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穩健有效宏觀政策熨平經濟波動

發布時間:2022-03-22 10:0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作者:周躍輝(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2022年的中國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並強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可以說,這是我國經濟發展在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之下,貫徹落實“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的必由之路,有利於(yu) 為(wei) 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支撐。

  從(cong) 需求方麵看,居民消費受局部散發疫情持續擾動,投資穩定增長麵臨(lin) 一些要素製約;從(cong) 供給方麵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仍有一些堵點卡點,企業(ye) 綜合成本上漲壓力依然存在,下遊中小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麵臨(lin) 困難;從(cong) 預期方麵看,全球疫情走勢存在很大變數,經濟運行存在不確定性,市場預期和企業(ye) 信心出現一定波動。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麵對複雜環境,要提高宏觀調控前瞻性和針對性,統籌處理好跨周期調節和逆周期調節。

  宏觀經濟學經典理論認為(wei) ,一個(ge) 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呈現出此起彼伏、周而複始的有規則的運動軌跡,經濟繁榮時期表現為(wei) 波峰,經濟衰退期表現波穀,也就是我們(men) 通常所講的“經濟周期”。凱恩斯的經典著作《就業(ye) 、利息和貨幣通論》指出,經濟在經曆了蕭條和複蘇之後,又進入繁榮階段。到了繁榮後期,當資本邊際效率重新崩潰時,危機又會(hui) 突然發生。這就是經濟周期。雖然理論界對一個(ge) 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究竟是否存在周期還存在爭(zheng) 議,但通過適當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熨平經濟波動,已經成為(wei) 大多數經濟學家的共識。

  所謂“跨周期調節”是指實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或稱為(wei) 總需求管理政策)時,並不局限於(yu) 某一個(ge) 經濟周期,而是從(cong) 數個(ge) 經濟周期的角度來施策,以達到熨平經濟波動的目的;而“逆周期調節”則是指一國政府從(cong) 一個(ge) 經濟周期的角度,綜合使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穩定政策,以平抑短期經濟波動,從(cong) 而實現經濟的短期平穩運行。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要實現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機結合,應做好三個(ge) 方麵的重點工作:

  第一,綜合實施跨年度政策。財政部的數據表明,2021年四季度發行的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主要在2021年年底和2022年年初使用,與(yu) 2022年發行的專(zhuan) 項債(zhai) 形成“1+1>2”疊加效應,這是綜合實施跨年度政策的典範。此外,振作工業(ye) 經濟運行、減稅降費、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等政策將在2021年年底至2022年發揮作用,充分體(ti) 現跨周期調節要求。當然,謀劃2022年的經濟工作,還要著眼2023年,著眼“十四五”時期甚至更長時期,提前做好準備,推動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政策早出台、早落地、早見效。

  第二,強化政策的集成效應。麵對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們(men) 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的部署要求,切實加強政策統籌協調,強化政策預研儲(chu) 備,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一方麵,要加強財政政策與(yu) 貨幣政策協調聯動,推動財政、貨幣、就業(ye) 政策和產(chan) 業(ye) 、投資、消費、社會(hui) 、環保、區域等政策形成係統集成效應;另一方麵,要積極做好政策出台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評估,及時出台有利於(yu) 穩定經濟運行的政策、有利於(yu) 激活力增動力的改革舉(ju) 措,慎重出台有收縮效應的政策。

  第三,加強政策工具箱的儲(chu) 備工作。貨幣政策方麵,一是繼續用好專(zhuan) 項再貸款政策;二是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支持作用;三是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銀行的支持作用;四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整體(ti) 市場利率下行。財政政策方麵,可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可考慮繼續發行特別國債(zhai) ,增加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此外,要繼續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加快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和使用,加緊做好重點項目前期準備和建設工作。

  概而言之,“跨周期調節”的“跨”體(ti) 現在政策跨年度安排上,“逆周期調節”的“逆”體(ti) 現在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反作用上,就是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總需求管理政策工具,做到跨周期和逆周期調控政策有機結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