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全職回歸清華:興中國基礎之學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高原 鄭可書(shu) 光明日報記者 鄧暉
4月20日,清華大學求真書(shu) 院成立一周年之際,擔任求真書(shu) 院院長的丘成桐正式宣布:全職加入清華工作。
這位享譽國際的數學家,已經決(jue) 定與(yu) 求真書(shu) 院共同成長。
丘成桐剛剛在清華園度過了73歲的生日。那天,求真書(shu) 院的學生們(men) 為(wei) 他舉(ju) 辦了簡單的生日會(hui) ,還表演了歌曲、魔術。丘成桐坐在學生中間,看得投入,不時笑出聲來。他對學生們(men) 說:“為(wei) 什麽(me) 慶祝73歲生日?並不是因為(wei) 73是個(ge) 質數,是因為(wei) 基本上,我以後就會(hui) 在清華和你們(men) 共進退。”
“現在,國家、清華皆重視學術,很多好的學生留在國內(nei) 深造,國際一流學者願意來到中國工作。對於(yu) 中國來講,這是一個(ge) 黃金時段。我希望能趁這個(ge) 機會(hui) ,幫助中國在基礎科學上成為(wei) 世界一流。”
“我們(men) 要改變數學的前途”
多年來,丘成桐每天6點起床,遊泳一到兩(liang) 個(ge) 鍾頭後,便去辦公室工作,一直忙到夜裏十一二點。最近,他遵照醫囑調養(yang) 身體(ti) ,遊泳的習(xi) 慣暫且擱置;原本用於(yu) 遊泳的時間,如今也被工作占用。
他現在的身份,是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求真書(shu) 院院長,日常需要處理各類行政事務,但他更多的時間,還是花在學問上。每天參加三四個(ge) 線上、線下討論班,與(yu) 世界各地的學生、朋友討論數學問題,旁聽各類課程和演講,因為(wei) “對於(yu) 有趣的學問,我很想去聽、很想去學”。每個(ge) 禮拜一,他給求真書(shu) 院的學生開課,講數學的曆史。這門課,他講過很多次,課前依舊花相當多的時間查找資料、準備內(nei) 容。
他習(xi) 慣於(yu) 時刻思考數學問題的狀態,可以連續想十多個(ge) 鍾頭。但現在,行政事務令人分神是一方麵,他的專(zhuan) 注力也不如以往,這是事實,他坦然接受。
也正因此,他喜歡與(yu) 年輕人來往。年輕人能夠集中精力,但經驗不足、眼光不遠,他恰好可以幫忙。自24歲時教授第一位學生至今,丘成桐已經培養(yang) 出70餘(yu) 名博士生。
現在,他把重心放到了清華大學求真書(shu) 院的學生身上,對這群展露數學天賦的年輕人寄予厚望。3月24日,書(shu) 院2022級預科班開班儀(yi) 式上,他鼓勵大家樹立遠大誌向,在求真做出最好的工作:“我們(men) 要改變數學的前途。未來不是一年、兩(liang) 年,而是一百年、一千年的基礎,要從(cong) 我們(men) 手上完成。”
“數學從(cong) 來沒有讓我失望”
1949年,丘成桐出生於(yu) 廣東(dong) 汕頭,尚在繈褓時便隨家人遷居香港,共有7個(ge) 兄弟姊妹。他的父親(qin) 丘鎮英是當地頗具名望的文學、哲學教授,重視教育,對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嚴(yan) 格要求,還教他們(men) 誦、背古詩詞。丘成桐14歲那年,丘鎮英因病去世,失去經濟來源的家庭登時陷入窘境,重擔落在丘成桐母親(qin) 梁若琳身上。丘成桐不得不開始當家庭教師,給年紀更小的孩子上課,貼補家用。
即便是在最艱難的階段,丘成桐也從(cong) 未想過放棄學業(ye) 。“不但是要念得好,還希望能出人頭地,能夠在世界數學史上占一個(ge) 位置。我堅持要做世界第一流的學術,從(cong) 來沒有放棄過。”數學、哲學與(yu) 古典詩詞,陪伴他度過了那段灰暗的時光。
二十歲那年,丘成桐提前修完香港中文大學數學係所有必修課程,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破格錄取為(wei) 研究生,師從(cong) 數學泰鬥陳省身。求學期間,他全身心投入學術工作之中。數學成為(wei) 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1年,22歲的丘成桐取得博士學位,並於(yu) 三年後被斯坦福大學聘為(wei) 教授。導師陳省身評價(jia) 他“很用功,做數學到點”“(從(cong) 伯克利)畢業(ye) 時,就注定要改變數學的麵貌”。
這話不久後便成真了。1976年,年僅(jin) 27歲的丘成桐證明世界級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一舉(ju) 成名,開創“微分幾何”的新時代。此後,他屢次攀登科學高峰、成果不斷:解決(jue) 了愛因斯坦廣義(yi) 相對論中的正質量猜想、鏡對稱猜想等一連串世界數學難題,以他的研究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在數學與(yu) 理論物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1982年,他33歲,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zi) 獎,成為(wei) 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華人數學家。
“薪傳(chuan) 有人,無愧師承”
1979年,丘成桐首次回國。飛機落地後,他感慨萬(wan) 千。“那是自孩提時就離開,已經全無印象的國度,我卻心潮澎湃,不禁俯身觸摸地上的泥土,似要和這個(ge) 父輩生長的地方建立聯係,其後我確實如此做了。我不是個(ge) 大情大性的人,時時都會(hui) 收攝心神,那次我竟會(hui) 有如此的舉(ju) 動,連自己也感到驚訝。”他在自傳(chuan) 中回憶。
自1979年首次回國時起,他便投入到中國數學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yang) 的事業(ye) 當中。他常來中國做學術交流與(yu) 講座,遴選一批優(you) 秀的數學人才,幫助他們(men) 赴國外深造。20世紀90年代以來,他先後在內(nei) 地、香港和台灣創建8個(ge) 數學研究中心,分別與(yu) 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東(dong) 南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如今,清華已經成為(wei) 丘成桐培養(yang) 數學一流人才的基地。2009年12月,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正式成立,丘成桐任主任;2013年,“清華三亞(ya) 國際數學論壇”正式啟動;2014年年底,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短短十數年間,丘成桐帶領清華數學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wei) 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數學研究中心。
2021年年初,清華大學推出數學科學領軍(jun) 人才計劃,後於(yu) 3月成立求真書(shu) 院,丘成桐任院長。他親(qin) 自參與(yu) 書(shu) 院培養(yang) 方案的設計,在國內(nei) 首創八年製數學與(yu) 應用數學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式,采用從(cong) 本科貫通培養(yang) 至博士的“3+2+3模式”(3年數理基礎+2年科研訓練+3年博士研究)。
丘成桐對青年學生培養(yang) 的重視和投入令人印象深刻——這給了求真書(shu) 院的同學們(men) 極大的鼓舞和難以估量的影響。一位學生寫(xie) 道:“丘先生對於(yu) 當代中國青年有一種殷切的希望,他特別急切地想把一身本領向下一代傳(chuan) 遞。我想,這才是大先生的風範。”
對於(yu) 未來的辦學育人思路和工作,他的思路篤定而清晰。丘成桐希望,這樣的培養(yang) 模式能夠在未來數年中造就一批領軍(jun) “通才”。“中國的數學始終未能走在世界的前列,這個(ge) 情況要在求真書(shu) 院、在你們(men) 身上改寫(xie) ,這也是你們(men) 來到求真書(shu) 院所擔負的使命。”這是丘成桐寫(xie) 下的院長寄語。他也在多個(ge) 場合提到,要將求真建成世界一流的書(shu) 院。
這位數學家是這麽(me) 說的,也是這麽(me) 做的。這些年來,他為(wei) 求真引進一批國際一流學者。如今,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已擁有包括丘成桐、考切爾·比爾卡爾、尼古拉在內(nei) 的85名教授、46名博士後與(yu) 百餘(yu) 名博士研究生,覆蓋純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五大研究方向。中心學者包括2位菲爾茲(zi) 獎得主、3位院士、3位美國數學會(hui) 會(hui) 士等多位極具分量的數學家。
一切努力,如他在自傳(chuan) 序言中所寫(xie) :“承父母訓誨,以長以成,一生未敢偏離初誌;法古今賢人,成不朽事業(ye) ,興(xing) 中國基礎之學問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