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焦點訪談:緬懷·前行 不忘來時路 奮進新征程

發布時間:2022-04-06 09:48: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土地革命時期,我們(men) 黨(dang) 以大別山為(wei) 中心建立的鄂豫皖蘇區是僅(jin) 次於(yu) 中央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它的首府就坐落在大別山腹地的河南新縣。2019年9月1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河南考察調研,第一站就來到革命老區新縣。在紅色老區,總書(shu) 記緬懷革命先烈,追憶崢嶸歲月,慰問烈士家屬,激勵廣大黨(dang) 員幹部賡續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優(you) 良傳(chuan) 統,不斷從(cong) 革命精神的源頭汲取攻堅克難的勇氣和奮發有為(wei) 的動力。

  清明前夕,河南信陽市新縣組織各界代表來到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敬獻花籃,深切緬懷為(wei) 革命勝利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在創建、鞏固、發展和保衛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鄂豫皖蘇區200多萬(wan) 人參軍(jun) 參戰,有近100萬(wan) 英雄兒(er) 女為(wei) 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為(wei) 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2019年9月16日,正在河南考察調研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位於(yu) 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和革命博物館。在與(yu) 當地紅軍(jun) 後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交流時,習(xi) 近平強調,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目的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

  從(cong) 1921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dang) 領導大別山區軍(jun) 民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跡,用鮮血和生命鍛造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70多年過去了,當年為(wei) 中國革命勝利作出巨大貢獻的革命老區的人民,如今生活得怎麽(me) 樣,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最牽掛的事情。

  眼下正值信陽毛尖全麵開采的時節,在新縣西南部陳店鄉(xiang) 高壪村的大山上,漫山遍野的茶樹經過春雨的滋潤顯得嬌嫩欲滴。人們(men) 在茶山上不停地穿梭,格外忙碌。

  今年59歲的吳衛國是高壪村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是紅軍(jun) 後代。吳書(shu) 記告訴我們(men) ,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蘇區的第一家兵工廠就誕生在高壪村,從(cong) 1930年初到1932年秋,這家兵工廠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承擔了生產(chan) 武器、子彈,修理長槍等工作,為(wei) 發展工農(nong) 武裝割據、壯大紅軍(jun) 、鞏固革命政權發揮了巨大作用。

  陳店鄉(xiang) 在新縣西南部是個(ge) 山區鄉(xiang) 鎮,因四季氣候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是信陽茶葉、板栗、銀杏的重要生產(chan) 地。然而,過去因為(wei) 種植不成規模和物流成本高等原因,村民們(men) 守著這麽(me) 好的資源,卻很難致富。

  河南信陽市新縣高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吳衛國說:“因為(wei) 我們(men) 這是山區,原來路不好,物流不好,發一公斤茶葉差不多得好幾塊錢,年輕人都出去務工去了。茶葉產(chan) 業(ye) 都是分散經營,各搞各的,比較散。”

  2019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動情地說,我們(men) 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老區精神積澱著紅色基因,時代雖不同,但在今天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老區人民同樣展現出了強烈的奉獻奮鬥精神。

  吳衛國說:“我們(men) 啥時候也不能忘了現在的好日子是怎麽(me) 來的。總書(shu) 記說過,吃水不忘掘井人,我們(men) 又是紅軍(jun) 的後代,要傳(chuan) 承紅色精神,傳(chuan) 承大別山精神,我們(men) 要搞好村裏產(chan) 業(ye) 發展,給老百姓增加收入,為(wei) 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創造有利條件,這就是當幹部和黨(dang) 員的職責。”

  陳店鄉(xiang) 原先叫柴山保,1929年農(nong) 曆八月,鄂豫皖蘇區建立的第一個(ge) 縣級蘇維埃政權就在柴山保,《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在這次慶祝會(hui) 上唱起來的。歌詞中有一句“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正是為(wei) 了這個(ge) 光輝燦爛的新世界,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我們(men) 今天的幸福生活。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那樣:要做好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工作,保障好老區群眾(zhong) 生活,讓革命烈士含笑九泉。習(xi) 總書(shu) 記的講話為(wei) 當地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也為(wei) 黨(dang) 員幹部增添了更多信心和力量。為(wei) 了改變被動局麵,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享受到產(chan) 業(ye) 發展的紅利。經過村兩(liang) 委班子研究討論,高壪村整合分散的茶場,采用精細化管理,茶場質量和產(chan) 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吳衛國說:“把10年承包費用的70%拿出來,跟老百姓分紅,另外30%留作集體(ti) 費用。通過這幾年流轉以後,現在茶園的產(chan) 業(ye) 發展了,茶園管理好了,收益增多了,老百姓收益增高了。”

  經過兩(liang) 年多的發展,吳衛國所在的這個(ge) 茶場每年可為(wei) 300—500人解決(jue) 就業(ye) 的問題,在茶葉采摘的旺季,人均每個(ge) 月的純收入可達到3000—5000元。在先輩灑下鮮血換來的這片熱土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灑下汗水,收獲著希望。

  同時,當地政府也加強了對老區基礎設施的改善,著力打造精品旅遊公路和綠色生態廊道,並將205省道改造升級為(wei) 二級公路。道路通了、銷路也就通了,升級改造後的205省道,不僅(jin) 解決(jue) 了之前物流成本高的問題,也讓陳店鄉(xiang) 搭上了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快車。

  交通的便利促進了物流和電商的發展。從(cong) 2020年起,新縣逐步進行城鄉(xiang) 交通運輸一體(ti) 化建設,把城市、農(nong) 村的交通網絡完全打通。借助這個(ge) 便捷、惠民的城鄉(xiang) 交通運輸網絡,在陳店鄉(xiang) 10個(ge) 行政村建設了電商服務點,實現了電商經濟的全覆蓋,打通了農(nong) 村物流“起始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實現了“網貨”下村和“農(nong) 特產(chan) 品”進城的購銷雙向流通。

  目前,陳店鄉(xiang) 有185家400多人從(cong) 事電商行業(ye) ,從(cong) 去年4月份到現在近一年的時間裏,電商為(wei) 全鄉(xiang) 帶來將近1億(yi) 元的收入。

  河南信陽市新縣縣委書(shu) 記夏明夫說:“現在全縣發展茶葉30萬(wan) 畝(mu) ,油茶34萬(wan) 畝(mu) ,中藥材7萬(wan) 畝(mu) ,每年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交易額超3億(yi) 元,鄉(xiang) 村造血功能更強,群眾(zhong) 發展信心更足。”

  寬闊平坦的柏油路、高效便捷的交通網、鄉(xiang) 愁依依的古村落,這條2020年貫通的交通“大動脈”,不僅(jin) 盤活了當地的產(chan) 業(ye) ,同時也連接起全縣9個(ge) 鄉(xiang) 鎮30多個(ge) 旅遊景點。

  大畈村位於(yu) 新縣泗店鄉(xiang) 東(dong) 南部,是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第二十八軍(jun) 的誕生地,現在,這裏也是當地打造的“將軍(jun) 故裏精品旅遊線”的一個(ge) 重要景點。這幾年,和當地其他景點一樣,大畈村也一直在進行修繕和改造。

  河南信陽市新縣泗店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楊禎說:“新縣提出來的紅、綠、古三色資源完全在這個(ge) 地方彰顯出來。我們(men) 這裏不僅(jin) 能承接鄉(xiang) 村遊,還能承接紅色遊、研學遊,為(wei) 中小學生、黨(dang) 員幹部,還有一些社會(hui) 團體(ti) 提供紅色教育,充分把我們(men) 地方的資源優(you) 勢發揮出來。”

  2019年9月1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田鋪大壪考察調研時指出,依托豐(feng) 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搞活了農(nong) 村經濟是振興(xing) 鄉(xiang) 村的好做法。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製宜、因勢利導,把傳(chuan) 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

  楊禎說:“2019年,習(xi) 總書(shu) 記去了新縣田鋪大壪,當時說農(nong) 村改造建設不能大拆大建,我們(men) 就是秉持這個(ge) 理念來做的。設計師到我們(men) 這裏來,包括一些專(zhuan) 家學者論證之後,說應該做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全麵複製,做出了豫南民居的特色,就像我們(men) 群眾(zhong) 自己說,感覺像是回到了小時候。”

  “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對當地黨(dang) 員幹部給予的厚望。為(wei) 了不辜負總書(shu) 記的囑托,兩(liang) 年多來,新縣的幹部和群眾(zhong) 團結一心,傳(chuan) 承寶貴的大別山精神,在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一切都是為(wei) 了履行黨(dang) 對人民的承諾,為(wei) 了給老區人民創造一個(ge) 更美好的明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都會(hui) 去瞻仰革命曆史紀念場所,回憶先輩們(men) 探尋革命道路時篳路藍縷、艱辛奮鬥的歲月。今天,我們(men) 可以告慰先烈的是,在解決(jue) 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我們(men) 取得了偉(wei) 大曆史性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展望未來,我們(men) 正在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而奮鬥。征途漫漫,惟有奮鬥。這盛世,如您所願!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