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區:深耕“及時雨” 辦好“為民事”
2023年12月初,東(dong) 軟威特曼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人季小冬收到一條手機短信,通過南京市雨花台區“及時雨”政策直達平台,該公司申報的2023年度南京市生命健康科技專(zhuan) 項資金60萬(wan) 元到賬了。
“沒想到資金到賬這麽(me) 快!”季小冬說,該公司通過區裏的“及時雨”平台線上提交材料,在線審核完成後,2023年11月中旬,她將材料一鍵打印出來送到區科技局,12月初,錢就打到公司賬戶了。“我們(men) 將用這筆資金采購設備和原材料,繼續推進項目研發。”
雨花台區是全國知名的千億(yi) 級軟件產(chan) 業(ye) 基地,其軟件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在南京市和江蘇省的占比分別達到35%和近20%。如何把軟件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轉化為(wei) 對企業(ye) 的服務效能?該區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及時雨”政策直達平台,旨在實現“讓政策找人、讓資金直達”的目標。雨花台區發改委副主任鄭強介紹,截至目前,這一平台累計填報兌(dui) 現政策303項,惠及企業(ye) 11631家次,直達資金13.45億(yi) 元。
立足“開門搞教育”,雨花台區積極拓展聯係群眾(zhong) 的“數字通道”。2023年10月19日,該區居民李先生通過“及時雨”民聲直達平台反映,向陽雅居18棟201左後方的蘇果超市上麵圍牆沒有護欄,要求加高護欄,防止兒(er) 童跌落。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板橋社區收到留言後,立即擬定圍欄加高計劃,10月23日就安裝完成。
數據顯示,通過推廣“及時雨”民聲直達平台和“網上信訪代理”做法,雨花台區“屏對屏”“鍵對鍵”“麵對麵”了解群眾(zhong) 所思所想所盼,憑借“先解決(jue) 問題再說”等機製化解問題370餘(yu) 條。
在軟件產(chan) 業(ye) 向數字經濟全麵躍升的雨花台區,“數字+”效應走向公共服務、社會(hui) 治理等深層次寬領域。“我們(men) 要從(cong) 網格化鐵腳板地走訪向數據引導、數字賦能轉變。”雨花台區委書(shu) 記張連春提出,有序實施智慧治理數字賦能計劃,紮實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zhong) 路線,探索創新“黨(dang) 建+基層治理”的數字版楓橋經驗。
“自從(cong) 小區電梯裏安裝了智能感知係統,不讓電動車上樓,我心裏踏實了不少。”家住雨花台區長虹路社區的李女士說,“我一年前入住小區,樓前樓後都有電動車停放區,小區還設置了公共充電樁,但仍有個(ge) 別電動車上樓的現象。我們(men) 小區都是30多層的高層建築,一旦電動車上樓充電引發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居民口中的“智能感知係統”是雨花台區在長虹路社區試點打造的“及時雨”數字社區平台的一個(ge) 鏡頭。基於(yu) 區感知融合平台監控資源,整合公安雪亮工程,對接城市公共區域監控,不到1平方公裏的社區遍布城市之“眼”。實時回傳(chuan) 的視頻畫麵,經平台AI算法分析,第一時間研判出潛在風險。在試點小區,智能攝像頭一旦“感知”到消防通道違停、電動車“闖”入單元樓等,將自動觸發預警,並推送給小區物業(ye) 點對點解決(jue) 。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雨花台區以深耕“及時雨”係列平台為(wei) 引領,探索民聲直達、政策找人、源頭治理等數字“組合拳”,推動數字技術在惠民暖企優(you) 治理等領域深度運用,紮實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zhong) 路線,探索符合雨花特點的數字化發展新路徑。
據悉,雨花台區將“打造‘及時雨’數字社區平台”列入全區“全麵創新”十大攻堅項目,匯集住建、城管等24家單位1.86億(yi) 條數據,構建綜合信息、治理隊伍等4大模塊,實現人、房、物等多維數據“一屏統覽”。此外,為(wei) 將矛盾化解在萌芽,該區整合雨花E社區、12345、吹哨報到等各類平台事件,集成視頻監控、智能感知、網格巡查等5大問題感知渠道,既為(wei) 基層作“減法”,又全方位、多層次捕捉風險“苗頭”。各類工單在“網格、社區、區街”三級間流轉,各方力量得以高效統籌,實現“瑣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社區、難事吹哨報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