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央企一攬子舉措力保2022年“穩中求進”

發布時間:2022-01-17 10:07: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近期多家央企相繼召開年度工作會(hui) 議,劃定2022年改革發展重點。新的一年,“穩增長”起步開工忙,一係列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重點工作舉(ju) 措將積極推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迎來收官之年,混改、重組等改革大力攻堅;科技創新進一步強化,將加快綠色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動能。

  全力以赴穩住發展經營基本盤

  中國石化鎮海基地一期項目全麵開車成功;全球最先進140米級打樁船“一航津樁”建成交付;國內(nei) 首套全自主可控3兆瓦風機主控係統並網投運……2022年開年以來,一批重大項目密集投產(chan) 、開工,為(wei) 新年穩增長起步踩下“油門”。

  以穩促進,以進固穩——國資委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郝鵬在此前召開的中央企業(ye) 負責人會(hui) 議上表示,2022年要緊緊圍繞“兩(liang) 增一控三提高”目標,把完成穩增長任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力爭(zheng) 實現“開門紅”開局穩。要落實跨周期調節工作要求,及早製定有利於(yu) 穩增長的措施。

  眾(zhong) 多央企將穩增長列為(wei) 首要任務,藍圖繪就目標明確。“穩字當頭,全力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保利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劉化龍在集團公司2022年度工作會(hui) 議上表示,今年要確保核心業(ye) 務規模穩健增長、效益穩中求進,穩住集團經營的基本盤。文化板塊要更加注重經營品質的改善與(yu) 提升,實現穩健經營,健康發展。

  中鋁集團提出,2022年要在ROE(淨資產(chan) 收益率)進一步“追標”基礎上,實現自由現金流和歸母淨利潤同步增長。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孟振平也強調,要牢牢把握穩增長要求,以“穩”更好地求“進”,以“進”更好地促“穩”,切實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作用,積極推出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重點工作舉(ju) 措。

  穩得主動,穩得有力,更要穩得有效,推動發展更高質量、更可持續。

  “貫徹穩中求進工作基調,不是簡單要求速度慢一點、步子小一點,而是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讓‘穩’的基礎更加堅實,‘進’的態勢持續增強。”中國國新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周渝波稱。

  他進一步表示,要確保現有業(ye) 務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維護好公司發展基本盤。要積極推動業(ye) 務開拓創新,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要統籌優(you) 化資源配置,優(you) 先保障投向戰略意義(yi) 大、投入產(chan) 出高、帶動效應好的業(ye) 務,積極創造條件,下決(jue) 心、下力氣壓減收益率低於(yu) 資金成本的業(ye) 務規模,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中國五礦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翁祖亮強調,要狠抓金屬品種譜係、前瞻性戰略布局、產(chan) 業(ye) 鏈培育、產(chan) 業(ye) 能級提升、人才強企行動等五大計劃,做強做優(you) 做大主責主業(ye) 。

  中國建築提出,2022年積極把握“穩增長”政策機遇,抓住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緊盯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管網更新改造、保障房、水利、能源等重點投資領域,加大市場營銷力度,承接更多重大項目,築牢全年發展基礎。

  中國企業(ye) 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wei) ,實現“開門紅”“開局穩”是2022年的一項重要目標,要推動國資央企為(wei)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出更大貢獻。

  深入攻堅確保三年行動務期必成

  穩中求進目標的實現還有賴於(yu) 改革效能的激發。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要在黨(dang) 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年底前全麵完成。確保“鈴響交卷”,各央企已紛紛立下“軍(jun) 令狀”,吹響“衝(chong) 鋒號”。

  聚焦重點、難點抓攻堅,完善公司治理是首要任務。中國化學工程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戴和根在2022年度企業(ye) 負責人會(hui) 議暨一屆五次職代會(hui) 上表示,要完善董事會(hui) 會(hui) 議製度,細化授權機製,確保董事會(hui) 職權真正落地。選優(you) 建強外部董事隊伍。

  周渝波介紹說,2022年中國國新要堅持“授權不免責”,結合出資企業(ye) 業(ye) 務特點、行權能力和履責情況,動態調整權責事項清單和授權放權清單,“一企一策”開展授權工作。要統籌建立覆蓋公司全級次的投資管理體(ti) 係,涵蓋融、投、管、退全生命周期,加強投資管理、規範投資行為(wei) 。

  突出經營機製轉換,也是下活深化改革“一盤棋”的關(guan) 鍵所在。戴和根要求,中國化學工程紮實做好任期製與(yu) 契約化管理“後半篇文章”,要分層分類實施差異化考核,依據考核結果,剛性兌(dui) 現薪酬,各二三級企業(ye) 董事會(hui) 要嚴(yan) 肅認真履行職責,對考核不合格的經理層成員,按照規定落實薪酬扣減、組織調整等具體(ti) 措施。

  中國國新同樣提出要著力完善市場化經營機製。周渝波表示,要健全激勵分配機製,推動薪酬分配向關(guan) 鍵核心人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傾(qing) 斜,薪酬倍差原則上不低於(yu) 1.5倍。要優(you) 化中長期激勵機製,結合所屬企業(ye) 特點,采取超額利潤分享和骨幹員工跟投、持股等多種措施,充分激發員工活力。要探索實施容錯糾錯機製,將免責事項清單落到實處。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yu) 混合所有製企業(ye) 而言,深度轉換經營機製、持續探索差異化管控無疑是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國化學工程明確要深化混合所有製改革,堅持一企一策、蹄疾步穩,審慎選擇“三高”特別是優(you) 勢互補性強的戰略投資者進行混改,避免“為(wei) 混而混”,二級企業(ye) 混改要堅持“成熟一家推進一家”。支持具備條件的三級公司混改,進一步推動專(zhuan) 業(ye) 公司做專(zhuan) 做精、綜合公司做強做大。

  國資優(you) 化布局,加速推進中央企業(ye) 戰略重組和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是重要一招。國資委明確將深化跨行業(ye) 、跨領域、跨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加強海工裝備、新能源企業(ye) 、工業(ye) 互聯網、物流大數據、航空貨運等協同發展平台建設。

  中國寶武要求,2022年將深化聯合重組,鞏固壯大根基。作為(wei) 國資運營公司,中國國新則將以市場化方式繼續參與(yu) 跨行業(ye) 跨領域跨企業(ye) 的戰略性重組和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推進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優(you) 化。

  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研究部研究員劉興(xing) 國認為(wei) ,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發力點將聚焦在以下五個(ge) 方麵:一是混改深化,包括混改方式、路徑的創新,股權讓渡比例邊界的探索,國家特殊股製度的探索,混改企業(ye) 內(nei) 部改革的探索,以及建立混改企業(ye) 差異化監管模式;二是國有企業(ye) 職業(ye) 經理人製度的穩妥推進,即在更廣泛的範圍內(nei) 將國有企業(ye) 負責人身份轉換成完全市場化的職業(ye) 經理人;三是多元化激勵機製建設,實現國有企業(ye) 負責人的市場化激勵;四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加快組建,以及以此為(wei) 抓手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ye) 並購重組;五是國有資產(chan) 證券化的穩步推進,打造更多優(you) 質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加大支持更好釋放科技創新潛能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科技是關(guan) 鍵變量。從(cong) 已召開年度工作會(hui) 議的部署來看,強化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成為(wei) 眾(zhong) 多央企2022年的重要任務之一。

  保利集團提出,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明確“百千萬(wan) 億(yi) ”目標實施路線圖。確定各板塊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chan) 業(ye) 鏈鏈長,高標準打造一批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和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

  強化科技創新,人才和機製是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國資委提出要進一步推動一攬子創新支持政策落地,在完善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中更好地釋放創新潛能。

  中國建材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周育先強調,2022年要強化科技攻關(guan) ,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鼓勵“揭榜掛帥”,加大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培養(yang) 力度。

  保利集團將製定集團公司科技創新獎勵機製,對有突出貢獻的科研人才團隊、重要科技創新成果予以獎勵。同時,加大研發科研投入,提高科研資金使用效率。此外,將著力推進產(chan) 學研用一體(ti) 化,以科技項目為(wei) 切入點,發揮企業(ye) 麵向市場和用戶的優(you) 勢。並且加強產(chan) 業(ye) 鏈開放合作,研究牽頭設立產(chan) 業(ye) 聯盟。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現“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2022年綠色低碳方麵的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布局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國節能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宋鑫表示,要持續完善創新體(ti) 製機製,加快產(chan) 學研用融合,更好地發揮中央企業(ye) 科技創新驅動引領作用,通過主動承擔國家攻關(guan) 計劃、重大科技項目和技術研究,加大綠色低碳領域關(guan) 鍵共性技術攻關(guan) 力度,布局一批重大科研任務等實實在在的舉(ju) 措,積極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爭(zheng) 當細分領域產(chan) 業(ye) 鏈“鏈長”。

  中國建築將加快打造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兩(liang) 個(ge) 原創技術策源地。中國海油圍繞公司“雙碳”目標,把構建“雙碳”製度體(ti) 係作為(wei) 緊迫任務抓緊抓實,把打造“零碳”油氣產(chan) 業(ye) 鏈作為(wei) 現實路徑抓緊抓實,把推動新能源新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轉型方向抓緊抓實,推動公司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良好開局。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chuan) 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與(yu) 價(jia) 值鏈角度,中央企業(ye) 對生產(chan) 經營全過程和各環節的低碳發展具有引領作用,尤其是在能源行業(ye) ,中央企業(ye) 能夠加強供給側(ce) 和需求側(ce) 協同綠色發展,加快全行業(ye) 節能降碳。同時,從(cong) 科技創新角度看,綠色低碳核心技術與(yu) 基礎科學的研發需要市場主體(ti) 的持續推進,中央企業(ye) 在規劃、資金與(yu) 布局等能力上具有較強實力,可以確保技術創新的長期性與(yu) 協調性。

  經濟參考報記者 王璐北京報道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