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經營場所攝像頭豈可隨意安裝?記者深入調查

發布時間:2022-02-23 10:00:00來源: 法治日報

  調查動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商家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對維護社會(hui) 治安、預防解決(jue) 糾紛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與(yu) 此同時,攝像頭安裝不規範導致的侵犯隱私權問題以及信息泄露風險等,也引發了不少爭(zheng) 論。

  商家是否有權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該如何正確安裝攝像頭?這些攝像頭獲取公民信息的邊界在哪裏?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采訪。

  ● 商場、餐飲店、遊樂(le) 場、賓館、小超市……出於(yu) “安全考慮”“怕出了事說不清”等原因,越來越多的商家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這些攝像頭有的是商家從(cong) 網上或數碼城購買(mai) 後安裝的,有的是收銀係統本身攜帶的

  ● 有些攝像頭被商家安裝在包間裏,有些還自動識別個(ge) 人信息,有些則被人破解導致影像資料在網上流傳(chuan) 販賣,引發人們(men) 的擔憂。商家通過攝像頭獲取他人生物信息屬於(yu) 違法行為(wei) ,嚴(yan) 重違反了個(ge) 人信息保護法

  ● 目前對於(yu) 公共場所攝像頭的安裝缺乏統一規定,一些特定行業(ye) 的規定也未能覆蓋各類情況。立法機關(guan) 應當根據民法典、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等對攝像頭的安裝作出統一明確的規定,同時從(cong) 攝像頭生產(chan) 前端到視頻內(nei) 容發布末端進行全鏈條監管

  □ 本報見習(xi) 記者 張守坤

  □ 本報記者   陳 磊

  近日,浙江兩(liang) 名女子在一足浴店做完精油開背後發現,房間裏竟然有個(ge) 攝像頭正對著她們(men) 做SPA的床。兩(liang) 女子立即找店長理論,店長辯稱是派出所要求安裝的。當地派出所回應說,在公共場所安裝監控屬於(yu) 治安防範措施,但從(cong) 未強製要求商家在隱私區域安裝監控,且安裝監控後需要盡到提醒義(yi) 務。

  不僅(jin) 僅(jin) 是足浴店,《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走訪調查發現,如今在商場、餐飲店、遊樂(le) 場、賓館、小超市等各類場所,都能見到攝像頭的身影。有些攝像頭被商家安裝在包間裏,有些還自動識別個(ge) 人信息,有些則被人破解導致影像資料在網上流傳(chuan) 販賣,引發人們(men) 的擔憂。

  多位專(zhuan) 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雖然相關(guan) 法律法規並未明確規定商家不可以在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但並不意味著攝像頭可以隨意被安裝。在安裝攝像頭時,務必遵守國家有關(guan) 法律規定、遵循維護公共安全原則,同時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保障信息安全,不得侵犯和泄露他人隱私。

  攝像頭不可以隨意安裝

  務必設置顯著提示標識

  商家為(wei) 什麽(me) 要在自己的店裏安裝攝像頭?記者走訪北京、天津多個(ge) 商家了解到,大家無不是出於(yu) “安全考慮”“怕出了事說不清”等原因。

  北京朝陽區一家火鍋店不僅(jin) 在前台、大廳、走廊等區域安裝了攝像頭,還在包間裏裝上了攝像頭。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攝像頭都是自己主動安裝的,主要是出於(yu) 店鋪安全考慮,另外一旦出現類似食材、衛生糾紛時,有監控視頻就好處理了。

  記者注意到,有些店鋪有提示牌:您已進入監控區域。而大多店鋪則沒有張貼相關(guan) 提示牌,店家或服務員也不會(hui) 主動進行提示。

  天津市河東(dong) 區一家小超市的老板也在超市裏安裝了多個(ge) 攝像頭,監控視頻畫麵時時呈現在收銀台上的電腦屏幕上。老板告訴記者,有攝像頭之後,要是店裏丟(diu) 了東(dong) 西,警察來了也可以給他們(men) 看,協助破案。

  對於(yu) 攝像頭的來源,根據多位商家的介紹,主要有兩(liang) 種渠道:一種是自己從(cong) 網上或數碼城購買(mai) 後安裝,另一種是收銀係統本身攜帶。而監控視頻大多存儲(chu) 到網絡空間,能保存半個(ge) 月至一個(ge) 月左右。

  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北京、天津市民,大多數人認為(wei) ,商家隻要能做到不在隱私空間安裝攝像頭,同時能保證信息安全,那是否安裝攝像頭就是商家的事,對自己購物、消費也沒有什麽(me) 太大的影響,實際上對維護公共安全也有好處。

  “商家在公共場所安裝的攝像頭更像是一種隱形守護。”北京市民李傑感慨道,他曾經在商場丟(diu) 過錢包,四處尋找無果,最後是通過查商場的監控視頻才找到的。

  同時,也有受訪者提出,近年來一些商家在餐飲店包間、KTV包間乃至足浴店包間等相對私密場所安裝攝像頭,有些商家安裝的攝像頭覆蓋到試衣間,涉嫌侵犯個(ge) 人隱私。

  那麽(me) ,商家到底有沒有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的權限呢?對攝像頭記錄下的信息該如何處理呢?

  據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嶽濤介紹,現階段我國對於(yu) 安裝攝像頭(閉路電視)還沒有法律級別的具體(ti) 規定,多存在於(yu) 部門規章及地方性法規文件,比如《北京市公共安全圖像信息係統管理辦法》等,但其中並未規定商家、私人不可以在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

  “一些個(ge) 人開的超市、賓館裏的攝像頭大部分都是私人安裝的,但這並不代表攝像頭可以隨意被安裝。”嶽濤說。

  他進一步解釋道,根據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要求,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采集、個(ge) 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wei) 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guan) 規定,並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還要注意不得侵犯和泄露他人隱私。如果在涉及個(ge) 人隱私的場所安裝攝像頭,則會(hui) 產(chan) 生侵權行為(wei) ,不符合民法典對人格權保護的有關(guan) 規定。

  “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對於(yu) 攝像頭安裝的規定,幾乎都隻是要求在營業(ye) 場所出入口、主要通道、收款台、停車場、消防安全疏散出入口前等公共區域安裝閉路電視監控設備,且均未提及可在包間、房間等帶有一定私密性質的非公共區域內(nei) 安裝攝像頭。”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強說,而對於(yu) 誰來安裝、安裝後信息如何保管、誰來監管等問題,目前並沒有具體(ti) 規定。例如公安部製定的《旅館業(ye) 治安管理辦法》,隻是強調旅館要建立各項安全管理製度和落實安全防範措施,並未具體(ti) 到攝像頭監控設施的安裝問題。

  商家攝像頭容易被破解

  人臉識別獲取信息違法

  一商場的試衣間沒有遮擋物,側(ce) 上方天花板上裝有一個(ge) 攝像頭;一男浴室的更衣室裏發現攝像頭……安裝攝像頭不規範導致的侵犯隱私權問題以及信息泄露風險不容忽視。

  近日,有用戶在社交平台發布疑似破解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攝像頭後的監控視頻,引發公眾(zhong) 關(guan) 注和熱議。一時間,網絡上出現了各種破解攝像頭的方式方法。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境外社交軟件上,有人專(zhuan) 門傳(chuan) 授如何獲取國內(nei) 外公共場所攝像頭拍攝畫麵。在一些教學視頻中,記者看到,經過簡單的操作,對方的電腦窗口中便顯示出幾家商場和小吃店的監控畫麵。這些被破解的視頻,可能被人上傳(chuan) 至網絡當作引流工具。

  據嶽濤介紹,目前,公共場所的攝像頭基本分為(wei) 兩(liang) 種:一種是公安機關(guan) 等安裝的維護治安的攝像頭,該部分攝像頭一般采用專(zhuan) 線安裝,由公安機關(guan) 專(zhuan) 門管理,有良好的保密性,被破解的可能性很小;另一種是個(ge) 人或商家自行安裝的攝像頭,這種攝像頭一般與(yu) 互聯網相連,其維護加密及密鑰的更新一般較慢,被破解的可能性非常大。

  “商家安裝攝像頭後,一般自行保存存儲(chu) 內(nei) 容,也不存在所謂的脫敏,甚至有些商家專(zhuan) 門利用攝像頭收集個(ge) 人信息,這屬於(yu) 違法行為(wei) 。”嶽濤說。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一些商家在經營場所安裝攝像頭並不僅(jin) 僅(jin) 是出於(yu) 安全考慮,有的商場安裝的攝像頭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用於(yu) 客流統計。

  一家售賣“智慧門店客流管理係統”的網店在其主頁介紹,該網店提供客流統計軟件,能夠精準識別人臉、客群分析,可以實時推送、遠程巡店,還可以定製開發其他功能。

  該網店展示的案例中,一顧客來到某個(ge) 店鋪時,攝像頭連接的顯示屏會(hui) 快速識別進店顧客,聯動顧客購買(mai) 記錄、消費頻次、購買(mai) 喜好等記錄,還會(hui) 分析進店顧客的人臉特征,對慣偷、競爭(zheng) 對手等做黑名單標簽,自動在後台進行預警報告。

  “提供店名、手機號碼,會(hui) 有技術人員回複,根據你的具體(ti) 要求提供係統,然後報價(jia) 。一般來說,係統加攝像頭,幾千元就可以搭建完成。”上述網店客服人員說。

  記者在搜索引擎和電商平台輸入“人臉識別攝像頭”“門店人臉係統”等關(guan) 鍵詞,發現很容易找到提供類似服務的公司,且銷量並不低。

  商家在公共場所安裝這種客流統計攝像頭是否違法呢?

  “商家采用人臉識別攝像頭獲取他人生物信息已經屬於(yu) 違法行為(wei) ,嚴(yan) 重違反了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嶽濤說,被拍攝的人臉屬於(yu) 能夠識別個(ge) 人身份信息的敏感信息,按照個(ge) 人信息保護法規定,處理敏感個(ge) 人信息應當取得個(ge) 人同意甚至書(shu) 麵形式的同意,顯然很多采集人臉的主體(ti) 並沒有取得被拍攝者的同意。

  嶽濤說:“根據個(ge) 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即使征得同意後,也必須基於(yu) 合法、正當、必要的目的,通過合法方式去處理和保存這些個(ge) 人信息,否則即構成違法。”

  完善立法明確安裝要求

  攝像頭全鏈條強化監管

  “安裝攝像頭,能夠實現實時監控,並且具備資料保存和回放功能,能夠有效預防和製止違法犯罪行為(wei) 、提供偵(zhen) 查線索。在疫情防控期間,還具有疫情防控、體(ti) 溫檢測等功能。可以說,安裝攝像頭是維護公共利益的一個(ge) 重要手段。”孟強說,但一些商家不規範安裝攝像頭帶來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等機構成立的App專(zhuan) 項治理工作組發布《人臉識別應用公眾(zhong) 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三成受訪者因為(wei) 人臉信息泄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chan) 損失。

  針對該問題,有的地方已開始行動。2021年3月,廣東(dong) 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hui) 就《深圳經濟特區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係統管理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率先探索立法。

  該草案提出,涉及公共安全人像、人體(ti) 及車牌等敏感信息采集的視頻圖像信息係統,應當由深圳市公安機關(guan) 統一規劃。人像、人體(ti) 及車牌等敏感視頻圖像信息用於(yu) 公共傳(chuan) 播時,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應當對涉及當事人個(ge) 體(ti) 特征、機動車號牌等隱私信息采取使特定個(ge) 體(ti) 無法被識別,且不能複原的保護性措施。

  孟強認為(wei) ,目前對於(yu) 公共場所攝像頭的安裝缺乏統一規定,一些特定行業(ye) 的規定也未能覆蓋各類情況。而當前攝像頭安裝更普及,數據搜集、個(ge) 人身份識別更便捷、智能,容易引發各類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下,立法機關(guan) 應當根據民法典規定,結合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等,對攝像頭的安裝作出統一明確的規定,完善相關(guan) 立法。

  他還建議從(cong) 前端及末端全鏈條加強監管。對於(yu) 攝像頭生產(chan) 企業(ye) 來說,要按照數據安全、信息安全有關(guan) 規定和標準提升產(chan) 品安全能力,要嚴(yan) 格履行網絡安全主體(ti) 責任,強化雲(yun) 平台網絡安全防護,落實對遠程視頻監控App的數據安全防護責任;對電商平台來說,要嚴(yan) 格履行主體(ti) 責任,全麵開展排查,對平台上的假冒偽(wei) 劣攝像頭做清理、下架處理;對負有信息發布審核義(yi) 務的社交軟件、網站、論壇等互聯網平台來說,要及時、全麵清理平台上發布的涉攝像頭破解教學、漏洞風險利用、破解工具售賣,偷拍設備改裝,偷窺偷拍視頻交易等攝像頭偷窺黑產(chan) 相關(guan) 違法有害信息。

  “公安機關(guan) 要依法打擊提供攝像頭破解軟件工具、對攝像頭設備實施攻擊控製、獲取買(mai) 賣公民隱私視頻等違法犯罪活動,嚴(yan) 懲違法犯罪分子。網信、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加強監管和執法,對不落實主體(ti) 責任的社交軟件、網站、論壇、視頻監控雲(yun) 平台、電商平台等,要依法依規嚴(yan) 厲處罰。”孟強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