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北京:核心區將逐步恢複曆史水係 構建"一核、一主、一副、五廊"水網格局

發布時間:2022-11-10 11:12:00來源: 北京日報

 

  日前,北京市水務局印發《北京市水資源保障規劃(2020年—2035年)》,針對“節水城市、生態城市、韌性城市”建設提出具體(ti) 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根據規劃,本市將加強區域水係連通,推進曆史水係恢複,逐步構建“一核、一主、一副、五廊”的水網格局,打造健康河流,全麵提升流域生態環境。

  打造60公裏水“二環”

  規劃提出,以首都功能核心區、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水係為(wei) 主體(ti) ,以五大流域水係幹流為(wei) 主脈,以新城區域水係為(wei) 單元,構建“一核、一主、一副、五廊”的水網體(ti) 係。退還並適度保障河流生態水量,努力打造“有水的河、流動的河”,主幹河道著力建設生態河流,提升河流縱向連通性,讓水流動起來。

  其中,核心區逐步恢複重要曆史水係,完善“一環”水係,提升“二環”水係品質。推進恢複西板橋明渠、玉河中下段、前三門護城河等重要曆史水係,與(yu) 現狀六海、筒子河、南護城河等水係連通,通過北護城河補充新水,形成20公裏的“一環”環狀水帶,利用水體(ti) 淨化工程,實現循環流動,確保首都功能核心區水環境安全,形成“六海映日月、八水繞京華”的宜人景觀,為(wei) 市民提供有深厚曆史底蘊和文化魅力的濱水開放空間。連通長河、北護城河,南護城河、玉淵潭、朝陽公園等河湖,通過昆玉河、永引渠補充新水,完善再生水調水工程,加大上遊補水,形成60公裏的“二環”環狀水帶,實施重點區域水質改善工程,保障核心區水環境安全。

  中心城區完善以“三山五園”地區為(wei) 重點的西北水網,擴展“三環”水係,實現“三環碧水繞京城”的水城共融目標。溝通北運河、永定河、潮白河水係,通過加大再生水補水、合理利用雨洪水,增加河道水量,形成貫穿昌平、順義(yi) 、通州、大興(xing) 、門頭溝等新城及重點功能區的“三環”環狀水帶。

  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區以北運河、潮白河為(wei) 骨架構建“一城、兩(liang) 廊、三網、多點”的水係格局,實現“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目標。這裏的“一城”,指城市副中心水網,以大運河為(wei) 骨幹,拓展現狀河網,疏浚治理主要河道,淨化並循環利用上遊退水和本地再生水,支撐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兩(liang) 廊”指運河文化生態廊、潮白河自然生態廊。北運河將逐步恢複曆史漕運河道的城市景觀;潮白河逐步恢複基本生態流量,重塑河道生態係統。“三網”指城北水網、兩(liang) 河水網、城南水網,“三網”部分重點河渠形成優(you) 美岸線景觀。“多點”指多處滯蓄洪區及濕地。將重點推進老河灣、宋莊、鳳港減河、環渤海總部基地、中壩河、玉帶河、涼水河等滯蓄洪區及濕地建設,蓄滯洪功能和景觀相結合,為(wei) 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區提供良好的水生態環境。

  此外,五大流域將以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泃河幹流為(wei) 主脈,推進河流生態廊道建設,逐步改善河湖水質,恢複生態基流,保護和修複水生態係統,加強濱水地區生態化治理,營造水清、岸綠、安全、宜人的濱水空間。

  持續實施供水管網更新改造

  根據規劃,北京將繼續實行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嚴(yan) 格控製生產(chan) 生活用水總量,加強水資源分區管控,提升行業(ye) 用水效率,完善用水節水監管體(ti) 係,到2035年全市節水型生產(chan) 和生活方式基本成型,主要節水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規劃提出,農(nong) 業(ye) 節水增效,大力推進節水灌溉,農(nong) 業(ye) 用水逐步退出深層地下水開采,優(you) 先利用淺層地下水;優(you) 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加大農(nong) 業(ye) 節水技術推廣應用。工業(ye) 節水減排,優(you) 化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和空間布局;大力推進工業(ye) 節水改造,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汙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chan) 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積極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推進現有企業(ye) 和園區開展以節水為(wei) 重點內(nei) 容的綠色高質量轉型升級和循環化改造,新建企業(ye) 和園區要統籌供排水、水處理及循環利用設施建設,三城一區逐步完成節水標杆園區創建。

  公共服務節水提效,交通客運站、綜合性購物中心、星級賓館、醫院、學校等公共機構逐步實現高效節水器具“全覆蓋”;持續實施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健全精細化管理平台和漏損管控體(ti) 係,有效降低管網漏損;加大道路澆灑等環衛用再生水比例等。園林綠化節水限額,選用耐旱、節水、環境適應能力強的樹木、花草新品種,因地製宜建設滴灌、微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園林綠化用水逐步退出自來水澆灌,加大再生水、雨洪水、河湖水利用推廣力度,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加強集雨型綠地建設,完善再生水等配套工程建設。

  超1500萬(wan) 人喝上南水北調水

  規劃還提出,要實施多水源互濟共保,將北京建設成為(wei) 水資源保障有力的韌性城市。規劃要求,增強本地水資源戰略儲(chu) 備,加大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加強外調水源保障,統籌優(you) 化水資源輸配水全過程,逐步構建多元化、抗風險、高韌性的水資源安全保障體(ti) 係,實現外調水和本地水靈活調度,新水與(yu) 再生水優(you) 化配置,支撐首都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此外,規劃還對依法加強節水用水管水、建立量質雙控的水資源保護體(ti) 係、強化水資源利用全過程管控、建設智慧水務平台、加強配套規劃製定和用地空間管控等方麵提出了要求。

  據介紹,近年來,本市持續貫徹落實“十六字”治水方針和“四水四定”原則要求,統籌推進水資源節約、水安全保障、水生態保護修複,取得明顯成效。全市節水成效持續領跑全國,節水型區創建全麵完成,主要節水指標位居全國首位。首都多水源保障格局日臻完善,超1500萬(wan) 人喝上了南水北調水,再生水成為(wei) 穩定的“第二水源”,密雲(yun) 水庫最高蓄水量創建庫以來最高紀錄,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6年回升。城鄉(xiang) 河湖生態環境複蘇穩步推進,五大主幹河流26年來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有水河道、有水河長水麵大幅增加,河湖健康和水生生物多樣性水平大幅提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