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拍“保安徒手接墜樓嬰兒”:借善的名義走向善的反麵
正能量的“正”,支點首先是真實性的“真”
近日,一則“商場保安徒手接住墜樓嬰兒(er) ”的視頻在網上流傳(chuan) ,引發熱議。據報道,原視頻首發方係陝西寶雞一保安公司。該公司負責人稱,視頻是公司根據以往事件翻拍的,初衷是傳(chuan) 播正能量,首發後被誤傳(chuan) 成熱點事件,保安手裏接住的道具是布娃娃,並非真實嬰兒(er) ,“現在看來,擺拍這則視頻確實不合適”。
當地警方表示,警方第一時間去保安公司進行了調查,該視頻並非當地新近發生的真實事件,已要求其發布聲明,公開說明此事。
以為(wei) 是感人一幕,結果是烏(wu) 龍一場,這起“始於(yu) 擺拍,終於(yu) 翻車”的事件,又讓人們(men) 見識到了互聯網時代信息環境的複雜。哲學家狄德羅曾說過:真、善、美是十分相近的品質,在前麵的兩(liang) 種品質之上加些難得而出色的情狀,真就顯得美,善也顯得美。真善美,往往具有內(nei) 在一致性,這其中,“真”是“善”和“美”的前提,沒有真,善和美也就無從(cong) 談起。
就此事而言,播放數據是真的,網友感動也是真的,但最該是真的核心事實部分——保安“抬頭望一眼,徒手救一命”情節,卻是假的。這立馬讓所謂的“傳(chuan) 播正能量”舉(ju) 動走了形變了味:這樣的以假亂(luan) 真,隻會(hui) 用泡沫化話題虛耗大眾(zhong) 情感,用虛假信息汙染網絡信息生態,用“狼來了”效應抬高社會(hui) 信任成本。
雖然說,涉事保安公司的“翻拍”跟部分自媒體(ti) 的造假是不是一回事,仍有商榷餘(yu) 地,但明知是模擬擺拍還采用了監控視角拍攝卻不清晰標注,難逃誤導之嫌——在此類事件上,有沒有標注說明,完全是兩(liang) 種性質。
首發者是“以假亂(luan) 真”,傳(chuan) 播者則是“以訛傳(chuan) 訛”。從(cong) 報道可知,很多賬號在轉載該視頻時,都在未予求證的情況下將“事發時間”標記為(wei) “近日”,“事發地點”則涉及多處。這樣將來源不明的視頻當新聞事實來傳(chuan) 播,無異於(yu) 對傳(chuan) 播倫(lun) 理的踐踏。
這再度印證了互聯網時代“仿真”類信息發布的嚴(yan) 肅性與(yu) 信源追溯的必要性:很多信息本是創作而非記錄,本是擺拍而非抓拍,可一旦進入傳(chuan) 播鏈條後,其能量和影響可能遠超發布者和傳(chuan) 播者的預期。裂變式傳(chuan) 播與(yu) 片段化演繹,會(hui) 將未標注真實性和錯把“編排”當新聞的問題幾何級放大。
事實上,諸如此類的“正能量擺拍”已有曝光。無論是早前的“男子拉起躲在車後男童拯救兩(liang) 個(ge) 家庭”的“暖新聞”後被證實是自導自演,還是之前的“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親(qin) ”的“係列感人視頻”被發現由同個(ge) 女孩扮演,其父親(qin) 身份則在拾荒者、建築工人、植物人中變換,抑或是“醉漢調戲火鍋店老板娘反被毆打”的爽文式橋段被證實是擺拍,都曾引發廣泛爭(zheng) 議。假就是假,想在“假”的土壤上種出“善”的花朵,無異於(yu) 搭建空中樓閣。
現實中,人們(men) 的確需要一些跟冷漠相對的暖心情節和貼心做法,去托起公共生活的溫度、涵養(yang) 社會(hui) 文明的厚度,但不需要擺拍下的正能量“新聞”。正能量的“正”,支點首先是真實性的“真”。以真為(wei) 前提,那些善才有雞湯都渲染不出的打動人心的力量。失去了真,隻能是打著善的名義(yi) 走向善的反麵——當人們(men) 的信任被透支和揮霍,真正的向善而行的社會(hui) 采信成本會(hui) 變得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國家網信辦“清朗”係列專(zhuan) 項行動就明確,要全麵清理通過偽(wei) 造場景、編撰細節、虛構經曆等手法擺拍製作的導向不良、誤導公眾(zhong) 的短視頻。而擺拍“保安徒手接嬰兒(er) ”,顯然不是傳(chuan) 播正能量該有的樣子。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佘宗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