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如何走好新時代的文化建設之路,江蘇各界展開熱議

發布時間:2022-10-22 11:01:00來源: 新華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廣泛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提高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為(wei) 我國的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省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要“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先行區”。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的宏闊目標指引下,如何走好新時代的文化建設之路,成為(wei) 場內(nei) 外熱議話題。

  堅定文化自信展現更大作為(wei)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才能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省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委委員、副院長王月清表示,“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九個(ge) 本質要求之一。“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這極大增強了我們(men) 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推動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jue) 心。”

  人民精神世界豐(feng) 富的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在實踐層麵既有中國立場又有時代作為(wei) 。王月清說:“我們(men) 要積極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美德,提高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以文化人,優(you) 化治理;要實施重大文化產(chan) 業(ye) 項目帶動戰略,推進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要基於(yu) 中華文化資源寶庫多元創作,講好中國故事。”

  “我們(men) 將以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深入學習(xi) 貫徹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讓淮安這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煥發新的時代光彩,為(wei) 江蘇努力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先行區貢獻力量。”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淮安市委書(shu) 記陳之常說。

  陳之常表示,以文鑄魂凝聚奮進偉(wei) 力。淮安將發揮理論宣傳(chuan) 聯盟、“新思想 這樣講”創作專(zhuan) 班等作用,引導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深入學習(xi) 貫徹二十大精神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大力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用好革命老區紅色資源,激勵全市上下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前行力量。堅持“潤物無聲”抓好高水平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深入開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宣傳(chuan) 教育,讓文明成為(wei) 植根於(yu) 淮安人民內(nei) 心的修養(yang) 、無需提醒的自覺。紮實推進主城區文化場館整合和基層文化站點“十百千”示範工程,不斷擴大“為(wei) 中華之崛起而讀書(shu) ”書(shu) 香淮安品牌影響,更好滿足群眾(zhong) 文化需求。以文塑城彰顯獨特魅力。淮安將擦亮“偉(wei) 人故裏、運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張文化名片,打響“運河之都·百裏畫廊”城市形象品牌,持續做強“世界美食之都”等文旅IP,讓文化成為(wei) 淮安不可複製的城市競爭(zheng) 力。

  踔厲奮發,離不開新思想領航。“我們(men) 要矢誌不渝做黨(dang) 的創新理論‘思想長城’的搬磚人、鋪磚人。”南通大學新時代理論武裝研究中心主任黃正平說,十年來,南通組建了一支覆蓋市縣鄉(xiang) 三級的6000多人基層理論員隊伍,其中既有黨(dang) 員幹部、專(zhuan) 家學者,也有企業(ye) 職工、鄉(xiang) 村教師,還有青年學生、退伍軍(jun) 人。“我們(men) 將一如既往擔當起宣講黨(dang) 的理論、傳(chuan) 播黨(dang) 的思想的光榮使命;一以貫之自覺學習(xi) 、深刻領會(hui) ,學懂弄通做實新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一心一意推動新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文化人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人民群眾(zhong) 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省文聯主席章劍華說。文化自信源自何處?文化自信源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我國大力實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了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新時代新文化。文化自信源於(yu) 五千年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江蘇文化底蘊深厚,吳韻漢風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自信源於(yu) 我國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我省既有文化高原,又有文藝高峰。

  “我們(men) 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章劍華表示,江蘇文藝工作者要更大力度加強主題創作,圍繞弘揚勞動精神、奮鬥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jian) 節約精神,積極開展主題性文藝創作;要更大力度加強精品創作,創作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更多具有“雋永之美、永恒之情、浩蕩之氣”的經典之作,更多“謳歌時代、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人民史詩。

  江蘇是紅色資源大省,全省有革命紀念設施、遺址1710處,省級以上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213家,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32家,居全國前列。作為(wei) 江蘇規模最大的地方革命史陳列館,連雲(yun) 港市革命紀念館承載著挖掘保護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和革命傳(chuan) 統教育的重要功能。

  連雲(yun) 港市革命紀念館副館長薑龍表示,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宣傳(chuan) 教育,深化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著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所有紀念館工作人員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戰鬥號角。“我們(men) 將深度挖掘、用活用好‘人民楷模’王繼才、全國重大典型‘雷鋒車’組等連雲(yun) 港知名紅色文化資源,廣泛宣講紅色故事,生動闡釋紅色文化的精神內(nei) 核和時代價(jia) 值。”

  延伸文化觸角、築牢文化陣地。“二十大報告中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的係列部署讓我們(men) 全館上下備受鼓舞,對做好基層全民閱讀工作信心更足、幹勁更大、方向更明。”鹽城市大豐(feng) 區圖書(shu) 館館長沙廣萍說,近年來大豐(feng) 區圖書(shu) 館麵向廣大讀者,積極創新閱讀推廣方式,邀請著名專(zhuan) 家、學者走進圖書(shu) 館、企事業(ye) 單位、學校、社區,舉(ju) 辦“麋鹿講壇”“名家講座進校園”等品牌活動,開展讀書(shu) 征文演講比賽、國學經典誦讀等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閱讀推廣活動。“使命在肩,我們(men) 將深入學習(xi) 貫徹二十大精神,將理論具化為(wei) 實際行動,用氤氳書(shu) 香助力現代化建設。”

  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對增強中華文化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提出了具體(ti) 的新目標新任務,描繪了新前景。

  一部部從(cong) 古至今的方誌典籍,記述了各地曆史沿革、風俗物產(chan) 、民生百態,也蘊含著豐(feng) 富的人文精神和價(jia) 值理念。省地方誌辦公室主任、黨(dang) 組書(shu) 記左健偉(wei) 告訴記者,江蘇曆時13年編纂完成的《江蘇曆代方誌全書(shu) 》,是江蘇古代方誌的集大成者,是方誌文化走向世界的重磅產(chan) 品。目前,省方誌辦除了通過“方誌江蘇”微信公眾(zhong) 號、江蘇方誌大講堂等平台介紹江蘇外,還從(cong) 古典文獻中挖掘曆史故事,每天推出一集“方誌故事”微視頻。正在實施的鎮村誌編纂文化工程,以誌書(shu) 的形式,講好江蘇各地的故事、江蘇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故事,融合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的“江蘇名鎮名村誌”深受群眾(zhong) 喜愛。

  “我們(men) 正在組織製作江蘇省情係列影像誌,把江蘇精妙多彩的地域文化通過一個(ge) 個(ge) 影像誌展現出來。首個(ge) 係列‘鄉(xiang) 土江蘇’正在拍攝之中,共60集,重點展示江蘇鎮村的曆史風貌和發展軌跡。接下來還將打造‘山水江蘇’‘風味江蘇’‘絕技江蘇’等專(zhuan) 題,真正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鮮活起來。”左健偉(wei) 說。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方表示,在過去200年間,《道德經》共有約200個(ge) 法文版本,《論語》和《孫子兵法》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充分證明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巨大魅力。作為(wei) 一名從(cong) 事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學者,將進一步落實總書(shu) 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堅定文化自信,著力講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造性發展的故事。

  省作協副主席汪政表示,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不僅(jin) 是對外傳(chuan) 播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我們(men) 在文化文藝的創造創新上建立起自己民族與(yu) 國家的文化特色,向世界貢獻中國理念、中國內(nei) 容、中國智慧與(yu) 中國形式。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