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

發布時間:2024-03-01 15:45:00來源: 新京報

  2月29日,位於(yu) 順義(yi) 區張鎮的企業(ye) 加工車間裏,全部智能數字化加工設備正在趕製一批渦輪葉片,通過精密的打孔加工,保障渦輪葉片在航空發動機高達1800℃的高溫環境中保持高轉速運轉。

  “可不要小看這巴掌大的葉片,它可以承受5輛小轎車的重量,並以每秒數百轉的速度作業(ye) 。車間裏的智能化加工設備要給葉片毛坯精準打孔,同時不損傷(shang) 葉片中的每個(ge) ‘毛細血管’,從(cong) 而保障葉片在超高溫度下作業(ye) 。”北京漢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飛航空科技”)總經理梅紹華向記者介紹,隨著航空業(ye) 的恢複,今年公司的訂單大幅增加,預計比去年多七八成。去年,公司已新建成有200多台先進電加工機床,采用數字化、數字孿生方法加工製造單晶渦輪葉片的無人加工製造工廠,目前正在訓練階段,預計今年可投入使用,屆時將實現每年8萬(wan) 至10萬(wan) 的葉片生產(chan) 規模。

  作為(wei) 北京的民營企業(ye) 之一,漢飛航空科技是順義(yi) 提供服務包的企業(ye) ,在企業(ye) 規模持續擴大的過程中,享受到了北京對民營企業(ye) 的支持政策。北京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北京市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針對民營企業(ye) 的痛點難點問題,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麵推出一攬子政策舉(ju) 措,以更大力度優(you) 化涉企服務,如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務,用好12345企業(ye) 服務熱線等機製,讓民營企業(ye) 敢投資、能發展、得保護,將給漢飛航空科技在內(nei) 的廣大民營企業(ye) 帶來更貼心服務和更多實惠。

  北京漢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打破封鎖 建成中國首條單晶渦輪葉片數字化加工生產(chan) 線

  在飛機的製造過程中,渦輪葉片的製造如同芯片一樣。因此,在行業(ye) 內(nei) 也有一個(ge) 普遍的說法,航空發動機和燃汽輪機製造技術是“製造業(ye) 皇冠”、“工業(ye) 之花”,渦輪葉片則是“皇冠上的明珠”。

  在飛機製造業(ye) 領域,渦輪葉片是渦輪的主要零件,是新型航空發動機和燃汽輪機關(guan) 鍵零件之一,由於(yu) 渦輪葉片處在極高溫、極高轉速、複雜的交變載荷和巨大的壓力等極端條件下,對材料和製造工藝有極其嚴(yan) 格的要求,導致加工製造難度極大。渦輪葉片如何大批量、高質量、高效率、高合格率和高一致性加工製造技術是世界性難題。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製造受到了一定限製。為(wei) 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僅(jin) 有100餘(yu) 人的漢飛航空科技發明了漢飛渦輪葉片自適應加工算法、數字孿生加工算法和等量加工(無餘(yu) 量)加工算法,並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航空發動機兩(liang) 大核心技術和裝備:渦輪葉片氣膜孔自適應加工技術和裝備、整體(ti) 葉盤微應力多軸複合加工技術和裝備。

  2021年,漢飛航空科技投資2億(yi) 元並研製出多軸電加工機床、數控係統、工業(ye) 軟件、數據采集和三維建模係統,建成了中國第一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航發單晶渦輪葉片數字化加工製造生產(chan) 線,產(chan) 品合格率達99%以上,一舉(ju) 打破了國際封鎖。

  梅紹華表示,目前,企業(ye) 已為(wei) 我國多個(ge) 新型號航空發動機和燃汽輪機進行了大批量、高質量、高效率、高成品率、高一致性地加工製造單晶渦輪葉片,產(chan) 品合格率超98%,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下一步,漢飛航空科技還將大力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以新質生產(chan) 力引領高質量發展。

  北京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指揮 原來40人鐵路檢測場景現在1人就能完成

  30多年前,從(cong) 國營單位辭職下海的林菁,來到海澱中關(guan) 村創業(ye) ,幹起了電腦生意。後來,創業(ye) 隊伍逐漸擴大,五個(ge) 來自北航、北大的校友成立了公司,也頭一次把電腦設備送到了鐵路部門。第一次進入鐵路的通訊車間,林菁發現鐵路上的設備由於(yu) 模擬線路損耗很大,再加上100多台電傳(chuan) 打字機在同一個(ge) 車間裏,車間裏的通訊員幾乎全部都在大嗓門喊。

  “當時我們(men) 就想,這些設備能不能再優(you) 化一些,提高火車安全調度效率。”說到企業(ye) 為(wei) 什麽(me) 注重創新,北京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訊飛鴻”)董事長林菁告訴記者,那時候,鐵路行業(ye) 有很大需求,並且設備存在一定的代差,創業(ye) 團隊就萌生出了聚焦鐵路領域研發先進設備的想法,也因此有了第一款產(chan) 品——智能鐵路電報終端設備,之後又研發出了智能指揮調度設備。

  多年來,林菁和合夥(huo) 人一起創辦的企業(ye) ,聚焦智能指揮調度全產(chan) 業(ye) 鏈解決(jue) 方案,已經成為(wei) 行業(ye) 翹楚,並於(yu) 2011年成功上市。如今,企業(ye) 的核心業(ye) 務涉及鐵路、軌道交通、國防、能源、政企、海關(guan) 等行業(ye) ,提供數字化、智能化運營解決(jue) 方案,目前公司擁有29家參控股公司,員工1000餘(yu) 人,為(wei) 全球1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創新技術與(yu) 解決(jue) 方案。

  從(cong) 小小的民營企業(ye) ,成長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佳訊飛鴻促使鐵路的指揮調度係統發生了巨大改變,過去依靠人的經驗來指揮調度鐵路安全的時代被打破。

  在佳訊飛鴻的展示大廳裏,顯示著智慧指揮調度係統在多環節實現的細節。林菁介紹,過去在鐵路上有一個(ge) 特殊的工種是巡道工,不論刮風下雨,這些工人都要雷打不動地敲擊鐵路軌道,以此來給軌道設施體(ti) 檢,判斷鐵軌有無斷裂、螺絲(si) 是否鬆動等情況,後來有了攝像頭和軸溫探測器,巡道工就不需要人工敲打鐵軌,轉而被圖片檢測員替代,但這樣的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完成,而且漏檢率特別高。通過企業(ye) 研發的智慧化指揮調度係統,可以通過AI快速識別,識別率達到90%,原來靠40人來檢測的場景,現在隻需要1個(ge) 人就可以完成,極大地縮減了人力,提高了檢測效率。

  目前,佳訊飛鴻已取得6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zhuan) 有技術,已注冊(ce) 和被受理的專(zhuan) 利276項,其中發明專(zhuan) 利196項,擁有軟件著作權302項,獲評北京市“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

  隨著“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發展,佳訊飛鴻的產(chan) 品及解決(jue) 方案已應用於(yu) 埃及、尼日利亞(ya) 、烏(wu) 茲(zi) 別克斯坦、越南、古巴等國家的400多個(ge) 鐵路、城軌車站及讚比亞(ya) 機場項目,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鐵路領域調度數字化服務提供商、全球首列4G通信重載鐵路解決(jue) 方案提供商。在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期間,公司緊急成立應急搶險工作組為(wei) 當地鐵路應急通信提供保障。

  海澱區發改委綜合科科長王倩表示,今年開年,海澱區集中發布了支持科技中小企業(ye) 創新發展、創新創業(ye) 服務平台發展等首批5項政策,釋放了開好局、促發展的強烈信號。為(wei) 了更好服務企業(ye) ,海澱區在公共資源配給方麵,助力企業(ye) 發展壯大,去年,溫泉鎮為(wei) 佳訊飛鴻提供了人才公租房等資源。

  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企業(ye) 的發展壯大得益於(yu) 中國市場的開放,特別是對高科技民營企業(ye) 的支持。最近國家出台了一係列政策,尤其是北京在高質量發展、促生新質生產(chan) 力、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等方麵的政策措施,給企業(ye) 帶來了很大信心。  ——北京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菁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