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探索采用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
數百量子比特相幹光量子計算商用機即將發布、第四代半導體(ti) 氧化镓材料訂單猛增、可重複發射朱雀三號緊鑼密鼓研發籌備發射中、人形機器人本體(ti) 原型樣機即將麵世……3月12日,新京報記者實地探訪了北京多家高精尖民營企業(ye) ,獲得了不少提振人心的好消息。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未來產(chan) 業(ye) 是主陣地。北京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格外重視企業(ye)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北京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北京製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以來,持續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發展環境,探索采用以獎代補、貸款貼息、首購訂購等多種方式,支持民營企業(ye) 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和基礎創新轉化,支持組建一批領軍(jun) 企業(ye) 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ti) 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ti) ,同時布局一批新型共性技術平台,助力解決(jue) 跨行業(ye) 、跨領域關(guan) 鍵共性技術問題,讓民營企業(ye) 成為(wei) 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的“出題者”。
量子技術
新一代相幹光量子計算機真機5月亮相
作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之一,量子技術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頗受關(guan) 注。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玻色量子”)是北京唯一一家從(cong) 事光量子計算機軟硬件研發的高科技企業(ye) ,將在今年5月推出新一代相幹光量子計算機真機。
走進位於(yu) 朝陽區將台的玻色量子,一台頗具未來感的設備映入眼簾,這就是企業(ye) 團隊自研的“天工量子大腦”,去年5月16日正式麵世,轟動了量子行業(ye) ,也為(wei) 企業(ye) 吸引了新的投資。該設備具有100個(ge) 計算量子比特,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求解速度比經典優(you) 化算法平均加速超過100倍,在通信、金融、能源、雲(yun) 計算等領域頗具潛力。
說起這台設備的實際應用場景,玻色量子創始人兼CEO文凱介紹,區別於(yu) 其他量子計算技術路線,團隊通過自研的“空間光路+光纖光路”的異構光路體(ti) 係架構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機的拓展,以此充分發揮量子計算優(you) 勢,擴大計算規模,進而賦能各行各業(ye) ,以滿足越來越大的算力需求。以交通領域為(wei) 例,當數百上千輛車同時出行時,對傳(chuan) 統計算機來說規劃最優(you) 路線是很大的挑戰,而量子計算機可以加速該問題的求解,從(cong) 而實現全局優(you) 化,為(wei) 車輛規劃出全局最優(you) 出行路線,這將極大改善城市交通環境,也可以為(wei) 無人駕駛以及智慧城市創建提供更多支撐。此外,像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等方麵也都有類似很多變量相互作用的情況,使用光量子計算機也能對其進行加速。
從(cong) 最初的小小創業(ye) 團隊,短短4年時間,玻色量子已經壯大成百餘(yu) 人的隊伍。眼下,團隊正在籌備今年的數百量子比特相幹光量子計算商用機的發布會(hui) 。比起“天工量子大腦”的100個(ge) 計算量子比特,新設備的計算規模將得到大幅提升。
機器人
第一代通用開放人形機器人本體(ti) 將發布
近期,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簡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將發布第一代通用開放人形機器人本體(ti) 。在人形機器人行業(ye) 中,目前我國尚缺乏通用本體(ti) ,通用本體(ti) 的發布或將為(wei) 行業(ye) 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改變。
去年年底,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由小米機器人、優(you) 必選科技、京城機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等人形機器人行業(ye) 領軍(jun) 企事業(ye) 單位聯合組建,聚集了一大批人形機器人行業(ye) 的頂級專(zhuan) 家和技術研發人員,具有極強的技術研究、產(chan) 品開發和應用推廣能力。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中心主要聚焦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產(chan) 品研發以及應用生態建設,為(wei) 整個(ge) 行業(ye) 打造共性技術平台、公共服務平台,並規範人形機器人相關(guan) 標準等,總體(ti) 來說,中心將圍繞人形機器人產(chan) 業(ye) 通用部分發力,服務整個(ge) 行業(ye) 發展。“讓人形機器人走進千家萬(wan) 戶,是每個(ge) 人形機器人企業(ye) 的夢想。未來人形機器人或將進入汽車製造、3C製造等領域,進一步提高行業(ye) 製造水平。”
商業(ye) 航天
朱雀三號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20次以上
作為(wei) 國內(nei) 最早成立的商業(ye) 運載火箭企業(ye) ,位於(yu) 亦莊的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箭航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朱雀三號的研製工作。相比已經成功發射的朱雀二號,朱雀三號的個(ge) 頭更大,運載能力也更強,使用了高強度不鏽鋼構建的箭體(ti) 結構。藍箭航天創始人兼CEO張昌武向記者介紹,朱雀三號是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初步目標是實現20次以上重複使用的能力,預計明年上半年實施發射。
經過9年的發展,藍箭航天已成為(wei) 國內(nei) 唯一具備全過程交付能力的商業(ye) 火箭公司。去年7月,朱雀二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成為(wei) 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中大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的成功入軌,標誌著中國對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技術全鏈條的自主可控。型號改進後,其500kmSSO軌道的單次運力可達4噸,能夠有效支撐國家近地軌道衛星部署和飛船發射的需求。
直徑4.5米,全箭高76.6米,一次性使用任務的低軌運力超過20噸……定位大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的朱雀三號也將引領國內(nei) 民商航天實現質的飛躍。按照計劃,即便重複使用,朱雀三號的運載能力也能夠超過18噸,同時運載價(jia) 格也將大幅下降,可從(cong) 每公斤6萬(wan) 元降至2萬(wan) 元以下。
張昌武說,按照計劃,藍箭航天今年將安排4次發射任務,明年的發射計劃將翻番。“從(cong) 今年開始,公司進入高頻次發射階段,同時會(hui) 承擔更多商業(ye) 發射任務。6月還將實施朱雀三號一子級垂直起降回收試驗的10公裏級驗證飛行。”
半導體(ti)
順義(yi) 第四代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顯現
“在方圓兩(liang) 三公裏內(nei) ,可以找到氧化镓上下遊各環節的企業(ye) 。”北京銘镓半導體(ti) 有限公司(簡稱“銘镓半導體(ti) ”)董事長陳政委介紹,目前,企業(ye) 周邊已經形成基於(yu) 氧化镓半導體(ti) 從(cong) 材料端到封裝端的完整生態,這在全國是唯一的。
陳政委所創辦的企業(ye) 位於(yu) 北京順義(yi) 。在第四代半導體(ti) 的新材料中,氧化镓產(chan) 業(ye) 或將迎來爆發,企業(ye) 作為(wei) 行業(ye) 的神經末梢,最先感受到了變化。陳政委說,近年來氧化镓訂單呈指數型增長,今年開年企業(ye) 收到大量訂單,看到了爆發拐點來臨(lin) 的曙光,“相比去年幾百萬(wan) 元的訂單額,預計今年訂單額可以突破千萬(wan) 元。”
相比傳(chuan) 統的半導體(ti) 材質碳化矽,氧化镓的耐壓更高,成本更低,節能效率也更高,以使用在新能源汽車為(wei) 例,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續航裏程。作為(wei) 國內(nei) 唯一突破氧化镓襯底(010)相的領軍(jun) 企業(ye) ,銘镓半導體(ti) 持續積累研發氧化镓(010)相單晶襯底,其尺寸達到26*40mm,超過日本的25*25mm,打破了行業(ye) 壁壘。
在銘镓半導體(ti) 的加工線上,記者看到氧化镓襯底小小一塊、不足為(wei) 奇,此前日本出口到中國一塊就要7000元,國產(chan) 化後降到了兩(liang) 三千元,降低了一多半。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算力在人工智能等多領域經曆了跨越式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量子計算將成為(wei) 新一代算力基座的顛覆性技術,量子技術也將能盡快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文凱
藍箭航天的發展目標就是開發全複用運載火箭係統,提升人類進入太空的能力。
——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張昌武
單從(cong) 訂單上來看,近年來氧化镓的增長是指數型增長,今年開年看到了爆發拐點來臨(lin) 的曙光,我們(men) 對此也很有信心。
——北京銘镓半導體(ti) 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政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