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華強北彈鋼琴走紅的58歲建築工:用鐵絲和水泥 親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鋼琴

發布時間:2023-12-28 15:46:00來源: 成都商報

  58歲的老易不會(hui) 坐地鐵,也不喜歡出門,經常一個(ge) 人躲在深圳東(dong) 坑村的水濕地公園吹口琴,從(cong)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吹到《梁祝》,再從(cong) 《瀏陽河》吹到《走在鄉(xiang) 間的小路上》。在音樂(le) 裏,他會(hui) 想起1000公裏外的湖南嶽陽老家,那裏山清水秀。年輕時,他的口琴吸引了鎮上無數追隨者,包括他的妻子。

  今年4月老易因“華強北建築工人彈鋼琴”視頻意外走紅。視頻中,黑白琴鍵在老易黝黑的手下跳動。身上是他剛下工還沒來得及換的橙馬甲、安全帽和沾滿泥土的膠鞋。

  拒絕許多熱心人士贈送鋼琴後,老易今年從(cong) 拆遷工地撿回一架破鋼琴。他就地取材,用工地上的鐵絲(si) 和水泥,打造了一台屬於(yu) 自己的水泥的琴。

  老易覺得,這不是最完美的鋼琴,卻是最適合他的鋼琴。

  1 又見“老朋友”

  采訪老易是在今年12月15日。老易的兒(er) 子易文理帶我們(men) 上工地找他,在跑空兩(liang) 個(ge) 地方後,終於(yu) 看到了老易一行人。

  12月中旬的深圳,老易依然穿著短袖和紅色馬甲,和兩(liang) 個(ge) 工友一起在路邊抬升加固井蓋。他不到1米7,在深圳工地幹了十幾年,皮膚被南方的太陽曬得黝黑。

  因“華強北建築工人彈鋼琴”視頻走紅後,湖南華容老家一位老板曾給老易謀了一份保安工作,還在公司一樓大廳放了一架鋼琴讓老易彈。但老易坐不住,一到周末,他就回工地打臨(lin) 時工。幹了一個(ge) 月多後,老易辭了保安工作,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工地上。

  老易第一次闖進大眾(zhong) 視野是在2023年年初。視頻中,黑白琴鍵在老易黝黑的手下跳動。身上是他剛下工地還沒來得及換的橙馬甲、安全帽和沾滿泥土的膠鞋。老易那一次彈了10幾首鋼琴曲。這是兒(er) 子易文理30多年來第一次看見父親(qin) 彈鋼琴,以前他知道父親(qin) 會(hui) 一點樂(le) 器,但沒當一回事。

  老易回憶,當時他和工友中午收工休息,在路邊看到一位老板在指揮卸貨,是一架新買(mai) 的鋼琴。“我遠遠看了很久,還是不好意思地上去問,能不能讓我彈一下。”老易心裏打鼓,“沒想到老板人也很好,說琴買(mai) 來就是彈的。”

  新鋼琴黑白鍵上的保護膜還沒拆,老易輕輕撕下,坐在路邊彈了十幾首曲子,“內(nei) 心受到很大震動,那個(ge) 心情我也說不出來,但是很舒服的感覺。”老易回憶。

  40多年沒碰過鋼琴了,隻有老易自己知道,鋼琴一直在他身邊。聽到電視的音樂(le) ,路邊廣播喇叭傳(chuan) 出的歌,他就在桌上、被單上、褲子上,在任何隨處可見的地方敲擊,默記下旋律。

  老易真正出圈是今年4月份在華強北街頭演奏。收工早,老易一行人陪一位小工友到華強北換手機,工地馬甲、安全帽也都沒來得及換。等待之餘(yu) ,老易注意到地鐵站旁放著的公益鋼琴。老易覺得自己是鄉(xiang) 下來的,有些格格不入,拍了拍手上的灰塵,才坐下開始彈奏,“開始有點緊張,彈著彈著就好了。”

  在人來人往的深圳大街上,老易彈了《梁祝》《致愛麗(li) 絲(si) 》《戀曲1990》幾首老歌。不用看譜,旋律都記在老易心裏。許多路人為(wei) 之駐足,他一下子成為(wei) 人群中的焦點。兒(er) 子易文理把視頻發到網上後,評論鋪天蓋地,點讚較多的一個(ge) 評論是“三兩(liang) 碎銀讓一個(ge) 鋼琴家變成鋼筋家”,也有網友評論“這雙工人的手,可築神州大廈,也可奏華夏樂(le) 章”。

  2 生活背麵的音樂(le) 夢

  走紅是突如其來的。在五一勞動節當地住建局舉(ju) 辦的“致敬最美建設者”活動之際,老易受邀到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音樂(le) 廳演奏鋼琴。下車瞬間,老易環顧四圍,發現自己幾年前曾在這裏幹了3個(ge) 月鋼筋水泥工。那時候的老易,不知道這裏是音樂(le) 廳,更不知道未來還將在自己修建的場館內(nei) 演奏。

  光明音樂(le) 廳的鋼琴是雅馬哈的,老易不懂得牌子的好壞,但他記得彈第一個(ge) 音時就覺得“很舒服”,三角琴比他工地上的宿舍還寬。“妥妥的鄉(xiang) 巴佬進城,我活了50多年,還沒見過這麽(me) 好的鋼琴,這麽(me) 豪華的音樂(le) 廳。”老易笑著回憶。

  落座,一首他最喜歡的《梁祝》開場,底下60多位工友是老易獨特的聽眾(zhong) ,老易記得,“所有工友都給我鼓掌了,眼睛齊刷刷看著我。”換場參觀時,工友們(men) 從(cong) 台下經過,喊了幾句“老易走了”,老易仍繼續彈琴。他已經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又一個(ge) 人彈了十幾首曲子。

  鋼琴是老易睽違40多年的老朋友了。老易十一二歲的時候,華容縣城的姨媽家給表哥買(mai) 了一架鋼琴。他喜歡鋼琴發出的聲音,隔三差五就往縣城跑。兩(liang) 三毛錢的車費,50裏路,還是上小學年紀的老易跑了兩(liang) 年多。他和母親(qin) 說想學音樂(le) ,家裏沒錢,老易的音樂(le) 夢就此破碎。老易也理解,那時候家裏五六口人,最窮的時候隻剩下一元錢可以花。

  沒學鋼琴,老易買(mai) 了一把口琴,兩(liang) 元錢一把。幾天就學會(hui) 了,第一首曲子吹的是《東(dong) 方紅》。

  再後來,音樂(le) 夢被老易放在了生活的背麵。現實生活是結婚生子,外出打工,在深圳流水線工廠和工地忙活,幾十年的日子一晃就過去了。

  3 水泥的琴

  今年4月底老易走紅後,十幾個(ge) 好心人說要給老易送來鋼琴,包括工地的包工頭、老家公司的老板、北京的熱心網友,但都被老易拒絕了。老易這樣解釋:“一個(ge) 是不好意思,一個(ge) 是不想不勞而獲,我還有力氣做事。”他的妻子也在深圳給人當保潔,不太懂音樂(le) ,卻也支持老易的夢想,老易兩(liang) 口子商量過,慢慢攢錢,今年年底就可以買(mai) 一架二手鋼琴。

  令老易驚喜的是,琴比預料中來得早。今年9月底,在拆遷工地幹活時,工友發現了一架廢棄的鋼琴。他們(men) 喊來老易。鋼琴破損得實在太厲害,老易隨便點了幾下,隻有幾個(ge) 鍵能響,再然後,他把這鋼琴撿回了宿舍。

  國慶期間,因為(wei) 台風“小犬”不出工,老易一口氣看了3遍電影《鋼的琴》,這是網友推薦他看的。看完後老易心中老是琢磨琴的事情,最後下決(jue) 心,看自己能不能修好。

  包工頭王總聽說後,幫老易請了一個(ge) 調音師。調音師說,從(cong) 沒見過這麽(me) 老的琴,修好概率不大。許多零件已經老化,掛不住弦。低音弦張力大,調音時隨時會(hui) 斷掉。好在琴的音板不錯,讓老易先換零件試試。

  琴修了近2個(ge) 月,一共88個(ge) 琴鍵,老易每天下工回來就拆下,一個(ge) 一個(ge) 用粗砂紙打磨,再貼上上海粉絲(si) 送的新琴鍵貼。零件基本都被換了一遍。鋼琴的幾麵木板朽了,找不到合適的,老易就地取材,從(cong) 工地上和包工頭要了點鐵絲(si) 和水泥,給琴砌了個(ge) 水泥頂和水泥擋板,再塗上油漆。來來回回幾十天過去,同住的工友和兒(er) 子易文理都失去了耐心,隻有老易還在搗鼓。

  今年12月初,又請調音師調好音後,老易的琴終於(yu) 複活了。“這或許是世界上第一台水泥砌的琴。”許多網友在視頻下這樣讚美老易的琴。

  修琴期間,因為(wei) 怕打擾同住的工友,易文理在院子隔壁給老易新租了一間小房間,10平方米左右,剛好可以放下老易的琴和床。床與(yu) 琴之間不到1米,老易覺得,這是他這麽(me) 多年與(yu) 鋼琴最近的距離。老易心滿意足,每天下工後,他都要坐在這裏彈上兩(liang) 個(ge) 小時。

  “生活方麵比以前好多了,在工地上幹活也更有勁了。”老易感激外界對他的支持,而他的音樂(le) 之路未完待續。他想,如果以後工地的活幹不動了,他就把琴運回湖南老家,在鄉(xiang) 野、在田埂,繼續彈。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蔡曉儀(yi) 攝影記者 王紅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