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南京調研

發布時間:2022-08-31 15:18:00來源: 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鄒偉(wei) 王燦) 8月25日至26日,中央農(nong) 辦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唐仁健在南京調研。他強調,要堅決(jue) 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毫不放鬆抓好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工作,分區分類落實抗旱防汛、穩產(chan) 增產(chan) 關(guan) 鍵措施,堅決(jue) 打贏秋糧豐(feng) 收保衛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魏百剛等參加調研。省委副書(shu) 記、省委政法委書(shu) 記鄧修明, 省委常委、市委書(shu) 記韓立明,副省長馬欣,市長夏心旻,市委副書(shu) 記沈文祖分別陪同。

  7月份以來,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江蘇等省局部地區農(nong) 業(ye) 受災情況較重,近日降雨後旱情有所緩解,但降水分布不均,局地旱情仍在持續。唐仁健十分關(guan) 心秋糧生產(chan) 特別是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工作。浦口區橋林街道蘭(lan) 花塘水稻種植基地占地4248畝(mu) ,通過測土配方、節水灌溉技術、全程機械化生產(chan) 等技術應用,農(nong) 田灌溉水量降低20%以上,節肥15%以上。江寧區淳化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的國家級高標準農(nong) 田內(nei) ,近萬(wan) 畝(mu) 寧香粳9號水稻長勢良好。唐仁健實地查看水稻長勢,詳細了解抗高溫熱害幹旱措施落實情況。他強調,當前正是秋糧作物產(chan) 量形成關(guan) 鍵期,前期高溫熱害和幹旱對局部地區中稻生產(chan) 造成一定影響,要抓住抽穗揚花的抗災關(guan) 鍵窗口期,落實以水調溫、噴施葉麵肥等措施,努力減輕災害影響。

  在淳化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唐仁健還詳細了解高標準農(nong) 田及配套設施建設情況。他強調,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對於(yu) 增強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能力、實現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具有重要作用,要按標準高質量持續推進,統籌抓好灌溉渠係、五小水利等配套設施建設,堅持建管並重,實現高質量建設、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

  唐仁健對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問題十分關(guan) 注。在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南京觀測實驗站,他詳細了解優(you) 質種質資源發掘保護利用、水稻生物育種等情況。他強調,要加快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步伐,在抓好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基礎上,不斷優(you) 化完善科技創新推廣機製,大力推動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切實發揮好農(nong) 業(ye) 科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支撐作用。

  唐仁健還到南京福聯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就水稻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和稻米加工、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調研。福聯合作社以種植水稻、小麥為(wei) 主,已基本實現稻麥種植全程機械化,每年為(wei) 社員及周邊農(nong) 戶提供1萬(wan) 畝(mu) 以上農(nong) 業(ye) 機械作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扶持帶動近百戶本地人員就業(ye) 。

  近年來,南京始終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發揮國家農(nong) 創中心、國家農(nong) 高區等載體(ti) 科創引領優(you) 勢,不斷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支撐,持續推動現代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全市累計培育市級以上示範家庭農(nong) 場388家、示範社235家、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236家,41家市級以上農(nong) 業(ye) 園區實現分級管理,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1%。下一步,我市將聚焦科技引領、生態宜居、共同富裕、鄉(xiang) 村治理等重點方麵,紮實推動“三農(nong) ”工作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萬(wan) 建民,省委農(nong) 辦主任、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楊時雲(yun) ,市委常委、江寧區委書(shu) 記沈劍榮,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副校長丁豔鋒參加。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