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奏響擔當與奮進的青春之歌

發布時間:2022-04-22 09: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的報道】

  奏響擔當與(yu) 奮進的青春之歌

  ——聚焦《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shu)

  光明日報記者 俞海萍

  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國新辦21日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發布《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shu) ,這是新中國曆史上第一部專(zhuan) 門關(guan) 於(yu) 青年的白皮書(shu) 。

  白皮書(shu) 展示了新時代中國青年事業(ye) 的發展成就和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向全世界青年發出倡議,呼籲全球青年共同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智慧力量。

  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

  “從(cong) 成長環境看,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擁有更充分的發展條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更全麵的保障支持、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正迎來建功立業(ye) 的難得人生際遇。”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召集人、共青團中央書(shu) 記處第一書(shu) 記賀軍(jun) 科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

  白皮書(shu) 顯示,互聯網深刻塑造了青年,青年也深刻影響了互聯網。2020年年底,中國6歲至18歲未成年人網民達1.8億(yi) ,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4.9%,城鄉(xiang) 普及率差距從(cong) 2018年的5.4個(ge) 百分點縮小至0.3個(ge) 百分點,互聯網已成為(wei) 當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長空間、“第六感官”。

  國家好,青年才會(hui) 好。新時代中國青年獲得更優(you) 越的發展機遇,實現人生出彩的舞台越來越寬闊。

  白皮書(shu) 顯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教育機會(hui) 更加均等。2021年,中國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5.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7.8%、在學總規模達4430萬(wan) 人,居世界第一。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發展渠道更加暢通。白皮書(shu) 顯示,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大背景下,中國青年逐漸由單向的“孔雀東(dong) 南飛”轉變為(wei) 多向的“自由隨心飛”。2020年,外出農(nong) 民工總數近1.7億(yi) ,其中多數為(wei) 青年;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1.1%,比十年前增加15.3個(ge) 百分點,更多青年通過城鄉(xiang) 之間的發展流動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實現發展躍遷。

  不懼風雨,堪當時代重任

  危難之中顯精神,關(guan) 鍵時刻見真章。據白皮書(shu) 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32萬(wan) 餘(yu) 支青年突擊隊、550餘(yu) 萬(wan) 名青年奮戰在醫療救護、交通物流、項目建設等抗疫一線,為(wei) 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zheng) 、總體(ti) 戰、阻擊戰作出重大貢獻。截至2021年,47萬(wan) 名“三支一扶”人員參加基層支教、支農(nong) 、支醫和幫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扶貧),數百萬(wan) 青年學生參與(yu) “三下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為(wei) 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新助力。

  北鬥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jin) 30歲……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和“揭榜掛帥”“賽馬”等製度的激勵推動下,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賀軍(jun) 科介紹,“西部計劃”已連續開展18年,派了40多萬(wan) 名年輕人到邊遠地區、貧困地方去支教;全國青年的誌願者信息庫裏注冊(ce) 的誌願者已有9000多萬(wan) 人,每年有不少誌願者都會(hui) 自發參加社會(hui) 誌願服務,展現了很好的精神風貌。

  針對此前媒體(ti) 上報道的“躺平”“佛係”等現象,賀軍(jun) 科表示,真正“躺平”的是極少數,不懈奮鬥的是大多數。他介紹,近幾年,我們(men) 對當代青年的精神素養(yang) 等方麵進行多次調研,當代青年的主流觀點,仍然是他們(men) 相信成功主要靠個(ge) 人努力奮鬥才能夠得來,絕大部分青年對於(yu) 未來是樂(le) 觀的。青年口頭語中的這種“躺平”“佛係”,更多還是緩釋壓力的調侃和情緒的表達。

  胸懷世界,展現中國擔當

  “從(cong) 人類情懷看,新時代中國青年‘走出去’的道路越來越寬、溝通合作的‘朋友圈’越來越大。”賀軍(jun) 科在發布會(hui) 上表示。

  白皮書(shu) 指出,1978年,中國選派出國留學人員僅(jin) 800餘(yu) 名;2019年,超過70萬(wan) 人出國深造,40多年來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超過650萬(wan) 人;1978年回國留學人員僅(jin) 248人,2019年超過58萬(wan) 人學成回國,40多年來回國留學人員累計達420餘(yu) 萬(wan) 人。

  白皮書(shu) 提到,2020年,在聯合國有關(guan) 機構、世界衛生組織共同舉(ju) 辦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網絡會(hui) 議上,中國青年代表向全世界介紹參與(yu) 抗疫誌願服務的感人故事、分享科學應對疫情的經驗做法;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G20等國際機製青年領域合作文件的製定過程中,中國青年積極貢獻智慧、提出主張;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上,各國青年運動員和青年誌願者,超越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用笑容播撒溫暖、用擁抱傳(chuan) 遞友誼、用心靈匯聚力量,共同搭建起“一起向未來”的橋梁。

  以青年為(wei) 主體(ti) 的國際中文教師誌願者在100多個(ge) 國家服務,幫助各國青年學習(xi) 中華文化。“中國青年誌願者海外服務計劃”累計派出超過700名青年誌願者,在亞(ya) 洲、非洲、拉丁美洲的20多個(ge) 國家,開展醫療衛生、農(nong) 業(ye) 技術、土木工程、工業(ye) 技術、經濟管理、社會(hui) 發展等方麵服務。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