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大數據觀察:城市客運係統日均服務約3億人次出行

發布時間:2024-01-11 11:00:00來源: 人民日報

  城市客運係統日均服務約3億(yi) 人次出行

  探索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新模式(大數據觀察)

  本報記者 韓 鑫

  核心閱讀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智能、平安、綠色、共享交通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交通擁堵基本緩解。近年來,各地主動作為(wei) 、積極發力,探索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新模式,推進交通擁堵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交通是保障城市正常運轉的“血脈”,也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當前,城市客運係統日均服務約3億(yi) 人次出行,日益凸顯的城市交通擁堵在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成為(wei) 製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導致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成因是什麽(me) ?近年來,治理交通擁堵形成哪些地方樣本,取得哪些成效?記者進行了采訪。

  人口不斷增加,基礎相對薄弱

  交通擁堵加速向中小城市蔓延

  “交通擁堵,源於(yu) 交通需求與(yu) 供給之間的矛盾。”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yu) 軌道交通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陳徐梅分析,當前城市交通擁堵呈現出以下特點——

  從(cong) 空間看,交通擁堵由特大城市、大城市加速向中小城市蔓延。2022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5%,近五年每年新增約1800萬(wan) 人口進入城市。城鎮化快速發展,城鎮人口不斷增加,疊加中小城市交通發展基礎相對薄弱,造成中小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嚴(yan) 重。

  不合理城市空間結構下,潮汐交通擁堵現象愈加明顯。一些城市存在大量人口在市區工作、郊區居住的現象,往返通勤引發軸向通道上客流巨幅增長,帶來巨大潮汐交通壓力,增加了運輸組織的難度。

  從(cong) 時間看,城市交通由高峰時段擁堵轉向全天候、常態化擁堵。截至2023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3億(yi) 輛,90個(ge) 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wan) 輛。隨著機動化出行特別是私人小汽車出行比例大幅增長,加上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激增,違規騎行停放等情況屢見不鮮,對道路安全和交通秩序的影響逐漸顯現。

  “治理交通擁堵,本質在於(yu) 緩解需求和供給的衝(chong) 突。”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姚恩建提出,在需求端,通過政策調控,一方麵減少機動車使用,引導綠色出行,另一方麵,鼓勵錯峰出行,以緩解出行需求在時間上的過度聚集。在供給端,既要以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滿足群眾(zhong) 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同時,也要通過優(you) 化路口、完善交通設施等手段,將“堵心路”變成“舒心路”。

  加大基建力度,優(you) 化交通管理

  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

  把解決(jue) 交通擁堵問題放在城市發展的重要位置,近年來,各地主動作為(wei) 、積極發力,探索城市交通綜合治理的新模式,推進交通擁堵治理取得成效。

  冬日早高峰時段,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yu) 以往全線擁堵的情況截然不同,周圍路段車輛正常通行,秩序井然。

  這裏日均門診急診量達8萬(wan) 餘(yu) 人次,周邊交通壓力巨大。通過在出入醫院必經的中小街道上設置公交專(zhuan) 用道,並協調增開3條專(zhuan) 線巴士,加強與(yu) 地鐵、快速公交接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全過程出行鏈,該路段公交車運營速度從(cong) 1公裏/小時提升至16公裏/小時,居民就醫通行時間由30分鍾縮短至10分鍾。

  “‘公交治堵’的組合療法,有效改善了片區近20年的交通嚴(yan) 重擁堵情況,道路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成都市建成公交專(zhuan) 用道107條,長度超過1000公裏,在中心城區基本形成覆蓋主要客流廊道的公交優(you) 先通行網絡。

  在杭州、大連,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快速路、主次幹道和打通“斷頭路”,加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路網循環效率不斷提升;在上海、蘭(lan) 州,瞄準機場、高鐵站和城市客運整合,實現多種客運方式一體(ti) 化換乘,城市交通換乘效率和便捷性顯著提高。

  “通過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尤其是強化城市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係統建設,能有效提高交通承載力,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陳徐梅說,提高公交出行效率和服務水平,吸引其他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轉移,既有利於(yu) 公共交通自身發展,又可以減少交通幹擾和交通事故。

  “治理交通擁堵並非隻能通過擴路拆遷、大興(xing) 基建等大動作,從(cong) ‘小切口’入手,通過優(you) 化交通信號、路口改造及車道優(you) 化等措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樣能為(wei) 城市交通‘疏通經絡、化瘀活血’。”姚恩建說。

  深圳福田,廣深高速福田收費站銜接廣深高速與(yu) 深南大道,所在路段承擔多個(ge) 片區的快速轉換功能,早高峰期間下高速需求高達2305輛/小時。

  “過往,受ETC布局限製,收費站離場車流移動較慢,該路段一度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過係統分析,優(you) 化ETC車道布局,增加兩(liang) 個(ge) 出口車道ETC收費功能,在保障收費車道利用率最大化的前提下,有效緩解了出口車流交織問題。

  河北邯鄲,複興(xing) 區轄區軍(jun) 營路道路狹窄,途經7個(ge) 老舊居民小區和1所小學。城市管理部門通過對道路精準摸排,在閑置區域“擠出”68個(ge) 免費公有泊位。邯鄲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支隊負責人介紹,通過挖掘城市“邊角料”,截至目前,全市已增加超1萬(wan) 個(ge) 免費臨(lin) 時停車位。

  在工程治堵外,聚焦科技治堵

  智能交通為(wei) 緩解擁堵提供新思路

  “最堵的一次,4公裏的路車行了80分鍾。”這是2023年10月,在吉林長春一場特別的市民見麵溝通會(hui) 上,一位網約車小哥的“吐槽”。

  近年來遠超預期的機動車增長速度,加上長期以來“職住分離”的城市布局,為(wei) 長春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壓力。

  麵對嚴(yan) 峻挑戰,在工程治堵外,長春交管部門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科技治堵上。“通過百度智能雲(yun) 計算數據,瞄準擁堵排名靠前的79條主要街路,針對性地製定強化警力管控、工程導改等治堵措施212項。”長春市交警支隊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快速路入口節點處,結合AI流量監測數據,新建了快速路匝道控製係統,能綜合考慮上下遊車道實時通行能力,在合流點位實現車道的臨(lin) 時管控,以管理智能化緩解通行壓力。目前,快速路高峰擁堵指數環比下降20.1%,平均車速環比提升18.1%。

  山東(dong) 濟南,交警支隊智能管控指揮中心內(nei) ,透過大屏,全市道路實時交通流量、有關(guan) 交通設施狀態、道路事故處置進展、公眾(zhong) 出行信息發布等情況一目了然。

  “通過優(you) 化改造擁堵點段,靈活調整交通信號配時方案,路口通行效率提升5.6%,早晚高峰擁堵指數同比降低23%。尤其在節假日、惡劣天氣等特殊時期,平台可利用數據研判、視頻巡檢等手段,及時捕捉交通態勢變化,進行優(you) 化調整。”浪潮新基建智慧城市事業(ye) 部負責人辛超說。

  “治堵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堅持長期治本和短期治標相結合。”在陳徐梅看來,城市擁堵問題歸根到底是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的問題,必須圍繞城市布局優(you) 化、堅持公共交通為(wei) 導向發展等推進職住平衡,才能從(cong) 源頭上改善擁堵問題。同時,也要緊盯重點區域,以及高速公路收費站、重點路段等,從(cong) 道路設施、公交優(you) 先、停車建設、交通管理等方麵對症下藥、精準施策,不斷推動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明顯改善。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