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切實解決學生“急難愁盼”問題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姚臻
不久前,坐落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的蘇州大學未來校區首期正式啟用,首批入學的新生均來自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此外,未來信息與(yu) 人工智能研究院等8個(ge) 科研機構也即將入駐。據悉,這項人才培養(yang) 改革的“大動作”正是蘇州大學在“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推進的校級重點實事項目。
自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蘇州大學黨(dang) 委以切實解決(jue) 學生“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為(wei) 抓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一站式”社區 打通育人“最後一公裏”
24小時開放的圖書(shu) 館、自習(xi) 室、書(shu) 畫室,足不出校就能享用的健身房和琴房;還有住宿、工作在社區的輔導員和專(zhuan) 業(ye) 老師陪伴成長……在蘇州大學探索新工科人才培養(yang) 的紫卿書(shu) 院內(nei) ,幸福社區文化處處體(ti) 現。
在這裏,學生社區還是黨(dang) 建思政園地。書(shu) 院設立的兩(liang) 個(ge) 學生社區黨(dang) 支部實施對大學生黨(dang) 員和入黨(dang) 積極分子的社區培養(yang) 和考察,並試點成立了學生會(hui) (研究生會(hui) )功能型黨(dang) 支部。“我們(men) 的工作重點就是深紮根、排查、抓落實、解難題。”蘇大紫卿書(shu) 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肖甫青介紹,書(shu) 院黨(dang) 政領導踐行“一線規則”,即每位領導聯係1個(ge) 係室、2位教師、3個(ge) 學生組織和10名普通同學,同時深入學生社區擔任樓長,24小時傾(qing) 聽學生訴求,確保學生困難有人幫、生活有人陪、學習(xi) 有人教、情緒有人導。
截至目前,蘇州大學各學院(部)已為(wei) 2021級全體(ti) 本科新生配齊了一支由1235名導師與(yu) 949名導生組成的“德政導師、學業(ye) 導師、生活導師”陪伴隊伍。以入選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單位為(wei) 契機,全麵推動領導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務力量下沉到學生中間,統籌解決(jue) 學生社區黨(dang) 建等重點工作,努力打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後一公裏”。
大數據賦能 學生服務和管理工作“精準”升級
2021年7月,河南突遇暴雨災情,蘇州大學關(guan) 注災區學生,第一時間利用大數據平台排查整理出86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名單。僅(jin) 在半天時間內(nei) ,就為(wei) 每人發放了1000元的臨(lin) 時困難補助。在收到學校的這份暖心“禮包”後,身在災區的醫學院2019級學生王鵬博感動不已。
精準幫扶困難學生隻是蘇州大學以大數據為(wei) 依托,全方位服務學生工作的一個(ge) 縮影。作為(wei) 國內(nei) 首家與(yu) 華為(wei) 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高校,蘇大積極探索以“雲(yun) 中蘇大”為(wei) 載體(ti) ,開發專(zhuan) 屬於(yu) 每個(ge) 學生的“個(ge) 體(ti) 畫像”,依照學生個(ge) 性化學習(xi) 行為(wei) 、知識結構和專(zhuan) 業(ye) 特長來完成課程推薦,並對學生學術活動、文化生活、食宿出行等校園生活記錄進行大數據分析,方便學生精準掌握自己的成長與(yu) 變化。
“通過大數據係統,輔導員、分管領導、職能部門等管理人員能根據權限分級查詢、了解學生動向,通過過程和結果的評估與(yu) 反饋及時對學生進行‘靶向關(guan) 懷’。”蘇州大學學工處處長董召勤表示,這就好比延伸了學生管理的工作手臂,在助力學生生涯規劃指導方麵,不再是“紙上談兵”和“千麵一孔”。
學史力行 用實幹扛起責任擔當
蘇州大學著眼推進思政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相結合,助力大學生在社會(hui) 實踐中學黨(dang) 史、強信念、跟黨(dang) 走,把黨(dang) 史學習(xi) 精髓內(nei) 化為(wei) 精神動力。
線下實地打卡9省27市,尋訪足跡48115公裏,收集整理出100篇身邊的黨(dang) 員故事……2021年寒暑假,蘇州大學敬文書(shu) 院的每一名學生黨(dang) 員圍繞初心、奮鬥、圓夢三個(ge) 主題,在各自的家鄉(xiang) 開展了黨(dang) 史專(zhuan) 題研學實踐。
2019級本科生鬱暐是一名預備黨(dang) 員,在走訪了4位平均年齡超過92周歲的蘇州大學老黨(dang) 員後,深受觸動,寫(xie) 下幾千字的深度采訪稿。他說,重溫激蕩歲月,更加堅定了自己向老黨(dang) 員們(men) 看齊的決(jue) 心。
為(wei) 了更好地把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所思所悟所得轉化為(wei) 理性認知和實踐動力,蘇大先後組建537支實踐團隊,89支青年紅色宣講團,深入鄉(xiang) 鎮街道、社區、學校開展了“百年輝煌青年說”理論宣講、“聯學共建青進基層”等多樣主題特色活動。其中,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百名學子還先後走進百家企業(ye) 開展實地調研,結合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以及企業(ye) 自身發展曆程進行理論宣講,讓黨(dang) 的創新理論成果進基層進企業(ye) 。
蘇州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江湧表示,學校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wei) 檢驗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果的“試金石”,以高質量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推動學校更高質量發展,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成果回應師生期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