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知識產權保護與開發這十年:知識產權治理體係在數字化引領下走向縱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2021年,全國首個(ge) “版權AI智審”係統在浙江省紹興(xing) 市柯橋區啟用,標誌著花樣版權保護進入AI時代。浙江雅琪諾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旗近日將一批新設計的花型交到區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申請作品登記證書(shu) 。
柯橋是我國紡織重鎮,紡織品麵料花樣版權是柯橋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核心。“版權AI智審”係統實現了數據共享,係統數據庫中有10萬(wan) 多張省版權局登記的美術作品,通過“一圖一ID”管理,讓每塊布都能“說話”。
“在這裏,我感到尊重知識、尊重原創的新氣象!”王旗對記者說,“花型AI比對後,那些仿冒售賣的侵權樣品,可通過司法行政線下協同簡易維權要求快速下架。”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chan) 權就是保護創新。浙江以數字化引領,打通知識產(chan) 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推進知識產(chan) 權治理體(ti) 係係統性重塑、治理能力全方位躍升,高水平打造保護最嚴(yan) 、創造最活、生態最優(you) 的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先行省。
1.互聯網法院,率先探索信息科技與(yu) 司法融合
沒有原告席和被告席,審判席對麵隻有三塊大屏幕。屏幕中,原告與(yu) 被告相隔千裏,一個(ge) 在北京,一個(ge) 在杭州,他們(men) 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與(yu) 庭審。不久前,杭州互聯網法院“隔空”開庭了一場知識產(chan) 權保護官司。
這起案件中,原告經製作人授權取得了“為(wei) 愛充電”短視頻模板相關(guan) 著作權權利,被告在某商業(ye) 網絡客戶端中上傳(chuan) 了該模板。案件爭(zheng) 議點在於(yu) ,涉案視頻模板是否具有獨創性,受著作權法保護。最終杭州互聯網法院判決(jue) :被告立即停止在其網絡客戶端中提供涉案短視頻模板,並賠償(chang) 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6萬(wan) 元。
“此認定的意義(yi) 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解決(jue) 個(ge) 案需要,更為(wei) 目前蓬勃發展的短視頻行業(ye) 版權保護亮明了態度。”杭州互聯網法院互聯網審判第二庭審判員張翀說。
互聯網如今深刻改變著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網絡知識產(chan) 權案件層出不窮,如何用互聯網方式治理互聯網空間?
作為(wei) 中國互聯網司法治理的先行者,我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悄然走過了4年多時間的探索之路,見證了互聯網上公正與(yu) 效率的互聯互通:打造首個(ge) 全流程在線訴訟平台,讓當事人打官司“一次都不用跑”;上線首個(ge) 異步審理模式,讓開庭審理“24小時不打烊”;啟動首個(ge) 大數據深度運用電子送達平台、首個(ge) 電子證據平台、首個(ge) 司法區塊鏈……
“網速測評案”“微信群控案”“懶人聽書(shu) 案”“平台抽獎算法商業(ye) 秘密案”……大到新業(ye) 態的商業(ye) 競爭(zheng) ,小到網民的個(ge) 人行為(wei) ,杭州互聯網法院的一個(ge) 個(ge) 判例給出了價(jia) 值判斷和行為(wei) 指引。
“互聯網法院既是應用數字技術於(yu) 司法審判、賦能社會(hui) 治理的實踐者,又是保護數據資源、構築公平安全數據利用秩序的探索者。”華東(dong) 政法大學教授高富平說。
通過深度運用、迭代更新,杭州互聯網法院相關(guan) 技術、平台正從(cong) 庭審輔助工具變為(wei) 治理方案。從(cong) 2017年8月18日成立到2021年底,該院共受理涉網案件45799件(不含訴前調解、司法確認和執行案件)、審結45269件,在線審理適用率99.03%,開庭平均用時21分鍾,較傳(chuan) 統模式節約五分之三。
“互聯網司法新模式在提升知識產(chan) 權審判效能、保障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麵作用日益呈現。”杭州互聯網法院院長洪學軍(jun) 說。杭州互聯網法院在持續推進互聯網司法改革的同時,積極探索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新機製,為(wei) 激發數字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2.集成改革,強化知識產(chan) 權全鏈條保護
在浙江采訪,遇到的兩(liang) 家企業(ye) 負責人不約而同點讚“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
——義(yi) 烏(wu) 市一家公司不久前在“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係統提交專(zhuan) 利行政裁決(jue) 請求。根據被請求企業(ye) 的注冊(ce) 地址,係統自動分流。義(yi) 烏(wu)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當天立案受理後,決(jue) 定線上口審,並向雙方當事人在線發送口審通知書(shu) 。五天後完成線上口審,次日行政裁決(jue) 決(jue) 定書(shu) 線上送達。
——寧波市一家外貿企業(ye) 產(chan) 品在美國涉嫌專(zhuan) 利侵權,被美國權利人訴至地方法院,“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第一時間向企業(ye) 推送涉訴短信。企業(ye) 知情後,通過“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的“我要援助”場景,在線對接了國家海外知識產(chan) 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寧波分中心獲取案情、獲得指導。
長期以來,知識產(chan) 權獲權周期長、價(jia) 值評估難、維權援助難等困境,製約著企業(ye) 創新熱情。近年來,浙江用數字化改革手段,破解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堵點難點,事關(guan) 知識產(chan) 權的一係列問題,正在迎刃而解。
打開“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界麵,“一窗口統辦、一平台交易、一鏈條保護、一站式管理、一體(ti) 化服務”五個(ge) 應用場景呈現在眼前。以數據串起的信息流,正為(wei) 產(chan) 業(ye) 構築堅實的保護牆。
圍繞知識產(chan) 權保護難題,浙江省在全國率先打造專(zhuan) 利行政裁決(jue) 網上辦案係統,一地不跑、區塊鏈全程固證,對於(yu) 當事人來說,辦案周期和維權成本的有效壓減,為(wei) 維權道路實現了“疏堵”。與(yu) 此同時,該應用打通了省行政執法辦案係統、浙江法院網等係統,新建在線裁決(jue) 、調解、維權援助等場景,實現了知識產(chan) 權協同保護。
“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做的不止於(yu) 此。據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通過一個(ge) “一屏感知”的駕駛艙、一個(ge) 知識產(chan) 權綜合數據庫和一張行業(ye) 分布表,這個(ge) 應用將知識產(chan) 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全鏈條進行了貫通。最新數據顯示,累計注冊(ce) 用戶6.49萬(wan) 家,訪問量262萬(wan) 次。
知識產(chan) 權凝聚於(yu) 社會(hui) 各領域各行業(ye) ,管理牽涉到各層級、各部門。“‘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覆蓋公、檢、法、版權等16個(ge) 部門,34項知識產(chan) 權保護核心業(ye) 務,集成48個(ge) 應用係統。”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從(cong) 分散到集成,從(cong) 分線到閉環,協同成為(wei) 改革的要義(yi) ,“此應用縱向貫通國家、省、市、縣、鄉(xiang) 五級平台,橫向聯通市場監管、版權、法院、農(nong) 業(ye) 、海關(guan) 等相關(guan) 部門信息,綜合集成專(zhuan) 利、商標、著作權、地理標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老字號等全門類數據。”
對於(yu) 知識產(chan) 權最重要的維權環節,該應用貫通了省法院立案係統,開設基層執法管理端2200餘(yu) 個(ge) ,入駐125家維權機構、105家調解機構,實現執法維權線上受理、立案、裁決(jue) 、調解、送達等全流程重塑。截至目前,該應用已在線辦理知識產(chan) 權各類案件2283件,行政裁決(jue) 案件平均辦案周期從(cong) 60天降至49天,調解案件從(cong) 25天降至17天。
據統計,2021年,浙江省受理專(zhuan) 利糾紛案件17035件,涉案案值約1.3億(yi) 元;全省辦理商標違法案件4557件,涉案案值約1.2億(yi) 元,移送司法機關(guan) 330件;行政保護案件平均辦理周期縮短30%,重點海外知識產(chan) 權案件指導率達98%。
3.激勵創新,暢通高價(jia) 值運用渠道
作為(wei) 專(zhuan) 利權人,浙江理工大學教授吳震宇一直試圖轉讓專(zhuan) 利。他的發明專(zhuan) 利是“一種適用於(yu) 三維編織捆綁紗控製的攜紗器及反饋係統”,應用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自2017年申報成功後,這項專(zhuan) 利便長時間“躺”在實驗室裏。
近段時間,情況終於(yu) 有了轉機。依據新專(zhuan) 利法,浙江探索實施專(zhuan) 利轉化專(zhuan) 項計劃,完善專(zhuan) 利轉化供需對接渠道,強化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運用。“依照這一製度,我的專(zhuan) 利不僅(jin) 能夠激活,還能在企業(ye) 設備升級中派上用場,前期研發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吳震宇說。
很快,湖州一家紡織機械公司的負責人找上門,“經過初步對接,吳教授專(zhuan) 利中涉及的裝置可直接替換現有織機的經紗架,有效解決(jue) 我們(men) 麵臨(lin) 的難題。”雙方一拍即合,眼下正利用此項專(zhuan) 利聯手試製樣機。“據測算,該專(zhuan) 利有望為(wei) 企業(ye) 帶來年產(chan) 值30%以上的增長。”
“沉睡”的閑置專(zhuan) 利被喚醒以後,如何更好地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2021年10月,浙江實施優(you) 惠政策,首批379件開放許可專(zhuan) 利在許可期限內(nei) 不向企業(ye) 收取任何許可費用。專(zhuan) 利的單次許可期限1年起步,最長可達5年,從(cong) 而確保企業(ye) 有充足時間投入專(zhuan) 利二次研發和產(chan) 品試驗,最終形成市場化產(chan) 品。
不僅(jin) 如此,在浙江,知識產(chan) 權變現變得越來越容易,知識產(chan) 權質押也成為(wei) 企業(ye) 融資的一方沃土。
“線上申請,線上放款,以前我們(men) 發愁的知識產(chan) 權變現竟然能這麽(me) 方便。”浙江一家新能源科技企業(ye) 負責人屈榮華這樣說。
屈榮華使用的,是“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中的一個(ge) 場景“一平台交易”。這個(ge) 場景對接了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各個(ge) 銀行可以呈現知識產(chan) 權相關(guan) 融資產(chan) 品供企業(ye) 申請。
利歐集團浙江泵業(ye) 有限公司一貫注重自主研發,是專(zhuan) 利質押融資的“常客”。不久前又以專(zhuan) 利、知識產(chan) 權混合質押,獲得2億(yi) 元貸款,補充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需求。
浙江舜浦工藝美術品股份有限公司將1項發明專(zhuan) 利、8件商標和3件係統軟件版權,以5805萬(wan) 元的評估值質押給了溫嶺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順利獲得貸款1380萬(wan) 元。這是浙江省首筆“專(zhuan) 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三合一混合質押貸款,將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快速轉化為(wei) 市場價(jia) 值。
通過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反哺”,配合財政補助扶持,更多的浙江企業(ye) 在專(zhuan) 利布局和品牌建設上加大投入,推動知識產(chan) 權的轉化,以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為(wei) 企業(ye) 融資賦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