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康複護理是幫助罕見病群體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央廣網北京2月28日消息(記者王晶)今天是第15個(ge) 國際罕見病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yi) ,已經確認的罕見病超過7000種,全球預計有3億(yi) 名患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2000多萬(wan) 名罕見病患者。
實際上,大多數罕見病沒有像SMA(一般指脊髓性肌萎縮症)病友那麽(me) 幸運,有藥可以治療。
“絕大多數罕見病沒有有效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對這些患者來說,他們(men) 以及他們(men) 的家庭,無論從(cong) 精神上、心理上,還是身體(ti) 上,都長期處於(yu) 崩潰邊緣。”在中國殘疾人康複協會(hui) 罕見病康複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王金環看來,通過康複護理幫助罕見病群體(ti) 改善上述問題,提高生存質量,實現社會(hui) 融入,是目前幫助他們(men) 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康複、護理需求亟待滿足。”以“神經係統罕見病的康複”為(wei) 例,結合臨(lin) 床實踐,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殘疾人康複協會(hui) 罕見病康複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成立大會(hui) 上,中國康複中心博愛醫院主任蘆海濤告訴央廣網記者,在康複診斷中,除了臨(lin) 床診斷之外,最重要的一點還有對康複功能障礙的診斷。
蘆海濤解釋,簡單來講,從(cong) 康複領域,障礙診斷分為(wei) 三層,第一層是結構功能障礙的殘損,存在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尿便障礙、精神情緒障礙、軀幹控製障礙、肢體(ti) 運動障礙;第二層是個(ge) 人能力層麵的障礙;而第三層至關(guan) 重要,“是社會(hui) 能力障礙的判斷,患者是否社會(hui) 參與(yu) 能力減退了。社會(hui) 參與(yu) 能力是我們(men) 人的特性,也是人類的共性。所有的患者在社會(hui) 參與(yu) 能力上,基本上是都有減退的。”蘆海濤說。
那麽(me) ,如何為(wei) 罕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患者管理和關(guan) 愛保障?
蘆海濤表示,康複、護理,最重要的目的是延緩功能的衰退,對於(yu) 患者家屬而言,要有一個(ge) 對罕見病的全麵認知,知道這個(ge) 疾病是怎麽(me) 回事,怎麽(me) 發生發展,愈後是什麽(me) 樣子,以此根據患者的功能障礙,推動患者在不同階段適當地參與(yu) 社會(hui) 活動,這也是我們(men) 能夠帶給患者最好的福祉。
實際上,據記者了解,近年來國務院和相關(guan) 政府部門對罕見病高度關(guan) 注,相繼出台了很多措施,給罕見病患者和家庭帶來了福音。但患者和社會(hui) 各界仍然麵臨(lin) 著對罕見病認知不足、難以融入社會(hui) 等幾大難題。此前,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在看望ALS(肌萎縮性側(ce) 索硬化症)患者時曾指出:“醫學界還沒有治愈運動神經元病的方法,但不治愈不等於(yu) 不可治療和康複,我們(men) 可以采用多學科的方法幫助患者,讓他們(men) 生活得更長久,更有尊嚴(yan) ,更有質量。”
中國康複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副主任醫師郭誌華建議,在患者康複過程中,家屬也要更好照顧好自己,這樣才有能量、有精力更好地照顧病人,患者和家屬的積極心理也非常重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