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屏蔽軟件治不了彈窗廣告亂象
近日,一款名為(wei) “李跳跳”的廣告屏蔽軟件宣布無限期停止更新,原因是收到了某互聯網公司的律師函。律師函稱,該軟件幹擾瀏覽器的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涉嫌不正當競爭(zheng) ;“李跳跳”則稱,軟件屬於(yu) 公益性質,不存在侵權行為(wei) 。
由此,廣告屏蔽軟件是否違法爭(zheng) 議再起。同時,如何規範和治理互聯網廣告亂(luan) 象問題也引發熱議。專(zhuan) 家表示,就個(ge) 案而言,廣告屏蔽軟件違法與(yu) 否有待法院認定;長遠來看,法律的不斷完善與(yu) 市場的發展成熟共同作用,將更好規範淨化互聯網廣告市場。
專(zhuan) 家的話肯定有道理。現如今,上網已成為(wei) 人們(men) 生活和工作剛需,但彈窗廣告的肆意而為(wei) ,不僅(jin) 影響上網者的心情和工作效率,還會(hui) 帶來木馬植入、信息詐騙、強製消費等問題。有些時候,真的想有個(ge) 什麽(me) 軟件,把這些廣告全部給它屏蔽掉。
一個(ge) 是瘋狂的想推送廣告,一個(ge) 是努力地不讓你的廣告讓人看到。不過,小馬飛刀想告訴大家的是,沒有廣告是不可能的。原因非常簡單,互聯網平台為(wei) 用戶提供了各種便利服務,其本身屬於(yu) 商業(ye) 化運營,需要將流量變現,廣告是變現的途徑之一,對互聯網產(chan) 業(ye) 的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2022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互聯網廣告收入達到5088億(yi) 元,交通、零售物流、家用電器、服裝服飾與(yu) 旅遊休閑為(wei) 互聯網廣告5個(ge) 主要增長行業(ye) 。很多軟件、應用是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的,要維持生存,就需要靠廣告。共享是網絡信息服務者最重要的屬性,但是沒有人做互聯網是為(wei) 了做慈善事業(ye) ,“免費使用,廣告變現”的模式早已成為(wei) 互聯網的底層邏輯。某些App開屏彈窗廣告帶來的收入可高達其總廣告收入的80%。
如果我們(men) 對廣告進行了一刀切,那麽(me) 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原先我們(men) 很多實用的很熟悉很習(xi) 慣的產(chan) 品幾乎全部都要收費。之前已有多款廣告屏蔽軟件,被法院判定違反商業(ye) 道德,有損社會(hui) 公共利益,破壞互聯網企業(ye) 商業(ye) 模式完整性,構成不正當競爭(zheng) 。說的就是這個(ge) 道理。
廣告屏蔽軟件的出現,隻能說明在某些方麵,監管出了問題。平台要生存,消費者要清靜。如何規範就成了關(guan) 鍵。當今互聯網廣告無處不在,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隱蔽化特征,廣告形式、經營模式、投放方式層出不窮,傳(chuan) 統經濟背景下形成的監管思路與(yu) 監管方式亟須作出調整。今年5月1日生效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就規定,對於(yu) 廣告發布者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互聯網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guan) 閉標誌,確保一鍵關(guan) 閉,不得沒有關(guan) 閉標誌或者計時結束後才能關(guan) 閉,關(guan) 閉標誌虛假、不可清晰辨識或者難以定位等。
小馬飛刀最後想說的是,彈窗廣告可以存在,推廣商業(ye) 廣告,隻要商業(ye) 廣告本身沒有問題就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必須是依照法律法規合理地投放,才能真正地起到廣告應有的作用。如果一味采用惡性的方式來進行廣告宣傳(chuan) ,恐怕隻能讓人鬧心。隻有堵住過度幹擾、低俗內(nei) 容的漏洞,才會(hui) 有利於(yu) 用戶和平台、廣告商,實現多方共贏的格局。
小馬飛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