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讚沂源鄉村女教師任紀蘭:“我要盡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山東(dong) 沂源縣東(dong) 裏鎮福祿坪小學老師任紀蘭(lan) ——
“我要盡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黑框眼鏡,個(ge) 頭不高,聲音爽朗幹脆,剛休完產(chan) 假,山東(dong) 淄博沂源縣東(dong) 裏鎮福祿坪小學老師任紀蘭(lan) 重返講台,幹勁十足。
今年30歲的任紀蘭(lan) 生長在沂蒙山區,自幼家境貧寒。很難想象,她瘦小的身軀裏蘊含著多大能量:父母病重、妹妹年幼,她成了家裏的頂梁柱;刻苦求學、走出大山,學成之後,又立誌回到鄉(xiang) 村當教師。
“必須做好應該做的事”
18年前,沂源縣張家坡鎮陳家溝村,一名鄉(xiang) 鎮工作人員一路打聽,踏進一戶人家。原來,任紀蘭(lan) 已經輟學在家1年,鎮裏專(zhuan) 門派人來了解情況,幫助她恢複學業(ye) 。
從(cong) 任紀蘭(lan) 記事起,父母長年患病,妹妹年幼,一家人日子過得很緊巴。因為(wei) 家裏困難,任紀蘭(lan) 9歲才入學。她學習(xi) 十分用功,但讀到四年級被迫輟學。
忽然到訪的鄉(xiang) 鎮工作人員讓任紀蘭(lan) 重燃希望。很快,學校給她辦理了特困生補助,任紀蘭(lan) 如願重返校園。任紀蘭(lan) 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xi) 機會(hui) ,每天除了料理家務,幫忙幹農(nong) 活,得空便一頭鑽進書(shu) 本裏。
2013年,任紀蘭(lan) 讀完高中,考取曲阜師範大學師範生。沒成想,錄取通知書(shu) 還沒焐熱,父親(qin) 患癌的診斷書(shu) 如一記重擊劈頭而來。
“父親(qin) 病倒了,我必須做好應該做的事。這是一道必選題,堅強是唯一的答案。”任紀蘭(lan) 說。父親(qin) 身體(ti) 每況愈下,任紀蘭(lan) 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整個(ge) 家庭的重擔:既要照顧住院的父親(qin) ,又要照顧家裏的母親(qin) ,還得帶著年幼的妹妹。
父親(qin) 去世後,母親(qin) 病情隨之加重,任紀蘭(lan) 看在眼裏,疼在心上,決(jue) 定“帶著母親(qin) 上大學”。
她在學校旁租了兩(liang) 間小屋,每天忙得像個(ge) 陀螺,摸黑起床給母親(qin) 做飯、喂飯,除了上課,都在打印店、餐館打工賺房租和生活費。
“我終於(yu) 成了和您一樣的人民教師”
2013年任紀蘭(lan) 考上大學時,她一度猶豫過:為(wei) 給父親(qin) 治病已經借了不少錢,大學學費是這個(ge) 家庭難以負擔之重。她動了放棄的念頭。
在近乎輟學的邊緣,一位身著舊布鞋、灰色上衣的老人將學費送到任紀蘭(lan) 手中:“孩子,好好讀書(shu) ,讀書(shu) 才能改變命運!”
原來,老人是時任沂源縣實驗中學校長、全國勞動模範李振華。1953年,17歲的李振華主動要求支教,從(cong) 南京師範大學來到沂蒙山區。從(cong) 那時起,他每月固定捐資助學。截至2020年,李振華累計捐款136萬(wan) 元,資助了2300多個(ge) 學生,任紀蘭(lan) 就是其中之一。得知李振華的事跡,任紀蘭(lan) 深受感動,心中有顆種子悄悄生根發芽。
畢業(ye) 後,任紀蘭(lan) 選擇回到家鄉(xiang) ,成為(wei) 一名鄉(xiang) 村教師。“我是農(nong) 民的孩子,因為(wei) 有社會(hui) 資助才得以完成學業(ye) ,現在終於(yu) 有機會(hui) 回報鄉(xiang) 梓了。”任紀蘭(lan) 說,“農(nong) 村孩子渴望知識,如今我有能力了,我想他們(men) 更需要我。”
“好啊!孩子,你一定能行。”得知此事,李振華激動不已。新教師招聘當天,耄耋老人拎著馬紮,守在考場門口。
“李爺爺,我考上了!我終於(yu) 成了和您一樣的人民教師!”當場公布成績後,任紀蘭(lan) 衝(chong) 出考場報喜,李振華連連點頭。
2017年,她正式入職東(dong) 裏鎮福祿坪小學,成為(wei) 一名語文老師,並擔任班主任,接過了鄉(xiang) 村教師這個(ge) 接力棒。
“說得再多都不如做出成績有說服力”
走上教師崗位,信心滿滿的任紀蘭(lan) 卻遇到了挑戰:因身材瘦小、學生氣重,有學生家長對她產(chan) 生了質疑。
“說得再多都不如做出成績有說服力。”任紀蘭(lan) 告訴自己,唯有奮鬥才能不負青春。她吃住在學校,備課、批改作業(ye) 、編寫(xie) 教案,挑燈夜戰。學校裏留守兒(er) 童多,任紀蘭(lan) 經常與(yu) 孩子們(men) 聊天、定期進行家訪,成了他們(men) 的“知心姐姐”。
任紀蘭(lan) 說:“沒有大家的幫助就沒有現在的我,所以我會(hui) 盡全力教育好、愛護好每一個(ge) 孩子。”不久後,任紀蘭(lan) 就受到了普遍認可。
工作伊始,她就從(cong) 自己並不高的工資裏拿出一部分,資助兩(liang) 名學生。“想到社會(hui) 上幫助自己的那些好心人,想到李爺爺,我沒有理由不努力,我要盡最大可能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任紀蘭(lan) 說。
艱難困苦 玉汝於(yu) 成(記者手記)
成長從(cong) 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任紀蘭(lan) 的成長經曆尤甚,艱辛坎坷,布滿荊棘。小小年紀,也許畏懼過、彷徨過,但她總是咬牙扛過難關(guan) ,始終踏實做好每一件小事,從(cong) 挫折中奮起,從(cong) 不氣餒。她知恩圖報,放棄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機會(hui) ,毅然選擇回到鄉(xiang) 村當教師,令人欽佩。
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新時代青年肩負曆史使命,更要不斷提升自我,敢於(yu) 挑起重擔。奮鬥不隻是響亮的口號,要善於(yu) 從(cong) 挫折中不斷奮起,學會(hui) 從(cong) 挫折中磨礪意誌,在挫折中成長成才。隻有德才兼備、腳踏實地,才能經受大風大浪,擔負起黨(dang) 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書(shu) 寫(xie) 精彩青春華章。
《人民日報》( 2022年06月10日 第 12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