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安全配置為何長年“保級”?

發布時間:2024-02-29 14:37: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車企為(wei) 消費者呈現越來越多的科技與(yu) 舒適類配置,更多地體(ti) 現產(chan) 品力,以此作為(wei) 打開市場銷量的鑰匙。體(ti) 現在消費者的直觀感受上,就是屏幕尺寸越做越大、車機係統越做越炫,而且更令人心動的是,價(jia) 格還越來越低。

  但是,北青汽車也注意到,在這些看得見的功能配置不斷越級的同時,在一些產(chan) 品上,基本的安全配置水平卻長期裹足不前,出現了科技舒適功能不斷升級,安全配置長年“保級”的情況。

  實際上,就目前車企的技術發展水平而言,基礎安全配置的提升並不是難題。問題在於(yu) ,在全力以赴提升那些看得見的功能配置的同時,對那些“看不見的配置”,一些車企缺少提升的動力。

  “好鋼用在刀刃上”

  縱觀當今車市,可以說幾乎所有新興(xing) 汽車產(chan) 品的舒適性配置相較往年突飛猛進,同時市場對此也給予了正向的反饋。二者相互促進的結果,便是“冰箱、彩電、沙發”日漸成為(wei) 人們(men) 對汽車產(chan) 品關(guan) 注的焦點,汽車產(chan) 品在這方麵的體(ti) 驗也是越來越好。

  但北青汽車發現,在部分汽車產(chan) 品,尤其是一些熱門車型上,對消費者至關(guan) 重要的安全配置水平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

  以銷量第一梯隊的埃安品牌為(wei) 例,其最新款熱銷AION Y Plus車型入門版本隻需要11.98萬(wan) 元,相比兩(liang) 年前的低配版本價(jia) 格僅(jin) 上漲4000元左右,但內(nei) 飾精致程度、車機功能、係統流暢程度、車輛功能等舒適性配置可以說突飛猛進,從(cong) “看得見”的配置來說完全越級。

  反觀安全配置,經過兩(liang) 年迭代,被動安全方麵卻同樣僅(jin) 采用最基礎的主副駕駛安全氣囊,主動安全配置方麵也比較匱乏,即使最新款頂配版本也僅(jin) 在被動安全部分多出前排側(ce) 氣囊一項,遠不及科技舒適配置的升級明顯。

  類似的,在SUV細分市場表現強勁的長城汽車旗下最新產(chan) 品哈弗H5車型最低配價(jia) 格僅(jin) 需12.28萬(wan) 元,內(nei) 飾設計同樣非常精致,兩(liang) 塊大屏不僅(jin) 功能豐(feng) 富且運行流暢,但主被動安全方麵也隻有最基礎的主副駕駛氣囊,同樣頂配版本也僅(jin) 增加了前排側(ce) 氣囊一項。

  從(cong) 大致分析的兩(liang) 款熱門車係不同配置單變化中不難發現,安全配置及安全迭代速度遠不及智能化、舒適配置的升級。都說“好鋼用在刀刃上”,但是在這些產(chan) 品身上,車企對“刀刃”的定義(yi) ,似乎不包括基礎性的安全配置。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汽車安全配置,如不少車型需要選配的主動刹車、碰撞預警係統等,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或減輕事故對乘客的傷(shang) 害。因此,就上述例子中的主流車型安全配置來看,主動、被動安全配置仍有提升空間。

  讓安全搭上技術升級的“順風車”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年數據高達256409次之多。其中,因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更是達到60676人,死亡率高達23%。

  但如果汽車配備足夠安全配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乘客在交通事故中的生存機會(hui) 。根據曆年統計數據,引入安全氣囊的車輛與(yu) 無氣囊車輛相比,車內(nei) 乘員生命安全的保護能力提升了約60%,其中還不包括側(ce) 簾、膝部等氣囊提供的額外保護。

  需要指出的是,在技術層麵,市麵上的產(chan) 品都是滿足國標要求的。問題在於(yu) ,對於(yu) 19世紀末就誕生的汽車工業(ye) 來說,國家標準至多是把關(guan) 汽車質量的“最低標準”,就我國年交通事故數及死亡率來看,車企重心放在提升車輛主動刹車等主動安全配置,或更全麵氣囊結構的被動安全配置,絕對都是最有價(jia) 值的配置。無論是主客觀來說這都比舒適的智能化更重要,對於(yu) 車企也更不應該以“選配”作為(wei) 高低配置區分的噱頭。

  不過,無論是車輛的主動安全還是被動安全,都是在車輛發生碰撞時、碰撞前提供額外的保護,但它們(men) 並不能完全避免所有碰撞帶來的傷(shang) 害。因此,主動、被動安全配置也沒有一個(ge) 絕對的上限。對於(yu) 生產(chan) 銷售成本較高的汽車行業(ye) ,降本增效永遠不是一個(ge) 偽(wei) 命題,必要的安全配置如何界定,以及增配多少就成了核心問題。

  被動安全方麵,對於(yu) 交通事故中最常發生的正麵、側(ce) 麵、後部直接碰撞來看,除所有車企都會(hui) 滿足國標的頭部氣囊外,側(ce) 簾氣囊、膝部氣囊都可以最大限度保證駕乘人員安全。以10萬(wan) -15萬(wan) 價(jia) 格區間為(wei) 例,單一氣囊成本甚至可以控製在千元內(nei) 。因此,即使增加四個(ge) 位置氣囊,價(jia) 格也可控製在5000元內(nei) 。

  主動安全方麵,增加主動刹車配置可有效降低“鬼探頭”或駕駛員走神導致的直接性交通事故,相較安全氣囊,依賴感知硬件、算法的主動刹車功能成本相對較高,但在當今飛速發展的新能源時代也相對可控。

  由此可見,對於(yu) 車企來說,提升車輛安全並非“難題”,更多是主觀意願。敬畏安全,以消費者出行安全為(wei) 一切出發點,才是最有性價(jia) 比的明智之舉(ju) 。

  文/奚百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