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會視點】未來產業已在路上,將如何改變人們生活?

發布時間:2024-03-11 11:08:00來源: 工人日報

  “看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我們(men) 感覺很激動。未來產(chan) 業(ye) 之所以被稱為(wei) ‘未來’,是因為(wei) 其涵蓋了許多新興(xing) 領域,代表了科技和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今天,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代表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許多代表委員對記者表示,從(cong) 腦機接口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再到人形機器人,未來產(chan) 業(ye) 已在路上。正在進行中的科技革新,很快將改變人們(men) 的生活。

  腦機接口技術走出實驗室

  “隨著科技的進步,腦機接口技術逐漸從(cong) 實驗室走向市場,進入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黃立代表說,對於(yu) 普通老百姓而言,腦機接口技術將助力智能家居、教育、娛樂(le) 等領域的發展,讓人們(men) 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黃立代表舉(ju) 例說,通過腦電波可以控製家電開關(guan) ,實現智能家居的個(ge) 性化體(ti) 驗;在教育方麵,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實時監測學生的學習(xi) 狀態,提供個(ge) 性化的教學方案。此外,腦機接口技術還有助於(yu) 提升醫療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目前,黃立代表作為(wei) 首席科學家的武漢衷華腦機公司正與(yu) 多家醫療機構合作,開展各類研究40餘(yu) 項。“接下來,我們(men) 將為(wei) 癲癇致病灶的精準定位與(yu) 癲癇閉環調控、截癱患者運動意圖檢測與(yu) 運動功能康複、植物人意識狀態評估與(yu) 促醒以及精神類疾病靶點的探索與(yu) 治療,提供突破性的診療手段,造福廣大患者。”黃立代表說。

  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dong) 委員也十分關(guan) 注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他指出,當前,我國腦機接口產(chan) 業(ye) 存在技術鏈不全、人才鏈缺失、產(chan) 業(ye) 能力弱的問題,需要引導高水平大學通過交叉學科設置等方式積極打造我國腦機接口人才培養(yang) 基地,培育高質量複合型人才。同時,強化非侵入腦機接口技術創新和引領,通過鼓勵國有企業(ye) 發揮擔當精神,與(yu) 高校共建高水平科研創新平台,推進形成“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模式,承接腦機接口領域重點攻關(guan) 任務,解決(jue) 產(chan) 業(ye) 化落地難題,建立健全健康的腦機接口產(chan) 業(ye) 鏈。

  推動大模型更好普惠千家萬(wan) 戶

  “以大模型為(wei) 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必須跟場景結合。”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委員表示,為(wei) 推動大模型普惠千家萬(wan) 戶,2023年9月,360智腦接入“360全家桶”麵向公眾(zhong) 開放,並陸續開放智能創作、智能辦公、智能管理等百餘(yu) 種生活及工作場景下的服務,重塑人機協作新範式。

  “最近,我們(men) 又用大模型重塑搜索,打造新一代答案引擎360AI搜索,讓用戶直接通過對話找到答案;同時,用大模型能力重塑瀏覽器,助力用戶工作場景瀏覽效率提升60倍。”周鴻禕委員說。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代表對記者表示,大模型在各行各業(ye) 顯現出強大的賦能價(jia) 值,目前行業(ye) 頭部企業(ye) 都在積極推進大模型等技術的深度應用。例如,國家能源集團近期正式發布上線的智能無人評審係統,智能評審準確率達97%,實現了采購評審從(cong) 靠人到少人,從(cong) 少人到無人的突破。

  “我國大模型產(chan) 業(ye) 發展的規模化、價(jia) 值化還處於(yu) 起步階段,仍然麵臨(lin) 一些問題和挑戰。”中國移動浙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楊劍宇代表表示,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應鼓勵產(chan) 學研協同,打造國產(chan) 開源開放基礎大模型,完善全國算力網絡一體(ti) 化規劃,構建國家級算力智能調度體(ti) 係。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赫代表建議,借鑒“東(dong) 數西算”成功經驗,在黑龍江省規劃建設零碳智能算力中心,實施“南型北訓”,將南方發達地區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東(dong) 北地區訓練,加速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東(dong) 北振興(xing) 。

  人形機器人應用潛力巨大

  “2023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上海市等都相繼出台支持政策,推動人形機器人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wei) 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chan) 品,走進工廠、走進千家萬(wan) 戶。”蕪湖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委員對記者說。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優(you) 必選、傅利葉、小米、星動紀元等行業(ye) 代表企業(ye) ,部分企業(ye) 產(chan) 品已從(cong) 樣機研發過渡到批量生產(chan) ,且在特定商業(ye) 場景應用取得突破,人形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已進入窗口期。”許禮進委員建議,集中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開展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突破人形機器人專(zhuan) 用操作係統、智能控製器、高效驅動關(guan) 節、仿真孿生平台、集成開發環境、類人智能算法等基礎理論與(yu) 共性關(guan) 鍵技術,組建場景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技術中試基地,加快產(chan) 業(ye) 共性關(guan) 鍵技術的落地轉化。

  近年來,我國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快速發展。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959.2億(yi) 元,同比增長32.8%。預計到2027年,我國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接近3000億(yi) 元。

  “當前,我國老齡人口數量不斷上升、家政服務供給不足、用工成本不斷提高。在此背景下,加快推動家庭服務機器人產(chan) 業(ye) 應用落地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大意義(yi) 。”長虹控股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柳江代表表示。

  柳江代表建議,聚焦全產(chan) 業(ye) 鏈良性發展,支持家庭服務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生態及市場環境建設,可以借鑒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的財政補貼政策經驗,在一定時期內(nei) 對麵向家庭家務、養(yang) 老護理領域的家庭服務機器人產(chan) 品給予政策性補貼。

  (本報北京3月10日電)

  楊召奎 趙琛 張世光

  工人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