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外嘉賓齊聚北京共話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經驗

發布時間:2023-11-14 11: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陳杭 呂少威 徐婧)13日,2023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暨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在北京舉(ju) 辦,國內(nei) 外政產(chan) 學研各界嘉賓齊聚一堂,從(cong) 活化運河文化、文旅融合、協調發展、文化惠民、國際運河文化交流互鑒等多個(ge) 角度,分享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建設經驗。

  作為(wei) “大運河上漂來的城市”,自古以來,北京與(yu) 大運河命運相連、休戚與(yu) 共。在主題演講環節,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趙衛東(dong) 從(cong) 四個(ge) 維度分享了北京大運河文化保護發展的首都擔當。他稱,要高標準加強保護傳(chuan) 承,努力建設“文脈之河”;高站位推進協調發展,致力編織“生態之河”;高質量促進活化利用,著力打造“發展之河”;高品質增進民生福祉,全力締造“民生之河”。願與(yu) 大家同心協力,賡續壯美運河千年文脈。

  “今天,我們(men) 有幸沐浴在大運河的滋養(yang) 之中,未來,我們(men) 更有責任守好這方傳(chuan) 世瑰寶,讓大運河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yu) 活力。”浙江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範慶瑜表示,大運河滋養(yang) 著沿河百姓,與(yu) 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早已緊密聯係在一起,推動運河保護、傳(chuan) 承運河文化,就是在開創更加美好的生活。

  北京通州作為(wei) 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自古就是人文薈萃的水陸都會(hui) 和商貿重鎮。北京市通州區委書(shu) 記孟景偉(wei) 表示,運河流淌至今,見證了通州由北京遠郊區向北京城市副中心蝶變升級的過程。未來,通州將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發揮帶動作用,在創新與(yu) 發展中傳(chuan) 承運河文化精髓,賦予運河文化新內(nei) 容、新形式、新生命。

  大運河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離不開國際交流、文明互鑒。活動現場,諸多國際專(zhuan) 家和名人通過視頻分享,對活動表達祝福,並希望加強友好互動交流,推動世界運河文化繁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dong) 亞(ya) 多部門地區辦事處(駐華代表處)主任夏澤翰說,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這是對其卓越普遍價(jia) 值的認可,也是對保護其曆史意義(yi) 和文化多樣性的承諾。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加強大運河保護的國際合作,構建一個(ge) 更加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

  在文化名人對談環節,中華詩詞學會(hui) 會(hui) 長周文彰表示,當下大運河的文化旅遊功能正日益加強,要弘揚運河文化,需繼續發掘整理運河文化的精神內(nei) 涵,如統一、多元、凝聚、包容、開放等文化元素,這些仍然是現代社會(hui) 所需要的。

  “運河三老”之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銅雕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朱炳仁在現場講述了自己參與(yu) 大運河申遺時的故事。他表示,像拱宸橋、廣濟橋等文化遺產(chan) 是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老文物專(zhuan) 家把它們(men) 當做老朋友,為(wei) 文化保護傳(chuan) 承付出了許多。

  本次活動以“傳(chuan) 承運河文化 賦能美好生活”為(wei) 主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世界運河曆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共同主辦。(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