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穩定“三農”壓艙石 接續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4-12 10:0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賈廣東(dong)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研究生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研究員),王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是‘三農(nong) ’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進入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三農(nong) ”工作重心已曆史性地轉向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nong) ”工作的總抓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三農(nong) ”,部署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點工作。針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交織的複雜形勢,做好“三農(nong) ”工作,必須確保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增產(chan) 、農(nong) 民穩步增收、農(nong) 村穩定安寧,穩住基本盤,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國民經濟社會(hui) 穩定發展,為(wei)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

  狠抓關(guan) 鍵要素,確保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增產(chan)

  糧食事關(guan) 國運民生。我國人口基數大,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糧食等農(nong) 產(chan) 品需求持續增長。同時,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基礎依然薄弱,確保糧食等初級產(chan) 品穩定供給的壓力依然較大,確保農(nong) 業(ye) 穩產(chan) 增產(chan) ,必須狠抓以下幾個(ge) 關(guan) 鍵要素。

  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nong) 民種糧的積極性是首要任務。無論是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各地政府都要擔負起糧食安全的責任,全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嚴(yan) 格糧食安全責任製考核。對產(chan) 糧大縣加大獎勵力度,創新糧食產(chan) 銷區合作機製。同時,健全農(nong) 民種糧收益保障機製,適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在主產(chan) 省的產(chan) 糧大縣實行稻穀、小麥和玉米三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全覆蓋,讓農(nong) 民種糧有利可圖,放心種糧。

  嚴(yan) 守耕地數量、質量“雙紅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線的優(you) 先序,確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完成。確定耕地利用優(you) 先序,耕地主要用於(yu) 糧、棉、油、糖、蔬菜等農(nong) 產(chan) 品及飼草飼料生產(chan) ,永久基本農(nong) 田重點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高標準農(nong) 田原則上全部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確保18億(yi) 畝(mu) 耕地實至名歸,農(nong) 田就是農(nong) 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大力推進種源等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和精準鑒定評價(jia) ,實施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工程,推進重大品種的研發與(yu) 推廣。貫徹落實種子法,強化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提升農(nong) 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特別要加快大馬力機械、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高端智能機械的研發製造和推廣運用。

  加快發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聚焦關(guan) 鍵薄弱環節和小農(nong) 戶,支持農(nong) 業(ye) 服務公司、農(nong) 民合作社、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主體(ti) 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chan) 托管服務,開展訂單農(nong) 業(ye) 、加工物流、產(chan) 品營銷等活動,推動小農(nong) 戶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實現有效銜接。

  多措並舉(ju) ,保障農(nong) 民穩步增收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上漲,農(nong) 業(ye) 經營收入受到擠壓,實現農(nong) 民穩步增收的難度較大,必須多措並舉(ju) ,千方百計保障農(nong) 民穩步增收。

  鞏固脫貧成果,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要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yan) 重困難的農(nong) 戶納入監測範圍,及時落實社會(hui) 救助、醫療保障等幫扶措施。推動脫貧地區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是長遠之計,對前期幫扶產(chan) 業(ye) 要持續支持,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強化龍頭帶動作用,促進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完善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壓實就業(ye) 幫扶責任,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ye) 規模穩定。統籌用好鄉(xiang) 村公益崗位,實行動態管理,擴大參與(yu) 麵。持續加大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的支持力度。

  推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發展,挖掘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通過農(nong) 業(ye) 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chan) 的新“三品一標”行動,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推進電子商務進鄉(xiang) 村,豐(feng) 富農(nong) 產(chan) 品營銷手段,提高農(nong) 業(ye) 市場價(jia) 值。農(nong) 業(ye) 大縣可以加大力度引導企業(ye) 到產(chan) 地發展糧油加工、食品製造等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區位優(you) 勢顯著、生態環境優(you) 美、文化特色明顯的鄉(xiang) 村可以著力發展農(nong) 旅結合的休閑產(chan) 業(ye) ,支持農(nong) 民直接經營或參與(yu) 經營鄉(xiang) 村民宿、農(nong) 家樂(le) 特色村(點)。聯合教育部門,將符合要求的鄉(xiang) 村休閑旅遊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nong) 勞動實踐基地範圍。

  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chan) 業(ye) 和商業(ye) 體(ti) 係,促進農(nong) 民就地就近就業(ye) 創業(ye) 。支持大中城市疏解產(chan) 業(ye) 向縣域延伸,對比較優(you) 勢明顯、帶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能力強、就業(ye) 容量大的產(chan) 業(ye) 給予支持,推動形成“一縣一業(ye) ”發展格局。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zhuan) 業(ye) 化中小微企業(ye) 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xiang) 村作坊、家庭工場。加快農(nong) 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發展“多站合一”的鄉(xiang) 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和“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加大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nong) 村延伸,優(you) 化農(nong) 村經濟發展環境,為(wei) 農(nong) 民就業(ye) 創業(ye) 創造更多機會(hui) 。

  加強鄉(xiang) 村建設和治理,實現農(nong) 村穩定安寧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高度重視農(nong) 村建設和環境整治,特別是經過農(nong) 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後,我國農(nong) 村髒亂(luan) 差局麵得到初步扭轉,農(nong) 村生活垃圾收儲(chu) 運處置體(ti) 係全麵建立,農(nong) 村廁所革命加快推進,村容村貌明顯改善,但農(nong) 村人居環境總體(ti) 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區域發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設施不完善、管護機製不健全等問題依然突出,城鄉(xiang)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依然存在明顯差距,農(nong) 村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綠色發展,創造宜居生態環境。研發應用減碳增匯型農(nong) 業(ye) 技術,推進農(nong) 業(ye) 投入品減量化和畜禽糞汙資源化,支持農(nong) 膜科學使用回收和秸稈綜合利用,減少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加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力度,複蘇河湖生態環境,促進生態保護修複。

  持續實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以農(nong) 村廁所革命、生活汙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wei) 重點,持續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質量。從(cong) 農(nong) 民需求出發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重點加強中西部地區農(nong) 村戶用廁所改造,加快幹旱、寒冷地區衛生廁所適用技術和產(chan) 品研發。農(nong) 村汙水處理難度大,需要分區分類逐步推進,首先以人口集中村莊為(wei) 重點,加快推進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治理。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以村莊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建設為(wei) 重點,探索就地就近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路徑。結合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打造宜居宜業(ye) 的農(nong) 村生活環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完善鄉(xiang) 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重點領域的基礎設施,加快補齊便民生活設施短板。鄉(xiang) 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qing) 斜,深化農(nong) 村公路管理養(yang) 護體(ti) 製改革,推動城鄉(xiang) 客運一體(ti) 化發展。加強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推廣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城市供水管網向周邊村鎮延伸。因地製宜推動農(nong) 村光伏、風電發展,推進農(nong) 村生物質能源多元化利用,強化清潔供暖設施建設。實施農(nong) 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進一步完善農(nong) 村房屋建設標準,加強村莊風貌引導。以縣域為(wei) 重點,建立城鄉(xiang) 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製,強化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大力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行動。以信息設施建設為(wei) 基礎,以智慧農(nong) 業(ye) 和數字化管理為(wei) 抓手,深入實施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發展工程。加快農(nong) 村光纖寬帶、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等的發展,推動遙感衛星數據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的應用,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加工和農(nong) 村地區水利、公路、電力、物流、環保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建立和推廣應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大數據體(ti) 係,加強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培訓,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深度融合。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數字惠民便民服務體(ti) 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nong) 村基層延伸,加快數字鄉(xiang) 村標準化建設。

  加強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建設,提升治理能力。加強農(nong) 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推行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推進村委會(hui) 規範化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整合文化惠民活動資源,支持農(nong) 民自發組織開展村歌、“村晚”、廣場舞、趣味運動會(hui) 等體(ti) 現農(nong) 耕農(nong) 趣農(nong) 味的文化體(ti) 育活動。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的作用,推進村民自治。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鄉(xiang) 村建設,切實維護農(nong) 村社會(hui) 平安穩定。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