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焦點訪談:聚焦兩會 砥礪奮進 行穩致遠

發布時間:2022-03-08 09:21: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會(hui) 議的一項重要議程就是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關(guan) 乎全局發展的關(guan) 鍵數字:5.5%左右,今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預期增長目標。而“穩”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關(guan) 鍵詞。那麽(me) ,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出於(yu) 什麽(me) 樣的考慮設定的?在新的關(guan) 鍵節點召開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還聚焦哪些重點工作?我們(men) 怎麽(me) 才能實現這個(ge) “穩”字?我們(men) 來聽聽代表、委員怎麽(me) 說。

  報告首先回顧了2021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工作,分析了當前我們(men) 麵臨(lin) 的經濟形勢,並對2022年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報告指出,一年來,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內(nei) 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

  全國人大代表冷友斌說:“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的大環境下,我們(men) 的經濟增速位於(yu) 世界前列,這讓我們(men) 對經濟發展充滿了信心。尤其是報告中強調,2022年要大力抓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進一步強調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穩定保障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向社會(hui) 傳(chuan) 遞了國家增強發展的韌性、穩定社會(hui) 大局的決(jue) 心和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丁列明說:“在如此複雜充滿挑戰的背景形勢下,黨(dang) 中央作為(wei) 主心骨帶領全國人民砥礪奮進,在各方麵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特別是如期實現了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創造了可以載入曆史史冊(ce) 的成績,讓我們(men) 感到非常自豪。”

  2021年,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人民,沉著應對百年變局與(yu) 世紀疫情,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我國GDP總量超過110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1%,人均GDP連續第三年超過1萬(wan) 美元。

  全國政協委員王一鳴說:“我們(men) 現在經濟總規模差不多比日、德、英、法四國總和還要多,第二大經濟體(ti) 的地位更加鞏固。而且綜合國力、社會(hui) 生產(chan) 力都進一步提高,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也會(hui) 進一步增大。”

  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69萬(wan) 人,達到了1100萬(wan) 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比上年上漲0.9%,低於(yu) 3%左右的預期目標……包括經濟增長等指標在內(nei)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22項量化指標任務全部完成。

  全國政協委員卞誌良說:“2021年,我們(men) 全麵實現經濟增速、就業(ye) 、居民收入、居民消費價(jia) 格等主要預期目標,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這樣的成績是非常難得的。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動力足、潛力大,繼續保持了長期向好、穩中有進的積極態勢。”

  這樣一份經濟增長的“成績單”,含金量到底有多足?體(ti) 現了中國經濟怎樣的韌性?我們(men) 把時間拉長一些,用數據來說話。

  2017—2021年,去掉疫情衝(chong) 擊帶來的特殊基數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速放慢了腳步。但速度早已不是我們(men) 追求的第一目標,這條曲線背後,人們(men) 能觀察到更多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這五年,中國經濟總量從(cong) 83萬(wan) 億(yi) 上升到114萬(wan) 億(yi) ,穩居世界第二。

  這五年,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三大產(chan) 業(ye) 中,吸納就業(ye) 能力很強的服務業(ye)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位居榜首。

  這五年,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在70%以上,2021年達到79.1%,成為(wei) 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這五年,高技術產(chan) 業(ye) 增長較快;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網絡購物、遠程醫療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各行業(ye) 的增速排名中,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居於(yu) 首位,成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這五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從(cong) 17606億(yi) 元上升到27864億(yi) 元,增加了一萬(wan) 億(yi) 元以上。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的排名從(cong) 2017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王一鳴說:“隨著經濟體(ti) 量擴大,超過100萬(wan) 億(yi) ,底盤很大,所以說增速放緩也是符合規律的。但是要看到,在增速放緩的同時,中國經濟的結構和發展質量也在明顯改善。第一個(ge) 是中國的科技創新地位、能力都在明顯上升;第二個(ge) 標誌性領域是數字經濟異軍(jun) 突起;第三個(ge) 是綠色轉型。”

  肯定成績的同時,報告也分析了我們(men) 麵臨(lin) 的問題和挑戰。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中國經濟發展也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時,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字同樣成為(wei) 關(guan) 鍵詞。

  穩字當頭,首先要穩增長。報告提出,2022年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為(wei) 5.5%左右。

  王一鳴說:“中央提出的預期目標跟今年的就業(ye) 預期目標是基本吻合的。今年光大學畢業(ye) 生就是1076萬(wan) ,要解決(jue) 這麽(me) 大規模的就業(ye) 問題,經濟增速也需要穩定在相應水平上,這個(ge) 目標也是符合現階段中國潛在增長水平的。” 

  經濟增速以外,報告還提出了今年發展的一係列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城鎮新增就業(ye) 1100萬(wan) 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全年控製在5.5%以內(nei) ;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等等。那麽(me) ,如何保證這些目標能順利實現呢?報告針對2022年的主要工作進行了部署。

  全國人大代表徐諾金說:“今年報告很大的突破,就是改革和創新相結合,過渡性的應急措施安排跟製度性的優(you) 化完善相配合。對中小銀行來說,就是提出了產(chan) 權的根本問題,提出了公司治理結構完善的根本性問題,提出了宏觀調控和監管措施的優(you) 化問題。關(guan) 鍵問題抓得準,措施出台準。”

  在重點工作任務中,從(cong) 宏觀政策到深化改革,有多項舉(ju) 措都圍繞穩市場主體(ti) 、保就業(ye) 。

  目前,我國市場主體(ti) 已經突破1.5億(yi) 戶,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小微企業(ye) ,疫情以來受衝(chong) 擊較大。今年,我國將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減稅與(yu) 退稅並舉(ju) 。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wan) 億(yi) 元。同時還要通過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nei) 生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曾光安說:“今年減稅退稅政策中,總額達到了2.5萬(wan) 億(yi) ,其中1萬(wan) 億(yi) 是繼續堅持減稅政策,1.5萬(wan) 億(yi) 的退稅也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增加了大量的現金流,從(cong) 而降低了中小微企業(ye) 的銀行貸款和現金改善,極大地促進了企業(ye) 的經營質量和運營效率的提升。”

  開門“穩”,但同樣也要強調“進”。保住上億(yi) 市場主體(ti) 的同時,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鞏固壯大實體(ti) 經濟根基同樣是今年工作的重點。報告提出加強基礎研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並加大了對企業(ye) 創新的激勵力度,以促進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

  全國人大代表王威東(dong) 說:“過去十幾年時間,花了幾十億(yi) 來研發創新藥,而且去年3月份之前,我們(men) 沒有任何銷售收入,就這麽(me) 硬扛過來了。為(wei) 什麽(me) 要這麽(me) 做呢?現在有很多病人期待著創新藥來救命。現在國家的政策這麽(me) 好,支持企業(ye) 研發創新,我們(men) 一定會(hui) 堅定走下去,我們(men) 充滿信心。”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動力不足,而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已經突破1.2萬(wan) 美元,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是穩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今年,如何讓這個(ge) 引擎的動力更加強勁?報告提出,要堅定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推動消費持續恢複。並從(cong) 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發展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等方麵作了具體(ti) 部署。

  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hui) 送出一份分量十足的民生“大禮包”。今年,從(cong) 教育公平到社會(hui) 保障,從(cong) 養(yang) 老服務到嬰幼兒(er) 的養(yang) 育負擔,從(cong) 住房需求到精神、文化、生活等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都在這份“大禮包”裏得到了回應。

  全國人大代表秦和說:“民生舉(ju) 措中有很多都讓我印象深刻,比如就業(ye) ,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ye) ,繼續實施優(you) 惠政策,對就業(ye) 中的重點群體(ti) ,比如高校畢業(ye) 生提出不斷線服務,比如對“一老一小”群體(ti) 的保障等等。這些政策既強調紓困兜底,又強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是實實在在的,大大提升了民眾(zhong) 的幸福感。”

  此外,報告還針對大力抓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平穩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工作進行了部署。在各項工作任務中,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主線始終貫穿其中。

  全國人大代表陳愛蓮說:“我們(men) 擁有核心技術,並沒有“卡脖子”,但是在高科技產(chan) 業(ye) 人才緊缺方麵受到了影響。訂單很多,但生產(chan) 出來要等到兩(liang) 年以後。現在國家在推動高技能人才培育方麵出台了很多措施,確實抓到了痛點。作為(wei) 企業(ye) 本身也要去花很多精力,外麵引進和內(nei) 部培養(yang) ,培養(yang) 出高技能人才,才能使企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是我們(men) 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的第一次兩(liang) 會(hui) ,任務重大。綜合研判國內(nei) 外形勢,今年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爬坡過坎。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越要真抓實幹。在“十四五”關(guan) 鍵之年,按照黨(dang) 中央部署要求,“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優(you) 異成績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