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十年超兩萬億 助學金撬動夢想(中國教育·這十年⑩)

發布時間:2022-11-29 23:2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方麵共同努力,堅定踐行黨(dang) 和政府“不讓一個(ge) 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yan) 承諾,形成了中國特色學生資助體(ti) 係,為(wei)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教育公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國累計資助學生近13億(yi) 人次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策勒縣奴爾鄉(xiang) 巴格貝希村,肉孜托合提是村裏第一個(ge) 研究生,是全村人的驕傲。然而,研究生期間的學費和花銷對他而言是一筆很重的負擔,肉孜托合提麵臨(lin) 失學困境。

  為(wei) 了讓肉孜托合提順利讀研,鄉(xiang) 政府獎勵了他7000元,縣教育局送來了5000元資助款,村委會(hui) 又幫忙籌集了3000元助學金,駐村扶貧工作隊決(jue) 定為(wei) 他提供每個(ge) 月1500元的生活費。這幾筆款項解了肉孜托合提的燃眉之急,學費和生活費都夠了。“研究生畢業(ye) 後我要回到家鄉(xiang) 工作,回報社會(hui) 。我會(hui) 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為(wei) 國家貢獻力量。”肉孜托合提的研究生之旅,就此起航。

  10年間,中國持續健全學生資助政策體(ti) 係,持續提升學生資助水平,保障了人民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機會(hui) ,有更多像肉孜托合提一樣的學生可以依靠國家資助完成學業(ye) ,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資助力度更大。數據顯示,10年來,全國學生資助金額累計超過2萬(wan) 億(yi) 元。其中,財政投入資金累計達1.45萬(wan) 億(yi) 元,占資助資金總額的72%;學校和社會(hui) 投入資金累計達0.29萬(wan) 億(yi) 元,占資助資金總額的14%;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國家助學貸款0.27萬(wan) 億(yi) 元,占資助資金總額的近14%。年資助金額從(cong) 2012年的1322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億(yi) 元,翻了一番。財政投入資金從(cong) 2012年的1020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2007億(yi) 元,增長97%。其中,中央財政投入資金從(cong) 2012年的628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1238億(yi) 元,增長97%。

  ——資助範圍更廣。10年來,全國累計資助學生近13億(yi) 人次,年資助人次從(cong) 2012年的近1.2億(yi) 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5億(yi) 人次,資助範圍逐步擴大、規模穩步增長,實現了資助政策“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為(wei) 教育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

  學生資助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陣地,學生資助工作為(wei) 教育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教育部財務司司長郭鵬介紹,10年來,學生資助堅持將建檔立卡家庭學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特困供養(yang) 學生、孤兒(er) 、殘疾學生等特殊困難群體(ti) 作為(wei) 重點保障對象,結合實際給予較高檔次資助,加快了這些家庭擺脫貧困的步伐。

  “學生資助政策減輕了脫貧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家庭的經濟負擔,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e) 、實現高質量就業(ye) ,為(wei) 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奠定了良好基礎。”郭鵬說。2020年,有關(guan) 方麵共資助建檔立卡學生1472萬(wan) 人,資助金額344億(yi) 元。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2021年,繼續資助脫貧家庭和脫貧不穩定家庭學生1400多萬(wan) 人,資助低保家庭學生700多萬(wan) 人、特困救助供養(yang) 家庭學生10餘(yu) 萬(wan) 人、孤兒(er) 學生20餘(yu) 萬(wan) 人、殘疾學生100多萬(wan) 人,年資助金額572億(yi) 元。

  經過10年不懈努力,中國學生資助已形成了投入上以政府資助為(wei) 主、學校和社會(hui) 資助為(wei) 輔,方式上以無償(chang) 資助為(wei) 主、有償(chang) 資助為(wei) 輔,對象上以助困為(wei) 主、獎優(you) 為(wei) 輔的中國特色學生資助體(ti) 係,涵蓋28個(ge) 中央政府資助項目,“獎、助、貸、免、勤、補、減”多元政策相結合,年資助人次1.5億(yi) ,年資助金額2600多億(yi) 元,為(wei) 世界提供了學生資助的中國方案。

  與(yu) 此同時,國家實施的營養(yang) 改善計劃已覆蓋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學校12.38萬(wan) 所,受益學生達3.5億(yi) 人次。根據中國疾控中心2021年監測數據,營養(yang) 改善計劃實施地區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別增長4.2厘米和4.1厘米,高於(yu) 全國農(nong) 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學生資助不僅(jin) 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安心學習(xi) ,還提高了他們(men) 的生活水平,增強了身體(ti) 素質。

  營養(yang) 改善計劃等資助項目的實施,也為(wei) 中國贏得了國際聲譽。世界糧食計劃署對169個(ge) 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是全球少數同時在中學、小學階段提供營養(yang) 餐的國家,學校供餐規模位居前列。世界銀行、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認為(wei) “在世界範圍內(nei) ,中國農(nong) 村學生營養(yang) 改善計劃是一項了不起的計劃”。

  依托大數據精準識別資助對象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再因學費問題而失學,充分享有了公平的教育機會(hui) ;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再為(wei) 生活費用發愁,不再因經濟問題而輟學,可以踏踏實實地安心學習(xi) ……學生資助所取得的成績背後,如何保證對需要資助學生的識別和幫扶不落一人?

  在西安交通大學,依托大數據構建起的精準資助工作體(ti) 係,能夠打通壁壘,實現信息數據全采集,有效錨定精準資助工作目標群體(ti) 。

  實際上,學校資助工作在新生正式入學前便已展開。據西安交通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孫早介紹,學校搭建大數據分析與(yu) 服務平台,全麵打通學工、教學、招生、就業(ye) 等16個(ge) 部門業(ye) 務係統,同步數據近6億(yi) 條,構建學生多維度全生命周期成長檔案,為(wei) 學生精準畫像。通過精確算法模型,在評議判斷的基礎上進行二次識別,降低誤判、漏判的幾率,提升困難認定精準度,確保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

  精準資助是學生資助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資助的基本方法。以河南省為(wei) 例,全麵推行國家資助係統,實施數據定期報告製度,出台《困難學生認定實施辦法》,建立大數據比對平台,實現資助管理信息化。開展全覆蓋績效評價(jia) ,組織獎學金和助學貸款集中審核,研發麵部識別監管係統,推動資助資金納入惠民惠農(nong) “一卡通”發放。一係列舉(ju) 措讓河南學生資助管理持續規範,服務質量效能實現大幅提升。

  據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介紹,為(wei) 力求精準識別資助對象,學生資助管理信息係統由此建立,並與(yu) 民政部、原扶貧辦(現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殘聯等有關(guan) 部門實現數據共享。“把個(ge) 人申請、同學評議、家訪、學生資助大數據等相關(guan) 信息相結合,確保每一個(ge)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享受到資助。”同時,還要力求確保資助標準精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困難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一刀切’,要分檔確定資助標準。”馬建斌說。

  學生資助以信息化為(wei) 基礎,從(cong) 製定精準認定依據、細化工作程序、建立比對機製著手,精準識別受助學生,摸準底數、精準施策,運用技術手段進行“智慧資助”,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方式開展“隱形資助”。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教育經濟研究所所長丁小浩認為(wei) ,學生資助從(cong) 資助標準、資助對象、資金分配、發放時間四個(ge) 維度有效實現了精準資助。“以確保資助資金安全為(wei) 底線,強化督導考核,使學生資助工作管理效益不斷提高,學生資助智慧化、精準化水平不斷提升,學生資助政策落實的精準性、及時性顯著增強。”丁小浩說。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學生資助工作任重道遠。郭鵬表示,將繼續著力提升學生資助工作科學化水平。“以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為(wei) 出發點,不斷完善資助政策,優(you) 化資助項目;以資助精準有效為(wei) 著力點,依托大數據等技術,著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管理務實高效為(wei) 發力點,大力推進部門協同,壓實各方責任;以政策落地落細為(wei) 落腳點,重點加強資助隊伍建設,提升專(zhuan) 業(ye) 化服務和資助管理水平。”郭鵬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