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百年首圖 “精神糧倉”

發布時間:2023-10-27 11:1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魏昕悅 張桂貴

  2023年10月21日,首都圖書(shu) 館迎來110歲生日。從(cong) 北京城南的一座小圖書(shu) 館,到全國領先、世界知名的省級公共圖書(shu) 館,首都圖書(shu) 館以傳(chuan) 播知識、啟發民智為(wei) 己任,用一百餘(yu) 年的時光,執著地建造著“精神糧倉(cang) ”。

  行走百餘(yu) 年,首都圖書(shu) 館已經成為(wei) 北京市重要的知識信息樞紐和精神文明建設基地,更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和“書(shu) 香北京”的主陣地之一。據統計,首都圖書(shu) 館現擁有941.7萬(wan) 冊(ce) /件館藏資源,630.91TB數字資源,全年免費開放,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提供文獻借閱、信息谘詢、講座論壇、展覽交流、文化休閑等全方位、多層次、全媒體(ti) 的文化信息服務。

  一卡通北京

  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首都樣本”

  作為(wei) 北京市屬公共圖書(shu) 館中心館和龍頭館,首都圖書(shu) 館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新思路、新形式,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shu) 館法》為(wei) 指導,以“標準化、統一化、便捷化”為(wei) 宗旨,推進北京市公共圖書(shu) 館服務體(ti) 係建設。建設覆蓋全市的圖書(shu) 館(室),推動“閱讀北京——首都市民閱讀係列文化活動”等全市性閱讀推廣活動,堅持打造多層次、跨領域的公共文化服務“首都樣本”。

  2022年,北京市四級公共圖書(shu) 館(室)總數達到6135家,基本形成了以首都圖書(shu) 館為(wei) 中心館,各區圖書(shu) 館為(wei) 總館,街道、鄉(xiang) 鎮圖書(shu) 館為(wei) 分館,社區、村圖書(shu) 室為(wei) 基層服務點的總分館製服務體(ti) 係。

  在文化資源的覆蓋上,首都圖書(shu) 館主導實施基層圖書(shu) 服務資源配送機製,將市、區兩(liang) 級文化資源輸送到基層,實現全區域文化資源的有序流轉。目前,北京市公共圖書(shu) 館“一卡通”覆蓋全部市、區、街道、鄉(xiang) 鎮圖書(shu) 館和部分社區、村圖書(shu) 室,實現文獻資源聯采統編、書(shu) 目信息聯合檢索、圖書(shu) 通借通還、數字資源共享,讓公共圖書(shu) 館服務網絡覆蓋全市。

  首都圖書(shu) 館還為(wei) 市民提供更多文化服務。例如,以“溝通曆史、傳(chuan) 承未來”為(wei) 目標創建的“首圖講壇”,已培植出“鄉(xiang) 土課堂”“尚讀沙龍”“社科講堂”“科普講堂”等多個(ge) 品牌,舉(ju) 辦講座2000餘(yu) 場,“走進故宮”“博物館之旅”“閱讀文學經典”等特色主題係列受到讀者廣泛歡迎,成為(wei) 市民開展終身學習(xi) 的“沒有圍牆的大學”。

  掌上閱古今

  搭建數字文化服務主陣地

  從(cong) 圖書(shu) 館服務台前長長的借閱隊伍,到網借配送、送書(shu) 到家,首都圖書(shu) 館緊跟時代步伐,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在雲(yun) 端搭起傳(chuan) 遞文化自信的新陣地,實現了“掌上閱古今”。

  首都圖書(shu) 館整合數字資源,開辟線上渠道,與(yu) 支付寶APP聯合,在“閱讀北京”支付寶小程序中推出“二維碼讀者證”;讀者登陸首都圖書(shu) 館和各區圖書(shu) 館網站、首都圖書(shu) 館客戶端和微信服務號平台,可以檢索利用電子圖書(shu) 、電子報刊、多媒體(ti) 等各類數字文獻;通過圖書(shu) 預約外借服務,讀者無需到館即可借閱紙質圖書(shu) 。2020年以來,首都圖書(shu) 館帶領全市公共圖書(shu) 館以“雲(yun) 中圖書(shu) 館”形式打造立體(ti) 的資源、服務、活動、傳(chuan) 播矩陣,共舉(ju) 辦線上讀者活動1.5萬(wan) 餘(yu) 場,超7000萬(wan) 人次參與(yu) 。

  對古籍文獻、北京地方文獻,首都圖書(shu) 館也同步進行數字化、信息化技術賦能,自主開發建成“北京記憶”和“首都圖書(shu) 館古籍珍善本圖像數據庫”等特色數據庫,方便更多人親(qin) 近傳(chuan) 統典籍。“首都圖書(shu) 館古籍珍善本圖像數據庫”免費供公眾(zhong) 閱覽,目前收錄148種珍稀善本,均為(wei) 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珍貴古籍,後續還將陸續增加新的數字化成果。

  北京地方文獻圖書(shu) 是首都圖書(shu) 館的特色。據統計,“北京記憶”特色數據庫收錄經典北京地方文獻圖書(shu) 1200種,金石拓片3300幅,明清及民國時期輿圖600餘(yu) 種,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的北京老報紙、北京曆史照片2000餘(yu) 幅,始自1914年的北京地方政務公報、老戲單747幅等,開創了集保護、開發、利用文獻資源為(wei) 一體(ti) 的全新模式。數字化拉近了北京地方文獻與(yu) 讀者的距離,讓讀者得以一窺北京這座古城的曆史風貌與(yu) 燦爛文化。

  跨空間聯動

  探索文化資源共享新模式

  首都圖書(shu) 館將“共享”理念深深融入公共文化服務。

  2015年11月,首都圖書(shu) 館、天津圖書(shu) 館、河北省圖書(shu) 館在石家莊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成立京津冀圖書(shu) 館聯盟,製定《京津冀圖書(shu) 館聯盟章程》,發布《京津冀圖書(shu) 館聯盟“十四五”發展規劃》,推動三地公共圖書(shu) 館深度合作與(yu) 資源共享,促進圖書(shu) 館事業(ye) 協同發展。

  公共圖書(shu) 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首都圖書(shu) 館自2016年開始實施“‘一帶一路’圖書(shu) 館國際合作交流項目”,每年從(cong) 海外北京友城中選取4個(ge) 國家的圖書(shu) 館開展交流活動,互設讀書(shu) 專(zhuan) 區,互辦學術講座,互遞文獻資料,互動學術交流,互派館員訪問。目前已與(yu) 丹麥哥本哈根中心圖書(shu) 館、哈薩克斯坦國家圖書(shu) 館、新加坡國家圖書(shu) 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家圖書(shu) 館、赫爾辛基新中央圖書(shu) 館等16家海外圖書(shu) 館簽署合作協議。

  “走出去”的同時,首都圖書(shu) 館也積極“引進來”。通過搭建文化展覽展示舞台,首都圖書(shu) 館策劃舉(ju) 辦了“拉美藝術季”“伊朗文化周”等異域風情展,為(wei) 市民提供不一樣的圖書(shu) 館文化體(ti) 驗。

  預計今年年底,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將竣工,這座位於(yu)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首都圖書(shu) 館分館將為(wei) 北京增添一處文化新地標。未來,首都圖書(shu) 館將繼續加強“雲(yun) 陣地”建設,優(you) 化文化培育力,為(wei) 數字閱讀和數字文化探尋新的發展動能;把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一體(ti) 化建設作為(wei) 首要任務,打造適應讀者需求、融入百姓生活的特色閱讀空間;豐(feng) 富文化內(nei) 容供給,搭建以文會(hui) 人、以書(shu) 交友、以閱聚人的平台,助力全民閱讀服務體(ti) 係和書(shu) 香北京的構建。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10月27日第 07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