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多國尋求勞動力短缺破局之策

梁凡 發布時間:2024-03-15 09:07:00來源: 工人日報

  近日,日本政府就擴大引進外籍工人提出了新的五年規劃建議。而在這一舉(ju) 措的背後,是近年來日本所麵臨(lin) 的勞動力短缺日益嚴(yan) 重的嚴(yan) 峻現實。從(cong) 全球來看,勞動力短缺困境並非隻是日本一國的問題;在如何擺脫這一困境的路徑上,不少國家也作出了多樣化的嚐試。

  一

  據報道,日本政府提出,計劃在下一個(ge) 5年(2024年4月~2029年3月)中,將特定技能外籍工人簽證數量上限設為(wei) 80萬(wan) 人,這比上個(ge) 5年規劃期的34.5萬(wan) 人增加了一倍多。此外,還計劃新增4個(ge) 開放給外籍工人的行業(ye) 領域,即公路運輸、鐵路、林業(ye) 和木材,從(cong) 而將開放領域擴大到16個(ge) 。

  日本政府此次提出的新五年規劃,是對於(yu) 2019年安倍晉三政府時期推出“特定技能”製度的調整與(yu) 補充。該製度旨在引進已掌握特定專(zhuan) 業(ye) 技能和日語的熟練外籍工人,並根據技能高低,分為(wei) 一類和二類簽證。一類簽證被允許在日工作最長5年,二類簽證可以申請永久居留,且可攜帶家人。

  在今年2月舉(ju) 行的一次內(nei) 閣會(hui) 議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計劃將日本打造為(wei) “對外國人力資源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為(wei) 此將推動相關(guan) 製度改革。

  在日本目前的外籍工人群體(ti) 中,誕生於(yu) 1993年的“外國實習(xi) 技工”製度也是一個(ge) 重要來源。近年來,日本政府已為(wei) 這一製度規劃了新的培訓體(ti) 係,令實習(xi) 生在3年內(nei) 掌握必要技能,之後可以獲得一類和二類工作簽證,從(cong) 而獲得在日的中長期就業(ye) 機會(hui) 。

  2023年11月,主導這一製度改革的專(zhuan) 家小組報告指出,由於(yu) 國際人才競爭(zheng) 不斷升級,日本必須認真探索穩定外籍工人來源的途徑。

  日本厚生勞動省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0月,日本外籍工人首次突破200萬(wan) 人,累計達205萬(wan) 人,連續11年創下新高。厚生勞動省預計,在日外籍工人將持續增加,預計到2100年,將占到日本總人口的10%。

  二

  日本之所以不斷擴大引進外籍工人的規模,其根本原因是多年來出生人口減少、人口老齡化加劇所導致的勞動力短缺困境。

  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自1995年達到峰值後一直在萎縮。有研究顯示,預計從(cong) 2027年起,日本勞動年齡人口將迅速下降,預計到2040年,日本適齡勞動人口將比2020年減少20%,至5980萬(wan) 人,屆時日本可能會(hui) 麵臨(lin) 超過1100萬(wan) 人的勞動力缺口。

  根據日本“帝國數據庫”2023年8月公布的一項調查,截至當年7月,認為(wei) 缺少固定員工的企業(ye) 比例達51.4%,創曆史新高,其中中小企業(ye) 受勞動力短缺影響最為(wei) 嚴(yan) 重。在各行業(ye) 當中,製造業(ye) 的勞動力短缺情況尤其嚴(yan) 重,除單純的人力短缺外,技術人員數量也明顯減少。

  其實,勞動力短缺的困境,不隻是日本一國的難題。

  據報道,法國最大的雇主協會(hui) 近期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94%的受訪企業(ye) 表示,合適的工人太難找。芬蘭(lan) 經濟事務與(yu) 就業(ye) 部官員說,該國“所有行業(ye) 都缺工人”,醫療、社會(hui) 服務、食品和酒店業(ye) 尤其嚴(yan) 重。

  在歐洲製造業(ye) 大國德國,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同樣嚴(yan) 重。根據德國商會(hui) 與(yu) 行業(ye) 協會(hui) 對2.2萬(wan) 家德國企業(ye) 的調查,超過一半(53%)的德國企業(ye) 缺少勞動力。據估計,全德國至少缺200萬(wan) 名工人,其中製造業(ye) 企業(ye) 勞動力短缺的現象特別嚴(yan) 重:67%的電子設備企業(ye) 和機械工程企業(ye) 及65%的汽車企業(ye) 都表示“找不到工人”。

  三

  為(wei) 破解勞動力短缺的困局,很多歐洲國家和日本一樣,都首先想到了引進外籍工人的辦法。比如,德國聯邦議院去年6月通過了移民法改革法案,鼓勵更多歐盟以外技術勞工到德國工作。歐盟內(nei) 政專(zhuan) 員約翰鬆此前也公開承認,歐洲“需要更多的勞動力移民”。

  但是,有研究指出,隨著全球更多地區與(yu) 國家漸次進入低生育、老齡化社會(hui) ,從(cong) 長期來看,單純依賴引進外籍工人,恐怕並非解決(jue) 勞動力短缺困局的長期方案。因此,很多國家近年來也在積極探索更多的破局之策。

  近年來,日本政府一直在呼籲有條件的老年人口積極參與(yu) 勞動就業(ye) 。同時,日本厚生省也陸續出台相關(guan) 措施,促進60歲以上人口再就業(ye) 。據日本總務省近期公布數據顯示,日本65歲以上勞動就業(ye) 人口數量連續19年增長,達到912萬(wan) 人,占比超過全部勞動就業(ye) 總人口的13%。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日本高齡勞動就業(ye) 率居首。

  除了努力挖掘老齡人口勞動潛力,日本不少企業(ye) 也在打機器人勞動力的主意。據報道,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日本的中小型企業(ye) 投資購買(mai) 機器人設備,行業(ye) 領域包括設備製造、建築工程、酒店房間服務和日常陪護等。

  此外,提升人口素質也是解決(jue) 勞動力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為(wei) 了落實“終身發展”的理念,近年來荷蘭(lan) 政府持續投入資金,通過搭建信息平台、提供培訓補助等方式消除勞動者學習(xi) 障礙。

  據報道,2020年,荷蘭(lan) 發布總補助金額為(wei) 4800萬(wan) 歐元的中小企業(ye) 學習(xi) 和發展激勵計劃,以補貼的方式鼓勵企業(ye) 提供短期培訓課程,使勞動者能夠學習(xi) 和發展更多技能。預計到2025年,荷蘭(lan) 將有20萬(wan) 至30萬(wan) 人獲得總金額超過2億(yi) 歐元的補貼。

  梁凡(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