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到 2025 年人均預期壽命達 78.2 歲

發布時間:2022-01-25 16:55:00來源: 四川日報

  原標題:到 2025 年人均預期壽命達 78.2 歲

  到2025年,全省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健康素養(yang) 水平持續提升,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2歲,孕產(chan) 婦死亡率下降到14.5/10萬(wan) 以下,嬰兒(er) 死亡率下降到5.2‰以下,5歲以下兒(er) 童死亡率下降到6.6‰以下……

  不久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wei) 推動四川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四川省“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部分指標

  健康水平

  ●人均預期壽命(歲)>78.2歲

  孕產(chan) 婦死亡率≤14.5/10萬(wan)

  嬰兒(er) 死亡率≤5.2‰

  重 大 慢 性 病 過 早 死 亡 率15.74%

  健康生活

  ●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人數0.3222億(yi) 人

  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23.3%

  健康服務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ye) (助理)醫師數2.85人

  以鄉(xiang) (鎮、街道)為(wei) 單位適齡兒(er) 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 90%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er) 托位數3個(ge)

  全省兒(er) 童青少年總體(ti) 近視率力爭(zheng) 每年降低0.5個(ge) 百分點

  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60%

  三級綜合醫院平均住院日8天

  健康保障

  ●個(ge) 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27%

  職工和城鄉(xiang) 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nei) 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80%、≥70%

  完善醫療體(ti) 係市級綜合醫院全部達到三級乙等

  “‘十四五’時期,我省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醫療衛生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新冠肺炎等新發傳(chuan) 染病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威脅,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chuan) 染病和慢性非傳(chuan) 染性疾病防控形勢嚴(yan) 峻。”省衛健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編製和實施《規劃》,事關(guan) 全省人民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事關(guan) 我省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事關(guan) 全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

  《規劃》提出了7個(ge) 具體(ti) 目標和27項指標,涵蓋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務、健康環境、健康保障、健康產(chan) 業(ye) 等多個(ge) 領域。

  在硬件設施方麵,《規劃》提出,要健全以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和專(zhuan) 科疾病防治機構為(wei) 骨幹、醫療機構為(wei) 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wei) 網底的現代化疾控體(ti) 係。構建以婦幼保健機構為(wei) 核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wei) 基礎、大中型醫療機構和相關(guan) 科研教學機構為(wei) 技術支撐、民營婦幼健康機構為(wei) 補充的婦幼健康服務網絡。

  加快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省醫學中心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到2025年,市級綜合醫院建設醫療集團率達100%,市級綜合醫院全部達到三級乙等。20萬(wan) 常住人口以上的縣均有一所綜合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標準,50萬(wan) 人口以上的縣達到三級標準。加強老年健康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規劃建設省老年醫院,推動21個(ge) 市(州)各建成1所老年醫院。

  完善全周期服務重點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至15.74%

  《規劃》提出,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全麵實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引導群眾(zhong) 養(yang) 成健康生活方式。

  繼續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積極落實傳(chuan) 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控製的策略與(yu) 措施,保持全省法定傳(chuan) 染病報告發病率低於(yu) 全國同期平均值。實施慢性非傳(chuan) 染性疾病綜合防控,加快國家、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到2025年,重點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下降到15.74%。

  依法組織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產(chan) 假、生育保險、生育津貼等政策。強化優(you) 生優(you) 育全程服務,加強生育力保護,推廣成熟輔助生殖技術,提高出生人口質量。

  引導各級各類婦幼健康服務機構落實功能定位,補齊服務短板,發展優(you) 勢特色,健全轉診機製。合理確定婦幼保健服務項目和價(jia) 格,健全醫療保險籌資機製,為(wei) 婦女兒(er) 童提供連續、綜合、溫馨的全周期婦幼健康管理服務。

  加強醫養(yang) 結合省級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四川醫養(yang) 結合品牌。實施社區醫養(yang) 結合能力提升項目,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yu) 養(yang) 老機構合作機製,推動構建方便可及的居家社區醫養(yang) 結合服務圈。到2025年,建成260個(ge) 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85%為(wei) 老年人服務的醫療機構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提升疑難重症診療能力力爭(zheng) 建成國家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70個(ge)

  要全力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升疑難重症診療能力,提升省域內(nei) 相關(guan) 專(zhuan) 科綜合診治能力和技術水平,推動一批醫療技術達到國際國內(nei) 一流水平。到2025年,全省力爭(zheng) 建成國家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70個(ge) 、省級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300個(ge) 、市(縣)級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500個(ge) 。全麵提高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療服務能力,力爭(zheng) 實現縣醫院100%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80%達到推薦標準。60%的鄉(xiang) 鎮衛生院達到國家“優(you) 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基層診療人次占比下滑趨勢得到緩解。

  完善省、市、縣三級質控組織體(ti) 係建設,推動醫療質量控製由以住院患者為(wei) 主延伸至門急診、日間手術患者的全診療人群。到2025年,實現二級醫療機構合理用藥評估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評估覆蓋率達到50%以上並逐年提高。

  完善全民健康信息標準化體(ti) 係,推動醫療機構信息平台規範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設臨(lin) 床檢驗、醫學影像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實現覆蓋省域內(nei) 的信息互認。實施電子病曆係統應用水平提升工程,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到2025年,力爭(zheng) 60%的三級公立醫療機構建成三星智慧醫院、20%的二級公立醫療機構建成二星智慧醫院。

  推進互聯網醫院與(yu) 線下依托的實體(ti) 醫療機構之間實現數據共享和業(ye) 務協同,提供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連續服務。到2025年,力爭(zheng) 建成300家互聯網醫院。實施“5G+醫療健康”遠程應用體(ti) 係建設,擴大遠程醫療覆蓋範圍,到2025年,實現遠程醫療服務覆蓋所有醫聯體(ti) 、縣級公立醫院和有條件的民營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減輕患者就醫負擔逐步將門診費用納入基本醫保

  我省將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製度,逐步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配備品種數量占比原則上分別不低於(yu) 90%、80%和60%。

  統籌門診和住院待遇政策銜接,逐步將門診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範圍。深化城鄉(xiang) 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製,將結核病、丙肝等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的重大傳(chuan) 染病和嚴(yan) 重精神障礙納入門診特殊病種保障。

  加強醫療聯合體(ti) 建設,網格化布局組建城市醫療集團,由市(州)三級公立醫院牽頭,整合各層級醫療機構和專(zhuan) 業(ye) 公共衛生機構,形成“N+1+N”(多個(ge)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個(ge) 區級醫院+多個(ge) 市級醫院的優(you) 勢專(zhuan) 科群)的格局。

  健全雙向轉診機製,按照“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jue) ,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jue) ,頭疼腦熱在鄉(xiang) 鎮、村裏解決(jue) ”的原則,明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在相關(guan) 疾病診療中的職責分工、轉診標準和轉診程序。

  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製,探索以慢性病和重點人群為(wei) 切入點,推進按人頭打包付費改革。創新慢性疾病支付方式,實施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及醫養(yang) 結合、家庭病床等按床日付費,促進急慢分治。(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石小宏)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