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預製菜良莠不齊 全國人大代表呼籲嚴把標準關

發布時間:2023-11-14 11:16:00來源: 法治日報

  預製菜良莠不齊 全國人大代表呼籲嚴(yan) 把標準關(guan)

  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應先“預製”標準

  □ 本報記者  趙晨熙

  伴隨“宅經濟”的興(xing) 起,易烹即食、省時省事的預製菜逐漸進入公眾(zhong) 視野。

  對於(yu) 預製菜,有人喜歡它方便快捷,也有人質疑它營養(yang) 成分不高。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預製菜市場發展迅速,根據《中國烹飪協會(hui) 五年(2021-2025)工作規劃》顯示,國內(nei) 預製菜滲透率已達10%至15%,預計2030年將增至15%至20%,市場規模可達1.2萬(wan) 億(yi) 元。

  預製菜產(chan) 業(ye) 如何良性發展是多位全國人大代表關(guan) 心的內(nei) 容。預製菜發展需標準先行,加快推進預製菜標準建設成為(wei) 代表們(men) 的共識。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陳瑞愛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我國70%以上的預製菜加工企業(ye) 屬於(yu) 作坊式生產(chan) ,企業(ye) 規模小,質量及穩定性差,食品安全問題嚴(yan) 峻,亟待出台預製菜國家標準,提高準入門檻。

  全國人大代表、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鄭思敏建議盡快出台預製菜國家、地方或行業(ye) 相關(guan) 標準,防範食品安全風險,規範企業(ye) 經營行為(wei) 。

  加快出台國家標準

  近年來,國家層麵非常重視預製菜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及,要“提升淨菜、中央廚房等產(chan) 業(ye) 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製菜產(chan) 業(ye) ”;國家發展改革委出台的《關(guan) 於(yu) 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提出,“培育‘種養(yang) 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模式,挖掘預製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製菜基地建設”。

  作為(wei) 一名身處預製菜行業(ye) 的全國人大代表,鄭思敏深知目前預製菜行業(ye) 發展雖總體(ti) 向好,但其中卻存在不少痛點,標準體(ti) 係缺失已成為(wei) 影響預製菜長遠發展的關(guan) 鍵問題。

  “雖然有關(guan) 部門正密集出台預製菜相關(guan) 標準,但仍缺乏完善的國家標準及行業(ye) 標準。同時,預製菜定義(yi) 模糊、產(chan) 業(ye) 技術研發與(yu) 成果應用水平較低等問題也製約著預製菜產(chan) 業(ye) 的發展。”鄭思敏建議,可由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牽頭,盡快出台國家、地方或行業(ye) 相關(guan) 標準,防範食品安全風險,規範企業(ye) 經營行為(wei)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多年來一直關(guan) 注預製菜領域的陳瑞愛對此表示認同。在她看來,當前預製菜行業(ye) 快速發展與(yu) 標準體(ti) 係建設滯後的矛盾,是產(chan) 業(ye) 發展最大難題。標準缺失,特別是國家標準缺失,難以實現原材料追溯、標準化生產(chan) 和冷鏈物流配送,會(hui) 導致偷工減料、食材不新鮮等問題,不僅(jin) 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也會(hui) 影響整個(ge) 行業(ye) 的健康發展。

  “解題關(guan) 鍵在於(yu) 標準先行,要盡快出台預製菜相關(guan) 國家標準,提高準入門檻,確保食品安全。”陳瑞愛補充指出,把好“標準關(guan) ”除了要製定精細、嚴(yan) 格的標準之外,還要針對預製菜“兩(liang) 次烹飪”的特點,明確食材全流程可追溯等要點。

  記者注意到,江蘇、重慶、上海等地出台了預製菜相關(guan) 地方標準和團體(ti) 標準,但尚無預製菜國家標準。在受訪專(zhuan) 家看來,已出台的地方標準和團體(ti) 標準要麽(me) 有地域限製,要麽(me) 缺乏強製性,對行業(ye) 的實際規範效果十分有限。

  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指出,由於(yu) 國家標準缺失,導致預製菜究竟如何分類尚存爭(zheng) 議,比如,半成品菜、預配菜、中央廚房供貨等能否都歸類到預製菜中,仍無定論。

  “缺乏標準會(hui) 導致從(cong) 業(ye) 者魚龍混雜、產(chan) 品質量參差不齊等諸多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和省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司富春建議加快製定預製菜行業(ye) 標準,應明確預製菜概念,科學界定預製菜涵蓋範圍,並對原料、加工工藝、儲(chu) 存運輸等作出規定,可按照產(chan) 品預製程度或製作場景對預製菜產(chan) 品進行精準區別,規範行業(ye) 發展。同時,應以國家有關(guan) 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為(wei) 基礎,適時將行業(ye) 標準上升為(wei) 國家標準。

  此外,司富春指出,應強化全過程監管,實行生產(chan) 許可製度,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推行溯源管理,建立從(cong) 原料采購、生產(chan) 加工、儲(chu) 存運輸、市場銷售等全過程可追溯係統,從(cong) 源頭上保證預製菜質量安全。

  研究製定發展規劃

  記者注意到,在國家發展預製菜的大背景下,包括廣東(dong) 、福建、山東(dong) 、河南等多地政府發布了相關(guan) 政策,大力支持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

  2021年10月,廣東(dong) 省成立“廣東(dong) 中央廚房(預製菜)產(chan) 業(ye) 聯盟”;2022年,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被寫(xie) 入2022年廣東(dong) 省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中;同年3月,廣東(dong) 省政府出台《加快推進廣東(dong) 預製菜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從(cong) 省級層麵係統化統籌推動預製菜發展,部署加快建設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預製菜產(chan) 業(ye) 高地。

  在一些地方,預製菜已成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的新引擎。

  在廣東(dong) 省湛江市霞山區特呈島,主營水產(chan) 養(yang) 殖、食品加工的廣東(dong) 某集團有限公司經過與(yu) 村委會(hui) 、村民磋商,走出了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

  “這裏養(yang) 殖的金鯧魚百分之八十都可做預製菜,漁民們(men) 養(yang) 殖更為(wei) 規範,水產(chan) 品的品質也更穩定不愁銷路,公司也在推行數智化養(yang) 殖,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深度結合,讓現代養(yang) 殖更安全更智慧。”集團食品供應鏈負責人介紹,通過發展預製菜產(chan) 業(ye) ,已成功帶動當地500餘(yu) 戶村民實現增收,實現了企業(ye) 、農(nong) 戶、村集體(ti) 三方共贏。

  “預製菜一頭連著產(chan) 地田頭,一頭連著市場餐桌,從(cong) 種植到加工再到運輸和銷售,帶動了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其發展既是居民消費升級、食品加工業(ye) 不斷做大做強的現實映射,也是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力抓手。”鑒於(yu) 此,鄭思敏建議盡快明確牽頭部門,加快製定和出台預製菜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規劃,製定精準化的預製菜扶持政策,重點培育成熟區域的市場主體(ti) 。同時,應通過培育一批涵蓋生產(chan) 、冷鏈、倉(cang) 儲(chu) 、流通、營銷、進出口以及裝備生產(chan) 等環節的預製菜示範企業(ye) ,充分發揮“鏈主”企業(ye) 作用,引導預製菜中小企業(ye) 成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牽引上遊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銷售、下遊餐飲以及配套製造業(ye) 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梁平區委書(shu) 記錢建超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wei) ,應在明確主管部門的基礎上,研究製定全國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考慮到全國各地食品特色不同,應指導各地因地製宜、特色差異化、分工互補式發展,加快推動預製菜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以預製菜生產(chan) 全鏈條高質量發展,倒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標準化,加快農(nong) 業(ye) 工業(ye) 化進程,迭代升級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助推新時代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和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

  保障知情權選擇權

  當前預製菜滲透最多的當屬餐飲行業(ye) ,但一些餐館和外賣使用預製菜而不告知消費者一直備受詬病。中國預製菜產(chan) 業(ye) 聯盟副秘書(shu) 長歐連維指出,預製菜在消費選擇環節上的不透明是造成部分消費者不認可的一大原因,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預製菜產(chan) 業(ye) 的發展。

  餐飲企業(ye) 使用預製菜,是否應提前告知消費者?記者注意到,今年9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答複網友“餐飲企業(ye) 應當標明所售菜品為(wei) 預製菜”的建議時表示,目前沒有相關(guan) 法律法規規定要求餐飲經營者明示菜品是否為(wei) 預製菜,消費者如需知曉,建議用餐前谘詢經營者。

  對此,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指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因此商家應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果使用預製菜應當主動提前告知。

  陳音江認為(wei) ,告知方式可以有多種,比如利用店內(nei) 公示、電子菜單、服務員服務等方式,商家都能夠主動告知消費者哪些菜品是利用預製菜製作的、哪些菜是現炒現做的。此外,對於(yu) 預製菜的信息也應完整、全麵、真實地告知消費者,包括預製菜的供應商情況、生產(chan) 日期、配料表等食品相關(guan) 信息,都應向消費者進行明示。

  “餐飲商家可以使用預製菜,但應當將選擇權交由消費者,通過價(jia) 格差異、出餐時間差異等讓消費者自主選擇。”鑒於(yu) 當前預製菜國家標準尚未出台,部分產(chan) 品質量良莠不齊,可能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隱患。陳音江認為(wei) ,應考慮建立預製菜提前告知製度,通過製度規範強化商家主動提前告知消費者的責任。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