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如何讓上億部廢舊手機不再“吃土”?

發布時間:2024-03-05 16:52:00來源: 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廢舊手機回收處理作為(wei) “朝陽產(chan) 業(ye) ”,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與(yu) 手機保有量和報廢量相比,我國手機回收率仍然較低。專(zhuan) 家建議,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回收企業(ye) 主觀能動性。

  當手機達到使用壽命,或者不能滿足我們(men) 需求時,就會(hui) 被淘汰,變成廢舊手機。中國循環經濟協會(hui) 數據顯示,目前一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2年左右。我國平均每年產(chan) 生4億(yi) 部以上廢舊手機,廢舊手機存量超過20億(yi) 部。

  該協會(hui) 研究數據還顯示,手機廢棄後,約54.2%被消費者閑置留存,隻有約5%能夠進入專(zhuan) 業(ye) 的廢舊手機回收平台、“以舊換新”新型回收渠道。

  “這說明人們(men) 目前還沒有形成相關(guan) 意識。當然,這也意味著廢舊手機回收處理作為(wei) ‘朝陽產(chan) 業(ye) ’,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湖南省循環經濟研究會(hui) 會(hui) 長周儆說。當前,受回收價(jia) 格較低、不夠方便快捷、數據安全性難以保障等問題困擾,消費者對廢舊手機回收的信任度不高、回收意願較低。“行業(ye) 的透明度和標準化是行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

  “城市礦山”

  “我和妻子都不算數碼產(chan) 品愛好者,但家裏的廢舊手機加起來也超過10部。”長沙90後小夥(huo) 王楊告訴記者。打開抽屜,映入眼簾的各種型號的智能機和功能機。因為(wei) 卡頓、掉電快或內(nei) 存不足,這些手機不得不放在家裏“吃土”。“賣掉吧,一來賣不上價(jia) ,二來呢,也擔心個(ge) 人信息被泄露。即便是格式化處理或者恢複出廠設置,也難保不被專(zhuan) 業(ye) 人士恢複。”王楊說。

  沒有垃圾,隻有放錯地方的資源。廢舊手機便是放錯地方的“城市礦產(chan) ”。“一部手機配件有超過60種元素材料,包含金銀鈀銠等多種稀貴金屬,手機材料也可以回收再利用。”周儆介紹說。據估算,每噸廢舊手機可提煉約200克黃金、2200克白銀、100千克銅。

  相關(guan) 報告顯示,到2030年,我國廢舊手機總量將達37萬(wan) 噸。根據測算,隻要中國的手機回收率保持在33%左右,到2030年,回收金屬總價(jia) 值便可達251億(yi) 元,比通過原始開采的方式節省近56 億(yi) 千瓦時能源,相當於(yu) 中國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20倍。

  廢舊手機的資源價(jia) 值和環境風險並存。手機材料中有包括汞、鉛、鎘等重金屬在內(nei) 的多種有害物質,如果進入土壤、地下水中,在生態係統中累積,就會(hui) 帶來生態環境和人體(ti) 健康風險。手機材料本身也難以自然分解,如不規範處置,會(hui) 對環境造成長期影響。

  “與(yu) 手機保有量和報廢量相比,我國手機回收率仍然較低。”周儆說。據介紹,目前,我國僅(jin) 規定在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器4類家電產(chan) 品中鼓勵生產(chan) 企業(ye) 實施回收目標責任製,對於(yu) 廢舊手機尚未明確責任或製定回收率目標,難以對生產(chan) 商形成有效約束。同時,對手機回收的補貼也難以落到實處,使相關(guan) 企業(ye) 的回收積極性大打折扣。

  “朝陽產(chan) 業(ye) ”

  “我國的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正進入發展機遇期。”周儆判斷。據介紹,目前我國廢舊手機回收渠道主要有三種:一是生產(chan) 商回收,如國內(nei) 一些手機廠商開展的“以舊換新”活動;二是銷售平台回收,如京東(dong) 等一些電商平台提供的廢舊手機報價(jia) 和回收服務;三是企業(ye) 回收,如一些企業(ye) 通過自建平台、與(yu) 生產(chan) 商合作等方式回收廢舊手機。天眼查專(zhuan) 業(ye) 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存手機回收企業(ye) 4500餘(yu) 家,其中湖南以1400餘(yu) 家位列區域首位。從(cong) 成立時間來看,50.3%的企業(ye) 成立於(yu) 1~5年內(nei) 。

  被回收的廢舊手機,大致有兩(liang) 種去向:上市時間短、功能完好的手機經翻新後,低價(jia) 流入二手市場;損壞無法使用的,拆解零部件再利用,或直接提煉原材料。

  處理廢舊手機,需要經過預處理、回收和精煉提純等步驟。其中,預處理主要是將電子廢棄物中的金屬與(yu) 非金屬分開,實現金屬的初步富集;回收主要是將稀貴金屬進行提取富集;精煉提純則是從(cong) 回收的貴金屬浸出液中,得到純度較高的稀貴金屬。

  位於(yu) 湖南汨羅的萬(wan) 容電子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是國家首批家電“以舊換新”試點拆解企業(ye) 。該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看好廢舊手機資源化利用前景,公司也擁有相關(guan) 技術手段。“目前還在觀望,一方麵是盈利模式還不是很明確;另一方麵,對於(yu) 作為(wei) ‘新九類’的廢舊手機,目前國家還沒有出台補貼激勵政策,大家積極性不夠。”該負責人直言。

  2010年,我國發布《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目錄》(第一批),將電冰箱、洗衣機、房間空調器、微型計算機等五類產(chan) 品(簡稱“四機一腦”)的回收處理管理納入法製化軌道,並實施基金補貼製度。後續《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目錄(2014年版)》新增了手機、傳(chuan) 真機、打印機、複印機等九個(ge) 品類(簡稱“新九類”),但目前尚無基金補貼。

  “若‘新九類’納入基金補貼範圍,行業(ye) 肯定會(hui) 迎來大幅抬頭。”周儆說。

  打通堵點

  近年來,《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循環經濟促進法、固體(ti) 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一係列法律法規的出台實施,促使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chan) 業(ye) 有了政策保障,發展逐步規範。不過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產(chan) 業(ye) 仍麵臨(lin) 綜合處理能力不足、消費者回收廢舊手機意願低下、回收流程長、回收成本較高等堵點。

  智研谘詢發布的相關(guan) 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共回收手機約2.8億(yi) 部,其中2.5億(yi) 部以上用於(yu) 直接/翻新銷售,占總回收量的90%左右,是0.26億(yi) 部報廢拆解手機量的近十倍。能否在回收品中“掘金”,事關(guan) 企業(ye) “入場”信心。

  隱私泄露和信息安全,無疑是製約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的痛點。“國家應從(cong) 法律層麵和監督執法層麵著手,保障消費者的信息安全。要鼓勵機構和個(ge) 人對企業(ye) 的手機回收和二手交易進行監督,建立獎懲製度,促進手機回收和安全處置。”民建長沙市委副主委、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周炳認為(wei) 。

  “大家在換新手機的同時,也應考慮舊手機的去向。”周儆建議消費者處理廢舊手機應盡量選擇正規渠道,既保護個(ge) 人信息安全,又為(wei) 環保做貢獻。而對於(yu) 回收行業(ye) ,他建言通過加強監管、提升技術、規範操作流程,探索製定統一的行業(ye) 標準,實現回收全流程標準化、規範化,確保“物盡其用”。

  “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回收企業(ye) 主觀能動性;推動手機廠商設定回收率目標,提高二手市場回收效率。”他說。

  王鑫 方大豐(feng)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