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如何解決好吃飯問題?三個指標築牢糧食安全基石

發布時間:2022-03-08 09:42: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新建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提請大會(hui) 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對2022年如何解決(jue) 好吃飯問題這個(ge) 頭等大事進行了部署,並給出明確的數字指標,確保把14億(yi) 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吃飯問題”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著墨頗多的一個(ge) 重點,而這三個(ge) 指標作為(wei) 其中的重要內(nei) 容,受到代表委員和業(ye) 界專(zhuan) 家們(men) 的關(guan) 注。他們(men) 表示,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關(guan) 鍵在於(yu) 要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明確的數字指標有助於(yu) 推動各項政策和工作落地,有效保障糧食安全。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指出,2021年,雖然受到疫情、災害天氣等不利因素影響,但我國糧食產(chan) 量仍然達到1.37萬(wan) 億(yi) 斤,創曆史新高,且糧食產(chan) 量已連續7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但也要看到,我國糧食供求中長期仍是緊平衡態勢。由於(yu) 人多地少,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糧食增麵積、提產(chan) 量的難度越來越大。

  “中國14億(yi) 多人口,每天就要消耗70萬(wan) 噸糧、9.8萬(wan) 噸油、192萬(wan) 噸菜和23萬(wan) 噸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說。

  要滿足如此龐大的需求,必須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唐仁健表示,每年的糧棉油糖菜播種麵積大概穩定在23億(yi) 至24億(yi) 畝(mu) ,如果按1.3的複種指數倒推計算,耕地必須保持在18億(yi) 畝(mu) ,這是底線。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表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嚴(yan) 守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這是作為(wei) “長牙齒”的硬措施來體(ti) 現的。

  “不是我們(men) 的糧食不夠吃,而是我們(men) 的需求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重視糧食安全。”朱啟臻表示,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上,我們(men) 飯碗裏邊要裝中國人自己的糧食,這是我們(men) 的國情所決(jue) 定的。

  針對一些地區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等問題,唐仁健表示,將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劃好三條控製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任務逐級分解下達,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責任書(shu) ,實行嚴(yan) 格考核、一票否決(jue) 、終身追責。

  不但要管數量,還要提質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中低產(chan) 田改造,新建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區。加大黑土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利用力度。

  “2021年在全國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1億(yi) 畝(mu) ,今年將新建1億(yi) 畝(mu) ,這樣高標準農(nong) 田的數量就達到10億(yi) 畝(mu) ,能確保1萬(wan) 億(yi) 斤糧食的生產(chan) 能力。”唐仁健說,要落實利用的優(you) 先序,耕地主要用於(yu) 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nong) 產(chan) 品及飼草飼料生產(chan) ,永久基本農(nong) 田重點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高標準農(nong) 田原則上全部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

  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教授程國強表示,除了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外,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還要重視提高農(nong) 民積極性。

  2021年,對種糧農(nong) 民一次性發放200億(yi) 元補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保障化肥等農(nong) 資供應和價(jia) 格穩定”“給種糧農(nong) 民再次發放農(nong) 資補貼”等措施,有助於(yu) 進一步實現讓農(nong) 民種糧有利可圖的目標要求。

  “要加大對種糧農(nong) 民的支持力度,提高農(nong) 戶收入預期和種糧積極性,讓農(nong) 業(ye) 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全國政協委員張占斌建議,設立專(zhuan) 項種糧扶持基金,穩步提升農(nong) 業(ye) 補貼,完善主要糧食品種價(jia) 格支持政策,建立穩定的適度規模經營補貼增長機製,讓種糧農(nong) 民切實得到實惠。

  除了“藏糧於(yu) 地”之外,“藏糧於(yu) 技”也是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ge) 重點,其中包括加快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攻關(guan) 和推廣應用、提高農(nong) 機裝備水平、提升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防控和動植物疫病防治能力等內(nei) 容。

  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建議,促進涉農(nong) 平台融合,建立平台梯次培育機製,補齊種業(ye) 等平台基礎短板。同時,鼓勵農(nong) 機研發平台大聯合,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綜合機械化率,賦能機械強農(nong) 。進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員雙向選擇機製,強化平台基地與(yu) 農(nong) 民利益聯結機製,賦能農(nong) 民增收。

  全國人大代表魏德東(dong) 認為(wei) ,要加快發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大力培育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依靠適度規模化經營推動農(nong) 業(ye) 綠色高效發展,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chan) 能力。

  多位代表委員都表達了對糧食安全工作的關(guan) 注。他們(men) 表示,確保糧食安全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推動土地、科技、農(nong) 民、社會(hui) 等多方麵凝聚合力。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