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活化石”蘇鐵蕨孢子人工繁育成功
中新網武漢12月5日電 (秦明碩 邱利文 楊蘭(lan) 芳)據三峽集團5日消息,該集團所屬生態工程中心長江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長江珍稀植物培育基地(金沙江)(以下簡稱“金沙江培育基地”),科研人員突破國家二級野生保護植物蘇鐵蕨原葉體(ti) 分化瓶頸,獲得孢子人工繁育成功。
蘇鐵蕨是古生代泥盆紀時代孑遺植物,大約4億(yi) 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被譽為(wei) “活化石”,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其外形類似蘇鐵,植株高達1.5米,根狀莖短而粗壯,粗約10至15厘米。在自然生長環境下,受溫度、濕度等環境因子的影響,孢子囊成熟度低,孢子播種後原葉體(ti) 分體(ti) 困難,導致自然更新能力差,其野外種群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易危種。
研究蘇鐵蕨,特別是研究該物種的基因,能夠了解它為(wei) 什麽(me) 能經得起地球億(yi) 萬(wan) 年的變遷而存活下來,並利用它的基因,為(wei) 植物學的研究注入新內(nei) 容。
科研人員自今年6月2日起入駐金沙江向溪珍稀植物園以來,采用科學配方、人工保育技術,從(cong) 野生蘇鐵蕨上收獲成熟的孢子,並取得孢子繁育成功。
金沙江向溪珍稀植物園位於(yu) 向家壩水電站新田灣區域,占地約20萬(wan) 平方米,主要開展金沙江下遊區域特有珍稀資源性植物的調查、收集、保存與(yu) 繁育、種質創新與(yu) 遺傳(chuan) 改良、資源利用與(yu) 生態修複等研究工作。
該植物園是三峽集團繼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之後第二個(ge) 規模化的珍稀植物保護基地,也是三峽集團在金沙江流域的首個(ge) 珍稀植物繁育和研究中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