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下基層 醫療上水平(政策解讀)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公布了北京市朝陽區、河南省鄭州市等81個(ge)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城市(地級市和直轄市的區)。
根據今年2月印發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將統籌區域內(nei) 醫療資源,網格化布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為(wei) 網格內(nei) 居民提供疾病預防、診斷、治療、營養(yang) 、康複、護理、健康管理等一體(ti) 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的意義(yi) 、試點的重點、拓展的方向何在?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部門、專(zhuan) 家和群眾(zhong) 。
醫聯體(ti) 建設的新階段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表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是醫聯體(ti) 的一種模式,可以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進一步滿足居民就醫需求。
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社區居民李大媽近來總咳嗽。聽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了大醫院的專(zhuan) 家,她慕名而來,獲得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專(zhuan) 家接診。
“專(zhuan) 家看病,患者放心。”李大媽就醫更便捷,靠的是朝陽區不斷完善的醫聯體(ti) 建設。2013年12月,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wei) 朝陽區東(dong) 部醫聯體(ti) 成員單位,由中日友好醫院牽頭,接收成員單位轉診患者,對醫護人員開展業(ye) 務培訓和考核。
朝陽區東(dong) 部醫聯體(ti) 是我國醫聯體(ti)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2009年1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台,明確提出推進分級診療製度建設。上海等地先行進行城市醫聯體(ti) 改革,探索出了社區首診、有序轉診、分級診療服務模式。到2016年底,全國超過200個(ge) 地級以上城市開展醫聯體(ti) 試點。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苗豔青看來,這一階段的城市醫聯體(ti) 建設還處於(yu) 摸索階段。
2017年4月,《關(guan) 於(yu) 推進醫療聯合體(ti) 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明確提出在城市主要組建醫療集團、在縣域主要組建醫療共同體(ti) 、跨區域組建專(zhuan) 科聯盟、在邊遠貧困地區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等4種醫療聯合體(ti) 模式。此後,醫聯體(ti) 向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ti) 發展,全國醫聯體(ti) 數量到2021年底達1.5萬(wan) 個(ge) 。
苗豔青認為(wei)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讓城市醫聯體(ti) 建設進入新階段,即更加注重醫療的可及性和均等性。
進一步整合醫療資源
“以前看大病,要去大醫院,現在就在家門口,太方便了。”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鳳凰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前來就診的李大爺說。
鄭州如何建設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以金水區為(wei) 例,整合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逐步形成金水區總醫院為(wei) 主、21個(ge)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個(ge) 社區衛生服務站為(wei) 延伸的體(ti) 係;推動實現近8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先進醫療設備,推動中高級職稱醫務人員100%定期到基層坐診、60%常態在基層工作,有效提升群眾(zhong) 就醫吸引力。
根據《方案》,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牽頭醫院,原則上是地市級、區級的三級綜合性醫院,成員單位原則上至少包括二級綜合性醫院,或能夠提供接續性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鼓勵醫療資源豐(feng) 富地區的部分二級醫院轉型為(wei) 康複醫院、護理院,擴大康複、護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服務供給。同時,在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外部,要發揮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疑難危重症診療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的指導作用。
在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內(nei) ,各層級單位的功能定位有所不同。根據《方案》,在內(nei) 部,牽頭醫院重點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的診療服務;成員單位結合自身情況,提供常見病和慢性病診療、急危重症搶救、下轉患者的接續性醫療服務;專(zhuan) 科特色較強的二級及以上醫院,應當提供相關(guan) 的疑難複雜疾病診療服務。在外部,協作單位與(yu)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立業(ye) 務協作機製,組建專(zhuan) 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
李大川表示,做好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需要推動醫療服務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要建立優(you) 質醫療資源的下沉機製,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共享,提高配置和使用效率。根據《方案》,牽頭醫院原則上要下沉至少1/3的門診號源和1/4的住院床位;統籌建設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等資源共享中心,建立遠程醫療協作網;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二、三級醫院醫師下沉,與(yu) 基層全科醫生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等。
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體(ti) 係
北京市朝陽區下轄24個(ge) 街道、19個(ge) 地區,常住人口344.2萬(wan) 。朝陽區衛生健康委主任張瑞介紹,區內(nei) 現有醫療機構1981家,其中醫院19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89家。如何科學高效統籌這些醫療資源?
據介紹,朝陽區成立4個(ge) 綜合醫聯體(ti) ,分別由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安貞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垂楊柳醫院牽頭,覆蓋所有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張瑞說,為(wei) 穩步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朝陽區建立重點專(zhuan) 科對口扶持、綠色通道、遠程會(hui) 診、指導培訓等多項工作機製;區財政設立醫聯體(ti) 保障專(zhuan) 項資金,對醫聯體(ti) 的管理運行、督導考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技術能力提升等重點工作予以支持。
在保障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高效運行方麵,李大川表示,要推動醫療、運營、信息管理一體(ti) 化,提高醫療服務的連續性。《方案》明確,集團內(nei) 統籌設置醫務、院感、護理、門急診等管理部門,負責對牽頭醫院和各成員單位醫療服務、醫療質量安全、醫院感染控製、病案質量等進行一體(ti) 化管理;統籌設置人力資源、財務、設備采購等管理部門,負責各成員單位人財物的一體(ti) 化管理;設置信息技術和管理部門,推動管理、醫療、患者信息安全有效互聯互通。
“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更加強調醫療資源優(you) 化布局和頂層設計,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情況,進一步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就醫問題。”苗豔青認為(wei) ,對於(yu) 就醫群眾(zhong) ,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診療質量是關(guan) 鍵,因此,今後還需更多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完善分級診療製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