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國際論壇)

發布時間:2024-03-13 15:05:00來源: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沙基爾·拉邁

  中國的綠色轉型不僅(jin) 促進了自身高質量發展,也為(wei) 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智慧和方案,為(wei) 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經驗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向世界展示了絕不走“先汙染後治理”老路的決(jue) 心,為(wei) 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中華文明一直強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習(xi) 近平主席引用過的一句古語:“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它道出了生態文明的真諦,即通過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實現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這一觀念在中國人民心中深深紮根,為(wei)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廣泛的民意基礎。

  中國建設生態文明不僅(jin) 是對傳(chuan) 統理念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現代社會(hui) 發展模式的革新。近年來,中國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中國深入人心,中國不斷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從(cong) 工業(ye) 、農(nong) 業(ye) 到城市發展,中國正向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設備製造國,在風能、太陽能等領域的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產(chan) 銷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在城市綠化、水體(ti) 恢複、汙水處理等方麵,中國的探索實踐也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國城市的水岸公園令我印象尤為(wei) 深刻。在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等城市,城市自然水體(ti) 環境優(you) 美,碧水倒映著藍天綠樹,市民們(men) 悠閑地在岸邊散步休憩。綠色轉型既減少了城市化給自然環境造成的壓力,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

  中國還積極探索將綠色轉型與(yu)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相結合。在中國一些荒漠戈壁地區,太陽能發電與(yu) 養(yang) 殖業(ye) 相結合,實現了“一加一大於(yu) 二”的效應。在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不斷恢複,瀕危物種種群持續擴大,吸引越來越多遊客到來,為(wei)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添了動力。

  中國的綠色轉型不僅(jin) 促進了自身高質量發展,也為(wei) 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智慧和方案,為(wei) 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經驗。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越來越多國家有機會(hui) 共享中國綠色發展帶來的機遇。巴基斯坦和中國開展的一係列綠色低碳發展合作項目給巴基斯坦民眾(zhong) 的生活帶來積極變化。中國企業(ye) 建設的水電、風電項目等陸續投產(chan) ,幫助巴基斯坦獲得清潔便宜的電能。中國生產(chan) 的新能源汽車在巴基斯坦市場廣受好評。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中國—巴基斯坦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等合作項目有助於(yu) 巴基斯坦更好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在去年舉(ju) 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方宣布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其中就包括促進綠色發展。我在高峰論壇現場與(yu) 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交流,了解到更多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合作案例。中國積極落實可持續發展承諾,推廣綠色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項目,促進了共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全球環境治理,得到國際社會(hui) 廣泛讚譽。

  期待中國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通過攜手各方共建綠色“一帶一路”、推進全球環境治理,共同為(wei) 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貢獻更多力量,共同創造一個(ge) 更加美麗(li) 、綠色、繁榮的未來。

  (作者為(wei) 巴基斯坦亞(ya) 洲生態文明研究與(yu) 發展研究所首席執行官)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