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早期藝術歌曲的“紅牙板”——青主與藝術歌曲《我住長江頭》

發布時間:2022-04-15 10: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田莉(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提到中國現代早期藝術歌曲,人們(men) 就會(hui) 想到青主。中國現代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dong) 去》就是青主創作的。如果把這首歌作為(wei) 青主表現陽剛壯美的“鐵綽板”力作,那麽(me) 《我住長江頭》則是他表現陰柔優(you) 美的“紅牙板”精品。

  我國古代的閨怨詩中有不少好詩,有的簡直把情味寫(xie) 到極點了,如孟郊《怨詩》:“試妾與(yu) 君淚,兩(liang) 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wei) 誰死。”青主為(wei) 什麽(me) 選取宋朝詞人李之儀(yi) 寫(xie) 的詞《我住長江頭》呢?這裏不得不說一下青主的寫(xie) 作動機了。

  青主原名廖尚果,廣東(dong) 惠陽人,早年曾參加辛亥革命,嗣後赴德留學,1922年回國參加國民革命。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yi) ,起義(yi) 失敗後,遭到國民黨(dang) 右派通緝,被迫隱姓埋名,潛至上海租界。在老同學“中國現代音樂(le) 之父”蕭友梅的掩護下,在上海音專(zhuan) 主編校刊《樂(le) 藝》,從(cong) 此改名叫青主,青乃深綠,喻高尚,名含力主高尚之追求。

  這時,他讀到李之儀(yi) 的詞《我住長江頭》,勾起心中仍然湧動的革命情思,於(yu) 是為(wei) 之譜曲。

  詩詞審美常有“形象大於(yu) 思想”的現象,即詩中的形象和意境,產(chan) 生的社會(hui) 效果往往遠超詩人的思想。譬如“春蠶到死絲(si) 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本是李商隱寫(xie) 愛情的詩句,現在成為(wei) 讚美老師“紅燭精神”的名句,成為(wei) 讚譽人對某項高尚的事業(ye) 忠貞不渝的詩句。

  同樣,《我住長江頭》本是李之儀(yi) 寫(xie) 思婦表達思念遠人的詩。而這裏青主借古代的愛情詞,寄托對過去戰鬥歲月和戰友的深沉思念,以及對美好明天的渴望。長久以來,喜歡唱《我住長江頭》這首歌的,鄉(xiang) 愁縈心者有之,念遠思歸者有之,思舊懷人者有之。因為(wei) 這首詞具有多維的社會(hui) 效果,曆來很多作曲家都為(wei) 它譜曲,歌譜版本很多。而這些版本中當數青主的《我住長江頭》最為(wei) 經典,百年來久唱不衰。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如此,歌亦如此。這首歌之所以久唱不衰,自有其藝術魅力。

  對應於(yu) 原詞民歌之趣,念遠之情,青主采用了清新悠遠的調韻,唱起來頗有吟哦古詩之味。運用自然調式的旋律,簡練的音型,平行的和聲,構建了樸實而雋永的音樂(le) 形象。整首歌的鋼琴伴奏,就像江水自“江之頭”至“江之尾”浩蕩奔流,那麽(me) 自由,那麽(me) 流暢,那麽(me) 無止無休,象征著“日日思君不見君”綿綿不斷的情思。而饒有結構新意的是,“卜算子”是雙調詞牌,有上、下兩(liang) 闋,慣例是應采取平行反複結構。而青主譜曲,把下闋單獨反複了三次,並且一次比一次激動,最後在全曲的高音區結束。這樣的處理不僅(jin) 是結構的創新,更是表達感情的需要,因為(wei) 青主要表達的不是男女思念之情,而是對往昔血與(yu) 火的回憶,對並肩戰鬥犧牲同伴的深切思念。

  鋼琴伴奏是藝術歌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首《我住長江頭》樂(le) 曲中,鋼琴織體(ti) 部分時而與(yu) 聲樂(le) 部分融合,時而遊離於(yu) 聲樂(le) 旋律之外。融合的部分表現為(wei) “共飲長江水”的雙向性,體(ti) 現男女同向思念的重合;遊離的部分表現為(wei) “日日思君不見君”的單向性,體(ti) 現女方思君“此恨何時已”的苦戀。整首歌曲的鋼琴伴奏,以分解和弦為(wei) 主,宛若流動的江水,與(yu) 歌聲相互交融。全曲的鋼琴織體(ti) 以連綿不斷的十六分音符的流動音型為(wei) 主,描繪出江水滔滔的連綿不斷和相思者的內(nei) 心的激動難平。歌曲最後旋律在高音區,以緩慢而強的樂(le) 句結束全曲,把思念之情推向情辭迫切,激昂有力的頂峰。表現了“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的願望。

  音調的高低升降與(yu) 表達的感情息息相關(guan) ,於(yu) 細微處見匠心,此乃細節一也。如歌曲第一句“我住長江頭”的“頭”字向上四度揚起,第二句“君住長江尾”的“尾”字向下四度下落,形象地描述了情人相隔甚遠的憂慮。第三句“日日思君不見君”的“日日”二字同音和級進的旋律進行,表達了情人不能相見的悲哀。第四句“共飲長江水”的“長江水”三個(ge) 字,在和聲上采用重屬和弦,使歌曲產(chan) 生轉調給聽眾(zhong) 耳目一新之感,表達了主人翁的哀怨之情。細節二:巧用對比表現感情的細微動態。在下闋反複的三遍中,第三遍唱“定不負相思意”的“意”字,作者把音樂(le) 擴展了一小節,與(yu) 第二遍唱的“意”的音樂(le) 形成對比,強調了願君莫負相思意,表達了作者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決(jue) 心。這在細微處體(ti) 現了青主作曲時的匠心獨運。還有一個(ge) 細節:複遝手法的運用,使歌曲呈現一種回環美。譬如歌曲第四段第二句“此恨何時已”是第三段的旋律再現,隻是“已”字比第三段少拖了三拍,強調了作者內(nei) 心渴望自由幸福的焦急之情。第四段是歌詞的再次反複,使歌曲達到了激動人心的高潮。歌曲的結束句“相思意”三個(ge) 字在激昂的高音區上反複,突出了思念之情的真切和執著,這是單純的情歌不大具有的昂奮力量。

  《我住長江頭》以豐(feng) 富的思想蘊含和樸實感人的藝術魅力,榮膺“20世紀華人音樂(le) 經典”曲目,吸引了國內(nei) 外廣大音樂(le) 愛好者。當今世界著名的花腔女高音、德國歌劇界的代表人物、德國藝術歌曲的傳(chuan) 人達姆嬈來華演唱青主的《我住長江頭》,以其醇美的音色,古典的韻味,準確的咬字,並茂的聲情,餘(yu) 味悠長,演繹經典,博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足見,《我住長江頭》不僅(jin) 是中國的經典,在世界藝術歌曲的長廊裏也占有一席之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