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專家學者看兩會】以“穩”守住“兩條底線”,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3-01 10:21:00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閔師(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王曉兵(北京大學現代農(nong) 學院、中國農(nong) 業(ye) 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前夕,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由新華社受權發布。一號文件明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兩(liang) 條底線任務。一方麵,要求嚴(yan) 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確保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另一方麵,要求精準監測返貧風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群眾(zhong) 持續增收。“兩(liang) 條底線任務”的提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經濟貿易麵臨(lin) 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對國內(nei) 外新形勢、新挑戰的把握與(yu) 應對,同時與(yu) 近幾年一號文件及2021年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精神一脈相承,體(ti) 現了我國農(nong) 業(ye) 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與(yu) 可持續性。在強調兩(liang) 條底線時,此次一號文件兼顧頂層設計與(yu) 務實推進,不僅(jin) 明確了目標任務與(yu) 工作要點,而且給出了具體(ti) 的執行辦法與(yu) 針對性措施,深刻貫徹了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的“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麵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內(nei) 外環境,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必須要做到“穩”。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yu)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我國對糧食的需求重點體(ti) 現在對飼料糧和高附加值產(chan) 品(如油料作物)需求的持續增長。盡管我國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已經邁上一個(ge) 新台階,但在資源與(yu) 環境約束下,糧食產(chan) 量仍難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在當今世界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和各種衝(chong) 擊之際,全球糧食市場麵臨(lin) 較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更要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隻有這樣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基於(yu) 此,就需要實行耕地保護,確保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同時,一號文件也提出健全農(nong) 民種糧收益保障機製,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穩定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和稻穀補貼政策,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chan) 省產(chan) 糧大縣全覆蓋。這些都發出了一個(ge) 重要信號,就是要讓農(nong) 民種糧有利可圖,充分調動主產(chan) 區抓糧、農(nong) 民種糧的積極性。

  除了要求穩定糧食種植麵積與(yu) 產(chan) 量,一號文件還提出了多種舉(ju) 措以全麵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不斷加強糧食生產(chan) 能力與(yu) 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供給能力。保障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nong) ”工作的頭等大事。文件強調要不斷提高主產(chan) 區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推進國家糧食安全產(chan) 業(ye) 帶建設,大力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深入實施優(you) 質糧食工程。加大力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製,加快擴大牛羊肉和奶業(ye) 生產(chan) ,推進草原畜牧業(ye) 轉型升級試點示範。作為(wei) 人口大國,吃飯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意味著我國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供給,文件提出的多項政策及要求有助於(yu) 維持國內(nei) 糧食穩產(chan) 保供的穩定性,從(cong) 而牢牢把住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

  二是對種植結構提出合理優(you) 化布局,提高大豆和油料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能。文件要求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在東(dong) 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在黑龍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區、寒地井灌稻區推進水改旱、稻改豆試點,在長江流域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開展鹽堿地種植大豆示範。支持擴大油茶種植麵積,改造提升低產(chan) 林。同時,完善農(nong) 機性能評價(jia) 機製,推進補貼機具有進有出、優(you) 機優(you) 補,重點支持糧食烘幹、履帶式作業(ye) 、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油菜籽收獲等農(nong) 業(ye) 機械裝備研發與(yu) 應用。目的在於(yu) 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取得更好的效益,使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在數量上更充足、品種和質量上更契合人民需求。

  三是強化現代農(nong) 業(ye) 基礎支撐,為(wei) 促進糧食與(yu) 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注入根本動力。具體(ti) 來說,在耕地保護方麵,實行黨(dang) 政同責,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嚴(yan) 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wan) 畝(mu) ;在農(nong) 田建設方麵,提出要通過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要求2022年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1億(yi) 畝(mu) 、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麵積4億(yi) 畝(mu) 的階段性任務;在種業(ye) 創新方麵,提出推進種業(ye) 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大力推進種源等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全麵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方案;在農(nong) 機裝備方麵,要求全麵梳理短板弱項,加強農(nong) 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guan) ,提升農(nong) 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同時,要求因地製宜,加快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並加大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和投入力度,加強中長期氣候變化對農(nong) 業(ye) 影響研究,有效防範應對氣候變化與(yu) 農(nong) 業(ye) 重大災害。

  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也是“穩”的體(ti) 現。

  在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之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成為(wei) 實現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關(guan) 鍵。然而目前部分脫貧群眾(zhong) 還具有著較高的脆弱性,特別是在受到外部衝(chong) 擊時,脫貧群眾(zhong) 的應對能力有限,因災、因病、因疫等返貧風險嚴(yan) 重威脅著脫貧成果。一號文件提出要及時落實社會(hui) 救助、醫療保障等幫扶措施,實際上就是為(wei) 了確保脫貧攻堅成果更加穩固持續。

  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一方麵是要穩固脫貧攻堅成果,另外一方麵則要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提升脫貧群眾(zhong) 生活質量。為(wei) 了實現後者,文件強調要更多依靠發展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完善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針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加大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加大對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信貸資金投入和保險保障力度;對於(yu) 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要求完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加大安置區產(chan) 業(ye) 培育力度,開展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幫扶專(zhuan) 項行動。最後,也是至關(guan) 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紮實推進、確保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能夠落地見效。實際上,上述幫扶措施不僅(jin) 有利於(yu) 推動脫貧地區發展、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也能讓脫貧群眾(zhong) 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助力推進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

  在當前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的大背景下,一號文件提出的“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liang) 條底線任務及針對性措施,嚴(yan) 格落實貫徹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方針。行穩致遠,進而有為(wei) 。兩(liang) 條底線任務在確保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增產(chan) 、穩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有利於(yu) 進一步提升國家糧食安全水平、保障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促進農(nong) 民持續增收,也能夠為(wei) 進一步推動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共同富裕奠定長遠發展基礎。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