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急診等非必要不封控,更好守護人們的健康
作者:張田勘
國家衛健委近日再次強調,疫情防控期間,要著力保障封控區和管控區居民的正常醫療服務需求,特別是需要規律性治療的腫瘤放化療、血液透析患者以及急危重症患者、孕婦、老年人、兒(er) 童等特殊人群。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特別是不得以有沒有核酸檢測結果作為(wei) 推諉、拒絕、延誤治療的理由,各個(ge) 醫院要在搶救室、手術室、病房設立緩衝(chong) 區,在核酸檢測結果不明的情況下收治急需接受治療的患者。作為(wei) 對這一要求的響應,3月26日上午召開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表示,對急診、發熱門診、透析室、手術室、重症監護室、孕婦分娩室等,“非必要不封控”,建立健全備用區域應急預案,設立緩衝(chong) 病房和緩衝(chong) 區域。
疫情防控與(yu) 急診等救治原本就是同一個(ge) 目標——救人於(yu) 危難,治人於(yu) 病痛,挽生命於(yu) 將逝。以封控為(wei) 理由把病人拒之醫院之外,既有違醫學的倫(lun) 理和目標,也有違輕重緩急原則。疫情防控是一個(ge) 長期任務,在時間上有緩衝(chong) 的餘(yu) 地。而急診既事關(guan) 個(ge) 體(ti) 的健康,如果不能急診急救可能危及生命,如急性心梗阻和腦梗阻,以及急性胰腺炎、闌尾炎等。還有一些患有基礎病的病人,如血液透析患者、癌症病人,雖然並不需要急診,但需要日常的治療和護理,否則也會(hui) 危及生命。此前,個(ge) 別醫療機構的急診等部門接診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後暫停服務,給患者正常就醫造成諸多不便。
做好疫情防控與(yu) 醫療服務並不矛盾,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最好的途徑就是科學和精準防控,最大限度減少疫情防控對公眾(zhong) 正常就醫的影響。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需要采取科學、規範、合理的防控措施,不能因疫情處置對醫療機構一關(guan) 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哪怕新冠肺炎陽性病人因其他疾病求治,醫護人員在做好防護的同時,為(wei) 病人做手術或治療,真正踐行治病救人的目標,也體(ti) 現人道主義(yi) 的精髓。這種情況在艾滋病救治中也得到體(ti) 現。
在信息時代,對同時滿足疫情防控人和滿足人們(men) 求醫問藥的要求也提供了方便。醫療機構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診療的優(you) 勢,滿足人們(men) 日常看病診療用藥的需求。通過網絡,也能精準了解有特殊診療需求的患者的情況,並把需求精準對接到社區與(yu) 相應的醫療機構,解決(jue) “一出一進”問題,讓有看病需求的居民能夠出得了小區的門,進得去醫院的門。
總之,“非必要不封控”是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但願這樣的措施能在全國各地醫院實施,從(cong) 而更好守護人們(men) 的健康和生命。(張田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