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好金融開放與金融安全關係
作者:塗永紅(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近日,關(guan) 於(yu) 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hui) )的話題,引起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這也進一步表明統籌做好金融開放與(yu) 金融安全工作意義(yi) 重大。
堅定不移推進金融開放,有利於(yu) 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2019年我國發布了11條金融業(ye) 對外開放措施,向外資開放了債(zhai) 券、理財、保險、養(yang) 老金市場以及資信評估行業(ye) ;我國實行負麵清單製度,而且負麵清單逐年縮減,外資市場份額穩步上升;通過股市通、債(zhai) 市通、理財通、現金池等製度性安排,不斷增加資本跨境流動渠道,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資國和對外投資國;我國基本實現利率、匯率市場化,市場成為(wei) 金融價(jia) 格形成和金融資源配置的決(jue) 定性力量;上海對標國際規則,改善營商環境,已建成全球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中心的綜合競爭(zheng) 力排名一路上升。毋庸置疑,高水平金融開放,促進了金融市場競爭(zheng) ,提高了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優(you) 化配置的能力,強化了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功能,為(wei) 我國能夠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並保持較高經濟增速提供了堅實保障。
金融開放要求資本自由流動、銀行國際經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遵守國際規則,客觀上會(hui) 增加金融對外依賴性和風險感染性。第一,為(wei) 了金融跨境活動順暢進行,必須遵守金融產(chan) 品、金融監管的國際標準,例如不斷更新的巴塞爾協議,這些金融標準和規則的製定權、話語權主要掌握在發達國家手裏;第二,在現行國際貨幣體(ti) 係下,為(wei) 了進行高效便捷的支付,須采用主要發達國家主導的金融基礎設施;第三,國內(nei) 外金融市場的聯係更加緊密,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傳(chuan) 遞非常迅速,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變化、金融風險、政治經濟危機都會(hui) 衝(chong) 擊我國金融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開放還在一定程度上使風險來源更加多元化,增加了風險管理難度。外資機構多元化,來自不同國家,金融機構在與(yu) 這些機構打交道時,很可能觸犯某些禁令,甚至遭到製裁。數據和信息安全是金融的生命,隨著金融大門越開越大,隨著金融數字化轉型,金融數據和信息被黑客攻擊的風險也在增大。而且,某些國際爭(zheng) 端可能會(hui) 更多圍繞金融數據、信息以及支付清算體(ti) 係等金融基礎設施進行。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活則經濟活。在金融開放進程中,我國必須把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平衡好金融開放與(yu) 金融安全的關(guan) 係。一是要應用前沿金融科技,建立高效的金融監管體(ti) 係,強化雙支柱監管能力,健全金融宏觀和微觀風險預警機製,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二是要加大製度創新和產(chan) 品創新,針對目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形勢變化,做大做強銀行、券商和保險機構,提升上海全球金融中心的資源配置能力和競爭(zheng) 力;有序推進資本賬戶可兌(dui) 換,提供更多層次、渠道的人民幣金融產(chan) 品,以及人民幣匯率、利率衍生品,滿足國際社會(hui) 日益增長的對人民幣避險資產(chan) 的需求;通過增加金融市場寬度深度和韌性,抵禦外部衝(chong) 擊和風險傳(chuan) 染。三是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與(yu) 國際金融治理,在綠色金融、數字貨幣等領域推動引導標準和規則製定,提高我國話語權。四是要加強頂層設計,構建RCEP、進博會(hui) 、共建“一帶一路”等平台協同機製,營造更多人民幣貿易和投融資使用場景,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係統(CIPS)的國際應用範圍,穩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增加全球公共產(chan) 品供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