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河北讚皇:“現在在村裏可沾哩,挺嘚!”
河北省石家莊市讚皇縣西陽澤鄉(xiang) 梁家灣村脫貧戶範彥瑞家。 人民網 商帆攝
人民網石家莊2月6日電 (商帆)“要過年了,俺家正在炸油條、炸麵筋、炸麵老鼠(形似小老鼠的麵食)……和了好多麵,就等著發了。”帶著圍裙站在廚房爐灶旁的脫貧戶範彥瑞笑著說。
37歲的範彥瑞家住河北省石家莊市讚皇縣西陽澤鄉(xiang) 梁家灣村。家裏有5口人,兩(liang) 口子帶三個(ge) 娃。丈夫在讚皇一家公司上班,她在村裏負責打掃衛生,兩(liang) 口子現在一年有四、五萬(wan) 的收入。“以前這樣的日子都不敢想。”範彥瑞說。
11年前,範彥瑞從(cong) 鄰村嫁到了梁家灣村,成為(wei) 家中一份子。2015年冬天,兩(liang) 口子看見村裏養(yang) 雞的鄉(xiang) 親(qin) 掙了錢,便動了養(yang) 雞的念頭。他們(men) 把自己的積蓄湊了湊,又跟親(qin) 戚借了點,便也開始了養(yang) 雞創業(ye) 路。在不懂技術、不了解飼養(yang) 經驗的情況下,5000隻母雞還沒有下蛋,就接連出現了大範圍生病,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為(wei) 此,小兩(liang) 口背上了4萬(wan) 元的債(zhai) 務。
“當時俺剛生了孩子,家裏老人年紀大,都是俺自己帶,沒空找活兒(er) 幹。”範彥瑞回想起那幾年的光景說,“俺家那口子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會(hui) 技術。光靠家裏那幾棵棗樹,每年也就能有個(ge) 三、四千元。還債(zhai) 都不夠,更別說養(yang) 老的、養(yang) 小的了。”
“當時,他們(men) 家的情況符合建檔立卡的條件,村裏就把他家列入了幫扶的名單之中。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村裏把在家待業(ye) 、沒技能的組織到一起,邀請了一些老師傅和老師,進行了多次培訓,讓他們(men) 有可謀生的技能。”讚皇縣財政局駐梁家灣村幹部劉鑫說。
在村裏的扶持下,範彥瑞的丈夫慢慢有了手藝,在縣裏的一個(ge) 公司裏找到了工作,範彥瑞也在村裏幹起了清潔工。兩(liang) 口子齊心協力,終於(yu) 在兩(liang) 年後,還清了債(zhai) 務,開啟了新生活。
“像範彥瑞家這樣情況的村裏還有好幾家,村裏給他們(men) 安排了公益崗位,負責村裏的雜活,比如除草、掃地等。除了這些,村裏還有核桃微工廠、蓮花莊農(nong) 場項目等,鄉(xiang) 親(qin) 們(men) 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劉鑫說。
“以前沒有微工廠的時候,俺就在周邊村裏找點活幹。遠不說,還不穩定。”脫貧戶魏建霞說道,“現在俺每天送孩子上學之後,就在微工廠裏敲核桃、給核桃仁分等級,一天能呆上八小時。一月平均差不多有1000元收入。”
“微工廠在村裏開了之後,俺步行10分鍾就去了。以前除了在家裏坐著就是在外麵跟別人聊天,挺無聊的。現在好了,既不影響照顧家裏,還能掙錢,而且家裏孩子上學還有補助,花不了多少錢,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奔頭。”魏建霞說。
道路寬敞、路麵整潔、房屋別致……走在梁家灣村迎賓道上,美麗(li) 的鄉(xiang) 村畫卷映入眼簾。說起近幾年家鄉(xiang) 的變化,村裏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滔滔不絕。“我感覺村裏變化特別大,每次回來都有新發現。”在外上學的魏麗(li) 敏說,“村裏不僅(jin) 路好走了,環境也美了,還被評為(wei) 了‘河北省美麗(li) 鄉(xiang) 村’。”
河北省石家莊市讚皇縣西陽澤鄉(xiang) 梁家灣村脫貧戶範彥瑞家。 人民網 商帆攝
“2021年,我們(men) 梁家灣村以‘潔淨綠美’為(wei) 標準,實施街道硬化、改廁改廚、庭院綠化、全村美化等一係列措施,新建了1500平米的群眾(zhong) 文化廣場;鋪設了汙水管道,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製作各類宣傳(chuan) 牌及標語55個(ge) ……”讚皇縣梁家灣村支書(shu) 池俊榮說。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梁家灣村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現在村裏可沾哩,挺嘚!”範彥瑞笑著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