cong) 事食用菌產(chan) 供銷活動,全縣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的70%來自食用菌產(chan) 業(ye) ,農(nong) 民現金收入的70%來自食用菌產(chan) 業(ye) 。黃忠生的公司成立了一家農(nong) 業(ye) 合作社,聯合村民一起種植銀耳、從(cong) 事菌菇產(chan) 業(ye) 。以前,合作社對接的銷售渠道主要是各地的商超、農(nong) 貿市場、深加工工廠等,回款時間長,還有層層中間商。直到2020年,合作社開始試水抖音電商,情況有了變化。
“借助電商平台,產(chan) 品從(cong) 原產(chan) 地直達消費者的餐桌,價(jia) 格還更加實惠。”黃忠生說,在直播間和短視頻中,更多人知道了古田的食用菌,還了解到它的多種食用方法。“比如,我們(men) 的銀耳不僅(jin) 可以拿來炒蛋、做銀耳羹,我們(men) 還做視頻教程,教大家用銀耳搭配水果、牛奶、酸奶等自製甜品,很多用戶點讚並下單。”
數據顯示,今年1到6月,隨著“山貨上頭條”等專(zhuan) 項資源的投入,抖音電商裏食用菌類目銷量明顯增長。其中,福建省食用菌商品銷量同比增長178%,商品款數同比增長117%。
不隻古田銀耳,近年來,煙台蘋果、荊州魚糕、北海海鴨蛋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都在電商平台賣火了。專(zhuan) 家認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發展如火如荼,流量得以轉化為(wei) 銷量。一方麵,分散的小農(nong) 戶對接上了大市場,打通了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及進城通道;另一方麵,農(nong) 產(chan) 品“前端”與(yu) 消費者“末端”快速對接,催生出產(chan) 銷無縫對接的新模式。
直播成了新農(nong) 事
當流量變成“新農(nong) 資”,直播就成了新農(nong) 事。在古田縣旁邊的屏南縣羅沙洋村,“小田姑娘”田小宇就是一位遠近有名的直播帶貨帶頭人。95後的她參加過縣裏麵的電商培訓,於(yu) 是拿起手機展示家鄉(xiang) 高山原產(chan) 地菌菇的優(you) 勢,教大家辨別菌菇的好壞,也通過直播講解福建特色的煲湯習(xi) 俗,逐漸得到了用戶的信任。
“零散的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很難在市場裏賣個(ge) 好價(jia) 格,但是我們(men) 做好品牌,有了口碑,就會(hui) 形成正麵循環。”田小宇說, 漸漸地,“小田姑娘”品牌有了認知度,店鋪銷量上來了,還發展出相對穩定的供應鏈體(ti) 係,從(cong) 銷售到分揀再到打包發貨,帶動周邊近300位村民就業(ye) 。
和直播間粉絲(si) 的互動,也激發了田小宇的靈感。例如,傳(chuan) 統模式下菌菇論斤賣,用戶買(mai) 到後不懂如何烹飪。田小宇就推出一款適合現代人快節奏需求的菌湯包產(chan) 品。這款湯包裏有蟲草花、鹿茸菇、香菇、雞鬆茸、猴頭菇、羊肚菌、白鬆茸等7種菌菇,營養(yang) 豐(feng) 富,可以幹鍋、可以爆炒,也可以煲湯。“之前村民們(men) 種植菌菇都是零星分散的,不知道一年種多少、又能賣多少。”田小宇說,現在有了電商平台,菌菇湯包得到消費者認可,村裏麵的菌菇基本上不愁銷路,一些市場需求量相對較小的菌菇品種也有了更加穩定的收購渠道。
在“小田姑娘”的帶動下,越來越多村民把手機作為(wei) 新農(nong) 具,開始自產(chan) 、自播、自銷的電商創業(ye) 路。當地政府成立直播基地,還提供人員培訓和設備支持等,現在直播團隊已經發展到200多人。
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教授陳衛平認為(wei) ,在農(nong) 村電商中,消費者、小農(nong) 戶、生產(chan) 者、供應商、服務商等各產(chan) 業(ye) 主體(ti) 緊密合作,實現了價(jia) 值共創,有助於(yu) 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整合和發展質量升級。
增強電商技能實訓
與(yu) 古田縣、屏南縣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類似,越來越多人加入到農(nong) 村電商中來。數據顯示,農(nong) 村電商吸引了一批農(nong) 民工、大學生、退役軍(jun) 人返鄉(xiang) 創業(ye) ,截至去年底,全國農(nong) 村網商(店)已達到1730.3萬(wan) 家。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二級研究員張照新表示,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不僅(jin) 是推動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化結構、規模化發展的新舉(ju) 措,更是培育特色品牌、拓展產(chan) 品增值空間、加速產(chan) 業(ye) 帶形成的新動力。
截至2022年底,中國農(nong) 村網民規模超過3億(yi) 人,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17萬(wan) 億(yi) 元;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達5313.8億(yi) 元,同比增長9.2%。商務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圍繞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把農(nong) 村電商作為(wei) 縣域商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體(ti) 推動,促進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
專(zhuan) 家認為(wei) ,可以利用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場地和設備等資源,打造一批縣域電商直播基地、“村播學院”,整合各類資源,增強電商技能實訓、品牌培育、包裝設計、宣傳(chuan) 推廣、電商代運營等服務能力,推動縣域電商形成抱團合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人民日報海外版 葉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