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重“麵子”也要重“裏子”
【經濟界麵】
“麵子”是城市的風貌,“裏子”是城市的良心——
城市更新,重“麵子”也要重“裏子”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一座城市的發展,承載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65%,隨著城市建設進入存量提升階段,城市發展的主戰場也朝著更新改造逐漸轉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作為(wei) 城市發展的基礎目標”“城市發展不能隻考慮規模經濟效益,必須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市政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開展老舊建築和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再開工改造一批城鎮老舊小區,支持加裝電梯等設施,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這也為(wei) 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指明了方向。
以人為(wei) 本 民生福祉如何增進
【案例】
“我們(men) 小區裏裏外外這麽(me) 一改造,不僅(jin) 停車問題解決(jue) 了,環境也比原來好得多,現在下來遛彎兒(er) 、鍛煉的鄰居都多了!”談起自家小區最近發生的變化,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街道新居東(dong) 裏小區居民賀霞高興(xing) 地說。曾經,新居東(dong) 裏也存在環境亂(luan) 、停車難等棘手問題,但經過拆違建、增綠地、建車位等一係列老舊小區改造措施的實施,小區實現了徹徹底底地改頭換麵。
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街道辦事處天寧寺南裏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雷學娟介紹,新居東(dong) 裏小區在2020年進行了綜合改造,拆了違建、修了綠地,小區重新回到“新居”模樣。
加裝電梯,增配停車位,改造電線,配建食堂、花園、養(yang) 老托幼中心等設施……住建部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5萬(wan) 個(ge) ,加裝電梯近2萬(wan) 部,超2000萬(wan) 戶居民迎來居住環境新變化。
據悉,為(wei) 了讓百姓有更好的居住環境,老舊小區改造主要分為(wei) 三大類,一是保基本的配套設施。比如老舊小區裏和居民生活直接關(guan) 係的水、電、氣、路等市政基礎設施的維修完善以及加裝電梯、垃圾分類設施的配套等;二是在保基本的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改造中建設公共活動場地、配建停車場、活動室、物業(ye) 用房等;三是進一步完善社區的養(yang) 老、撫幼、文化室、醫療、助餐、家政、快遞、便民、便利店等設施及公共服務。
對此,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方明指出,從(cong) 老舊小區改造中,可以看出城市更新與(yu) 新建的不同,“新建”主要是增量,而“更新”則是以存量為(wei) 主。當前許多城市都有一些處於(yu) “黃金”地段卻未得到高效合理利用的老舊小區,亟須進行改造。這將對人民群眾(zhong) 居住、出行產(chan) 生極大改善,推動更好解決(jue) “大城市病”難題。
“但總體(ti) 來看,我國的老舊小區改造仍在起步階段,特別在適老化改造方麵仍然存在較大的配套缺口。”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建議,有關(guan) 部門應加大籌資力度,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的多元化籌資,同時盡快建立和完善與(yu) 城市更新相適應的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為(wei) 增進民生福祉貢獻更大力量。
完善功能 城市結構如何優(you) 化
【案例】
前段時間,27歲的葉然收到了一家位於(yu) 浙江杭州北部軟件園的公司的入職通知。入職沒幾天,他就從(cong) 附近的瓜山未來社區租到了一套月租金2000元的單身公寓。這裏不僅(jin) 上下班方便,而且冰箱、洗衣機、電視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葉然告訴記者,未來社區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數字化項目改造,不遠的未來還可以實現“5G+醫療”“5G+教育”等各類應用全覆蓋。
令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麽(me) 現代化的社區前兩(liang) 年竟然還是一個(ge) 雜亂(luan) 無章的城中村。據介紹,近幾年這片區域的周邊環境逐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發展日新月異,引來數萬(wan) 青年人才湧入。為(wei) 了解決(jue) 年輕人的居住問題,從(cong) 城中村“變身”而來的未來社區在保留原有建築和曆史文脈基礎上進行改造更新,重新梳理空間結構,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入住。
無獨有偶,位於(yu) 深圳南山的一甲村,一度被當地人稱作是“南山最落後的村莊”,泥濘難走的巷道、糟糕的排水係統和髒亂(luan) 的衛生環境是居住在村內(nei) 居民麵對的常態。中建一局一甲村綜合治理項目通過一甲村雨汙分流、強弱電整治、管道更新、道路改造和店招替換等工程,更新麵積覆蓋整個(ge) 村鎮,為(wei) 居住在一甲村的1萬(wan) 戶村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城中村的改造更新,是惠民生、促投資、擴消費、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重要舉(ju) 措,一舉(ju) 多得。”同濟大學城市更新中心主任徐磊青表示,城市的發展承載著曆史和文化的長久積澱,同時也凝結著智慧的演變和科技的發展。同時,城市更新也不同於(yu) 房地產(chan) 開發和舊城改造,需要解決(jue) 城市發展中包括產(chan) 業(ye) 、文化、環境、設施、居住等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問題。
如今,不少城市都開展了豐(feng) 富多樣的城市更新探索。在北京,創意小鎮宋莊完成了從(cong) “藝術烏(wu) 托邦”到“文創產(chan) 業(ye) 矽穀”的蝶變;在上海,崇明島水林田路的自然脈絡轉型為(wei) 千億(yi) 級長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在江蘇蘇州,古典園林搭起浸入式昆曲戲台,兩(liang) 大文化遺產(chan) 珠聯璧合;在四川成都,曾經的國營紅光電子廠廠房一躍成為(wei) 東(dong) 郊記憶音樂(le) 公園……隨著城市更新的一步步推進,不少城市空間麵貌一新,煥發出別樣的風采。
“城市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在城市更新的實踐中,要確立一種對城市更加正確、更加全麵的認知,把城市當成一個(ge) 有機生命體(ti) 來對待。”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所副所長範嗣斌表示,與(yu) 此同時,也應充分激發社會(hui) 資本的積極性,堅定不移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補齊短板 基礎設施如何完善
【案例】
2021年12月30日晚上8點30分,廣東(dong) 省廣州市白雲(yun) 區匯雅花園小區成功接通自來水,解決(jue) 了多年來的用水困擾。據悉,該小區於(yu) 20世紀90年代末建成,由於(yu) 曆史遺留問題,多年來一直抽地下水使用,不少住戶隻能自己買(mai) 桶裝水當飲用水喝。該小區業(ye) 主劉紅霞說:“通了自來水真的太方便了!之前在雨季來臨(lin) 前,我們(men) 有時甚至隻能排隊用小區的消防水,有的小孩直接在消防栓處洗澡洗頭。”
據劉紅霞回憶,匯雅花園開發之初就打著“山泉水”的概念做宣傳(chuan) ,而“山泉水”其實就是地下水,隨著周邊環境的變化,地下水的質量也引起了許多住戶的擔憂。
“這次接通自來水,得益於(yu) 政府部門推動的改造工程,沒有讓業(ye) 主花一分錢。”匯雅花園所在的廣州白雲(yun) 區龍歸街道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街道借助農(nong) 村改水工程建設的政策利好,將“集資房通水到樓改造到戶”工作列入街道重點項目,重點推進。困擾轄內(nei) 12個(ge) 老舊集資房小區群眾(zhong) 近20年的通水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jue) ,190棟共7000多戶集資房居民“通水到戶”,直接喝上市政自來水。
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我國許多城市的規模都在持續擴張,但在光鮮亮麗(li) 的外表下,一些城市卻隱藏著地下基礎設施短板。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生態市政院生態環境所主任工程師周霞表示,在城市更新規劃中,應堅持“先地下、後地上”,合理安排供水、排水、供熱、燃氣、電力等市政設施和管道、停車場改造建設方案,有序推進各類架空管線入廊入地,提升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此外,城市更新還要關(guan) 注雨汙分流管網改造和建設,因地製宜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周霞指出,城市是一個(ge) 複雜的社會(hui) 生態係統,就建設海綿城市而言,它不僅(jin) 具備治理內(nei) 澇的優(you) 勢,還有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等多方麵功能,對城市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麵子”是城市的風貌,而“裏子”則是城市的良心。周霞表示,如果說城市外表的華麗(li) 、繁華和璀璨是“麵子”,那麽(me) 城市建設的配套設施則是“裏子”,城市更新的“裏子”更加關(guan) 乎居民的生活品質。為(wei) 此,城市更新工作不僅(jin) 要在城市風貌、城市活力等方麵下功夫,還要堅持生態優(you) 先、以人為(wei) 本、安全為(wei) 基,著力優(you) 化城市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安全韌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