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能源保供進入迎峰度冬關鍵期
這幾天,受寒潮天氣影響,多個(ge) 省份出現了低溫雨雪等天氣。目前正值供熱季,煤電的需求持續攀升,能源保供也進入迎峰度冬的關(guan) 鍵時期。記者了解到,當前煤炭產(chan) 量以及電廠存煤量穩步提升,全力保障各地供熱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我國煤炭產(chan) 量達到3.7億(yi) 噸,同比增長1.2%,特別是四季度以來,國內(nei) 各大煤礦加快產(chan) 能釋放,產(chan) 量保持高位水平,全力保障供暖煤炭需求。
中國能源研究會(hui) 學術顧問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周大地:煤炭目前的生產(chan) 能力,煤炭供應比較充足,從(cong) 資源保障和供熱係統現在的能力來看,暖暖和和過個(ge) 冬天不成問題。
陝西榆林是我國重要的電煤生產(chan) 基地,原煤年產(chan) 量年均超過5億(yi) 噸。記者注意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當地各大煤礦強化生產(chan) 調度,充分挖掘潛能釋放優(you) 質產(chan) 能,新增5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麵,開采和供應能力持續增加。
陝西南梁礦業(ye) 負責人 付二軍(jun) :截至目前,保供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保供完成履約率達60%。
紮哈淖爾露天煤礦是東(dong) 北地區重要的能源輸出基地之一,地質儲(chu) 量達到近10億(yi) 噸。記者在現場看到采煤機、轉載機等設備聯動運轉,輸煤皮帶滿載煤炭正源源不斷地傳(chuan) 送,各個(ge) 生產(chan) 係統正在滿負荷大功率運行。11月以來,該煤礦已經累計產(chan) 煤超過200萬(wan) 噸。
國家電投副總經理 徐樹彪:為(wei) 了保證冬季的供暖,首先我們(men) 確保煤炭生產(chan) 產(chan) 能,我們(men) 在現場采取了智能化和無人駕駛的管控係統,在(東(dong) 北)區域的煤炭產(chan) 能已經達到了7000多萬(wan) 噸,達到了生產(chan) 的滿負荷。
煤炭加大開采力度,那電廠的存煤就更有保障。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目前沿海重點電廠的煤炭庫存量都達到10天以上,特別在東(dong) 北重點電廠的煤炭庫存量都達到15天以上。在內(nei) 蒙古通遼熱電公司,每天都有“煤炭專(zhuan) 列”準時到達。
內(nei) 蒙古通遼熱電公司負責人 孫少山:為(wei) 保證供熱質量,我們(men) 各台機組提高負荷率,始終保持煤位在上限運行,確保機組20天以上的用煤需求。同時完成自動化改造升級,節能降耗水平得到提升,每年可節約標煤13000餘(yu) 噸。
集中供熱範圍持續擴容 確保群眾(zhong) 溫暖過冬
集中供熱是我國冬季供暖的主要形式之一。今年以來,河北、河南等地多措並舉(ju) ,加大老舊小區集中供熱設施改造力度,提高集中供熱資源利用效率,擴大城區集中供熱範圍,確保廣大群眾(zhong) 溫暖舒適過冬。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的寶豐(feng) 小區,是今年新納入集中供暖的社區。
衡水恒通熱力公司調度中心運行工程師 張文元:我們(men) 通過改網擴容,把它納入我們(men) 集中供熱管網,冬季室溫平均上升4到5℃。
記者了解到,衡水市供熱部門累計鋪設供熱管網近千公裏;建設並運行換熱站406座,它們(men) 都可根據天氣變化、熱量需求進行自動調節,實現精準高效供熱。目前衡水市城區集中供熱麵積超過2000萬(wan) 平方米,並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持續增加。
河北省住建廳表示,今年河北共完成312公裏供熱管網改造任務,新增近5萬(wan) 戶居民實現集中供熱。
河北省燃氣熱力服務中心主任 徐京傑:下一步,我們(men) 將著力推進庭院管網係統智能化建設和改造,到2025年,實現供熱老舊管網應改盡改,單位麵積耗熱量降低8%。
位於(yu) 鄭州市管城區的星月小區建成於(yu) 20世紀90年代。今年以來,當地持續推進老舊小區供熱改造,給老舊小區安裝室內(nei) 溫控調節閥、增加外牆保溫層等措施,星月小區首次實現了集中供熱。盡管這幾天大幅度降溫,小區住戶呂女士家的溫度依然能保持在22℃以上。
更暖心的還有服務,社區和熱力公司工作人員經常查看供熱管道,密切關(guan) 注溫度變化。
這兩(liang) 年管城區先後投入上億(yi) 元,把集中供熱主管網延伸到很多老舊小區,截至目前共有40多個(ge) 老舊小區經過改造實現了集中供熱。
記者注意到,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各地加大新建或改造集中供熱線路等基礎設施,確保群眾(zhong) 溫暖舒適過冬。住建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集中供熱麵積106.03億(yi) 平方米,同比增長7.3%,其中河北和河南都超過了5億(yi) 平方米。
多地積極探索清潔能源供熱
在今年的供熱季中,記者發現除了傳(chuan) 統的煤炭、天然氣等常規能源以外,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地熱能、核能、工業(ye) 餘(yu) 熱等綠色能源供熱新方式,服務周邊居民企業(ye) 。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能夠持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天津市的李女士今年剛剛搬進新家,所在的小區采用的是地熱供暖,它是利用地下2800米深的地熱資源。
天津居民 李女士:現在地熱供暖效果也比較好,而且也經濟環保。和之前自己用天然氣供暖(相比),現在節約費用大概10%左右。
目前,天津、陝西等地60多個(ge) 縣市的近百萬(wan) 戶居民已經利用地熱能取暖。根據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評價(jia) 結果,全國300多個(ge) 大中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7億(yi) 噸標準煤。
中國石化天津地熱項目生產(chan) 負責人 李成嵩:取水溫度大概是在70℃左右,經過板式換熱器實現了換熱,換熱後的水完全至我們(men) 的回灌井,而不取水的資源。
除了地熱之外,核能供熱也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在山東(dong) 、遼寧、浙江等地,核能供暖已經服務於(yu) 周邊幾十萬(wan) 戶居民。
記者注意到,利用工業(ye) 餘(yu) 熱來供熱也成為(wei) 清潔低碳發展的新趨勢。在山東(dong) 泰山鋼鐵集團,高爐、轉爐在生產(chan) 中產(chan) 生的餘(yu) 熱,正通過四個(ge) 餘(yu) 熱供熱站實現有效回收,向周邊200萬(wan) 平方米、二十多個(ge) 村莊社區供暖,這個(ge) 項目每年可節約標煤近3萬(wan) 噸。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hui) 會(hui) 長朱黎陽:(在工業(ye) 領域有)大量的一些餘(yu) 熱可以回收利用,過去都是白白浪費掉了。(工業(ye) 餘(yu) 熱)如果能夠進到城市的供熱管網體(ti) 係中去的話,可能更便捷。
據統計,截止到2021年,鋼鐵冶金、石油化工、建材等企業(ye) 的低品位餘(yu) 熱用於(yu) 供熱的總麵積約2.15億(yi) 平方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