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專家學者看兩會】穩住重點群體就業,抓住穩定就業基本盤的“牛鼻子”

發布時間:2022-03-10 09:30:00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何勤,李曉曼,毛宇飛,李競博,李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經濟社會(hui) 發展政策研究基地)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31次提及“就業(ye) ”,可見“就業(ye) ”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要提質加力、落實落細穩就業(ye) 舉(ju) 措,這些要求都向我們(men) 傳(chuan) 遞著強烈的“穩就業(ye) 、擴就業(ye) ”的信號和決(jue) 心。

  政府工作報告中釋放“穩就業(ye) 、擴就業(ye) ”的政策信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穩就業(ye) 、擴就業(ye) ”方麵釋放出“政策取向上繼續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程度上提質加力,執行上落實落細穩舉(ju) 措,發力點上著力穩市場主體(ti) 保就業(ye) ”的政策取向和政策信號。

  一是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財稅、金融等政策都要圍繞就業(ye) 優(you) 先實施,加大對企業(ye) 穩崗擴崗的支持力度。各類專(zhuan) 項促就業(ye) 政策要強化優(you) 化,對就業(ye) 創業(ye) 的不合理限製要堅決(jue) 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ye) 。

  二是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要提質加力。著力穩市場主體(ti) 保就業(ye) ,使用1000億(yi) 元失業(ye) 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要實現2022年城鎮新增就業(ye) 1100萬(wan) 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ye) 率控製在5.5%以內(nei) ,強化穩崗擴就業(ye) 政策落實。

  三是落實落細穩就業(ye) 舉(ju) 措。延續執行降低失業(ye) 和工傷(shang) 保險費率等階段性穩就業(ye) 政策。尤其強調穩住和擴大重點群體(ti) 的就業(ye) ,如高校畢業(ye) 生,退役軍(jun) 人,農(nong) 民工,殘疾人、零就業(ye) 家庭成員就業(ye) ;並要求在雙創、靈活就業(ye) 、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公共就業(ye) 服務等方麵進一步強化相關(guan) 舉(ju) 措。使用1000億(yi) 元失業(ye) 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yang)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

  四是“放水養(yang) 魚”,著力穩市場主體(ti) 保就業(ye) 。企業(ye) 是承載著數億(yi) 人就業(ye) 創業(ye) 的市場主體(ti) ,是參與(yu) 高質量發展以及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主體(ti) 。報告中多次提及增加市場主體(ti) 活力,尤其是重點關(guan) 注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這傳(chuan) 遞出很重要的信號。當前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生產(chan) 經營困難,穩就業(ye) 任務麵臨(lin) 更加艱巨的挑戰,在今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放水養(yang) 魚”,繼續通過減稅降費助企紓困,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強調減稅降費力度隻增不減,以穩定市場預期,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顯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場信心。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wan) 億(yi) 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wan) 億(yi) 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ye) 。中央財政將加大對地方財力支持,補助資金直達市縣,確保退稅減稅這項關(guan) 鍵性舉(ju) 措落實到位,為(wei) 企業(ye) 雪中送炭,助企業(ye) 煥發生機,激發承載著數億(yi) 人就業(ye) 創業(ye) 的上億(yi) 市場主體(ti) 活力。

  實現重點群體(ti) 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就業(ye) 是“六穩”“六保”的關(guan) 鍵任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也是最大的民生和社會(hui) 穩定之基。當前及未來,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複蘇動力不足,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不確定,國內(n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任務重以及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就業(ye) 將麵臨(lin) 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要解決(jue) 好就業(ye) 問題,重點人群是關(guan) 鍵,嚴(yan) 峻的就業(ye) 壓力,主要就集中在重點人群身上,深入推進重點群體(ti)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就抓住了穩定就業(ye) 基本盤的“牛鼻子”。做好重點群體(ti) 的就業(ye) 工作,應分類研判重點群體(ti) 的就業(ye) 問題,聚焦解決(jue) 重點群體(ti) 的就業(ye) 重點、難點和風險點,為(wei) 重點群體(ti) 提供“精準”政策支持。

  一是著力推動高校畢業(ye) 生“穩就業(ye) 、擴就業(ye) 、就業(ye) 提質”。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ye) 生人數逐年增多,2022年預計大學畢業(ye) 生人數為(wei) 1076萬(wan) 人,再創曆史新高。同時,新時期高校畢業(ye) 生的群體(ti) 特征、就業(ye) 訴求、就業(ye) 預期以及就業(ye) 選擇行為(wei) 發生了很大變化,該群體(ti) 的就業(ye) 問題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好不好,優(you) 不優(you) ”的問題。而以高校畢業(ye) 生為(wei) 代表的人力資本的配置以及人力資本素質提升,是解決(jue) 我國“卡脖子”問題的關(guan) 鍵,也是創新的重要源泉,為(wei) 此,首先要著力解決(jue) 大學生群體(ti) 就業(ye) 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其次針對“慢就業(ye) ”“新就業(ye) 形態靈活就業(ye) ”等新現象,提供更多的政策工具。

  二是關(guan) 注城鎮青年群體(ti) 就業(ye) 價(jia) 值觀,減少失業(ye) 風險。一方麵,2021年9月,我國城鎮青年群體(ti) (16-24歲)的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14.6%,遠遠高於(yu)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4.9%。城鎮青年群體(ti) 失業(ye) 率相對高,脆弱性大,易引發社會(hui) 風險,影響社會(hui) 穩定。另一方麵,城鎮青年群體(ti) 自身就業(ye) 觀念較為(wei) 被動,製約了青年參與(yu) 就業(ye) 的意願,導致其勞動參與(yu) 率下降。鼓勵探索職業(ye) 教育的反失業(ye) 作用,倡導“蓄能期”理念,鼓勵城鎮青年有效利用未就業(ye) 空檔期,實現就業(ye) 能力的階段性賦能。通過家庭、社會(hui) 、學校協同引導城鎮青年就業(ye) 價(jia) 值觀,引導該群體(ti) “有業(ye) 就、就好業(ye) 、成事業(ye) ”。提供與(yu) 城鎮青年群體(ti) 特征匹配的就業(ye) 崗位以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和精準度。充分利用社區渠道路徑,由社區提供部分經費資助和項目幫扶,鼓勵從(cong) 事自雇性或靈活性工作。

  三是不斷完善退役軍(jun) 人群體(ti) 安置製度,促進市場化就業(ye) 。該群體(ti) 主要有兩(liang) 種就業(ye) 方式,一是義(yi) 務兵和普通士官群體(ti) ,其就業(ye) 以自主擇業(ye) ,自主就業(ye) 為(wei) 主。二是達到一定服役年限的士官和有特殊立功表現或因公致殘、因戰致殘的群體(ti) ,其就業(ye) 以安置方式為(wei) 主。針對這一群體(ti) 的就業(ye) 特點,重點應緊緊抓住義(yi) 務兵和普通士官群體(ti) 自主擇業(ye) 困難以及特殊貢獻群體(ti) 的就業(ye) 安置補償(chang) 及就業(ye) 質量提升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性問題。

  四是促進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群體(ti) 擴容提質。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是解決(jue) 農(nong) 民就業(ye) 困難的有效方式,對促進農(nong) 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義(yi) 。但當前,農(nong) 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ye) 壓力更大,能力不足,且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仍存在一定困難,因此要明確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群體(ti) 在新時期麵臨(lin) 的潛在就業(ye) 難點、失業(ye) 風險和提質痛點,著力解決(jue) 這一群體(ti) 擴容、提質問題。民營經濟的發展能夠創造出大量的非農(nong) 就業(ye) 機會(hui) ,是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出口,促進相關(guan) 就業(ye) 服務和技能培訓體(ti) 係進一步完善是促進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就業(ye) 、緩解就業(ye) 壓力的重要途徑。

  五是幫扶困難就業(ye) 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福利經濟學認為(wei) ,社會(hui) 福利水平高低取決(jue) 於(yu) 社會(hui) 中最弱勢群體(ti) 的福利水平高低。社會(hui) 總體(ti) 就業(ye) 充分性與(yu) 就業(ye) 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社會(hui) 中就業(ye) 弱勢群體(ti) 的就業(ye) 機會(hui) 、就業(ye) 工資、社會(hui) 保障等。保障住困難就業(ye) 重點群體(ti) ,就堅守住了就業(ye) 底線。要聚焦解決(jue) 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是建立困難群體(ti) 的就業(ye) 幫扶機製。二是保障困難群體(ti) 基本就業(ye) 需求。首先是脫貧人口穩定就業(ye) ,防止返貧。其次是殘疾人就業(ye) 援助與(yu) 精細化服務。2020年我國殘疾人就業(ye) 規模達到862萬(wan) 人,無論是城鎮還是農(nong) 村的殘疾人就業(ye) 量實現了持續的、穩定的增加,但目前仍未能實現充分就業(ye) 。再次是零就業(ye) 家庭就業(ye) 權益保障,其核心是促進零就業(ye) 家庭再度進入勞動力市場。可通過探索數字人民幣補貼,降低領取失業(ye) 救濟金的程序性限製門檻;擴大發放消費券和抵扣券等補貼政策規模,采用數字人民幣方式對零就業(ye) 家庭和失業(ye) 人口一次(或若幹次)發放較大規模收入補貼等,擴大失業(ye) 救濟的民生托底作用。同時,通過提供靈活多樣的技能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多種方式,對零就業(ye) 家庭實行托底安置,確保零就業(ye) 家庭實現動態清零。

  推動實現重點群體(ti) 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ye) ,是“穩就業(ye) 、擴就業(ye) ”的關(guan) 鍵,也是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的現實基礎。在新發展階段應全麵把握我國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可能麵臨(lin) 的重大挑戰,按照“分類幫扶、因人施策、精準精細”的原則,進一步落實相關(guan) 就業(ye) 保障機製,這樣穩住就業(ye) 基本盤的“牛鼻子”就牽住了。

  【文章係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人工智能對勞動力市場的衝(chong) 擊及勞動者知識技能轉換應對研究”(19AGL025)研究成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