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費端綠色金融創新引導和鼓勵綠色需求
作者:盧樂(le) 書(shu) (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王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各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探索推動節能減排的綠色金融產(chan) 品,這些金融產(chan) 品分別從(cong) 供給端和消費端影響企業(ye) 和個(ge) 人的行為(wei) 向綠色低碳方向轉變。以往的綠色金融產(chan) 品更多關(guan) 注供給端,在綠色信貸、碳交易市場等領域做出長期努力並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總體(ti) 來看,對消費端相對重視不足。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普及,創新消費端綠色金融產(chan) 品、豐(feng) 富綠色金融服務體(ti) 係已成為(wei) 推動我國經濟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ju) 措。
關(guan) 注從(cong) 消費端促進碳減排
除了生產(chan) 環節,消費環節也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研究表明,全球溫室氣體(ti) 排放總量約有70%來自家庭消費。在我國,居民消費產(chan) 生的碳排放量約占碳排放總量的53%。當前,消費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增強全民節約意識、推動消費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對於(yu) 減少碳排放具有顯著意義(yi) 。
發展綠色消費不僅(jin) 能夠在消費端促進碳減排,也有利於(yu) 激勵供給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進而促進碳減排。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必然會(hui) 促使供給端的企業(ye) 生產(chan) 更多綠色低碳產(chan) 品,從(cong) 而通過產(chan) 品市場倒逼更多企業(ye) 實現綠色轉型,進一步促進綠色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完善。
近年來我國綠色消費理念逐步普及,綠色消費的未來發展空間持續擴展,但一些重點消費領域的轉變仍然緩慢,有效需求不足與(yu) 供需結構不匹配等挑戰突出,綠色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與(yu) 釋放。以汽車消費領域為(wei) 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mai) 動力仍然不足,一些車企也存在政策依賴較強、產(chan) 品創新不足等問題,市場處於(yu) 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的發展階段。總體(ti) 來看,我國居民消費中占比較大的領域與(yu) 重點碳排放行業(ye) 存在重疊,如發電、建材、交通運輸等行業(ye) 大多直麵消費端,並且對化石能源依賴程度較高,因此,可以多措並舉(ju) 推動相應領域內(nei) 的居民消費向綠色低碳、節能環保轉型。
探索麵向消費端的綠色金融創新
綠色消費是消費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開發更多麵向消費端的綠色金融產(chan) 品,能夠有效提升綠色消費需求,並與(yu) 供給端綠色金融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實現低碳轉型。麵向消費端的綠色金融作為(wei) 一種有效的激勵機製,可以引導個(ge) 人增加低碳行為(wei) ,帶動更多人選擇低碳生活方式。
從(cong) 產(chan) 品形式看,目前麵向消費端的綠色金融創新主要包括:以信貸利率、保險等方麵的優(you) 惠來降低綠色消費成本的金融產(chan) 品;利用金融服務入口為(wei) 消費者提供有關(guan) 低碳消費和綠色商品的信息,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建立個(ge) 人碳信用、碳賬戶體(ti) 係,並以此為(wei) 依據提升居民綠色金融市場的參與(yu) 度等。在綠色金融實踐較早的發達國家,大都對消費端的綠色金融創新進行了積極探索,例如,英國巴克萊銀行推出“綠色呼吸卡”,對持卡用戶購買(mai) 綠色產(chan) 品和服務予以折扣優(you) 惠;美國花旗集團針對中低收入顧客推出結構化節能抵押產(chan) 品,將省電等節能指標納入貸款申請人的信用評分體(ti) 係;澳大利亞(ya) MECU銀行推行的“Go Green汽車貸款”計劃,要求貸款者通過種樹來吸收私家汽車的碳排放,該貸款產(chan) 品推出後,MECU銀行車貸增長了45%。
從(cong) 產(chan) 品的使用環節來看,麵向消費端的綠色金融創新包括綠色支付、綠色信貸、綠色投資和綠色保險。綠色支付是指通過各種優(you) 惠政策,鼓勵支付主體(ti) 通過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積極參與(yu) 低碳公益活動等方式助力碳減排。支付環節覆蓋的居民生活麵廣泛,連通的場景豐(feng) 富,在促進綠色消費上有諸多著力點,例如,普及電子支付以推動交易及辦公流程的無紙化,利用移動支付激勵用戶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參與(yu) 公益低碳活動等。綠色信貸既包括商業(ye) 銀行針對個(ge) 人消費綠色產(chan) 品時提供的貸款支持,如綠色汽車消費貸款,也包括對低碳消費行為(wei) 較多的客戶提供的差異化信貸服務,以引導優(you) 質資源向低碳行為(wei) 顯著的賬戶主體(ti) 傾(qing) 斜,如綠色信用卡客戶可根據綠色消費行為(wei) 的多少兌(dui) 換相應的權益。綠色投資是指個(ge) 人投資者對綠色基金、綠色債(zhai) 券、綠色金融指數等產(chan) 品的投資行為(wei) ,也包括個(ge) 人投資者參與(yu) 碳排放權交易。綠色保險是指為(wei) 低碳行為(wei) 好的主體(ti) 或綠色消費品提供的保險產(chan) 品,如一些保險公司的綠色車險就是旨在為(wei) 環保型汽車的車主提供保險優(you) 惠。
個(ge) 人碳足跡與(yu) 碳賬戶是消費端綠色金融創新的基礎
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個(ge) 人碳足跡與(yu) 碳賬戶係統,是實現綠色金融創新的基礎。個(ge) 人碳足跡與(yu) 碳賬戶相對全麵地刻畫了消費者的碳消耗與(yu) 碳減排行為(wei) ,為(wei) 科學準確地量化碳減排情況提供了基礎數據。一方麵,通過對個(ge) 人碳足跡的記錄,能夠建立消費者對自身消費行為(wei) 的碳排放感知,強化其對綠色產(chan) 品的識別能力,培養(yang) 其綠色消費偏好;另一方麵,個(ge) 人碳賬戶能夠記錄消費者的低碳行為(wei) 與(yu) 碳減排成效,綠色金融產(chan) 品基於(yu) 這一數據將低碳行為(wei) 與(yu) 個(ge) 人信用相關(guan) 聯,可以為(wei) 消費者的低碳行為(wei) 提供更高的收益激勵。
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對個(ge) 人碳足跡與(yu) 碳賬戶進行了有益探索,嚐試建立碳足跡和碳積分體(ti) 係,如北京“我要碳中和”小程序、廣州碳普惠交易平台、南京“我的南京”小程序等,用戶可以在這些平台清晰了解自己的碳足跡,並通過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多種低碳行為(wei) 獲取碳積分,兌(dui) 換公益獎勵。眾(zhong) 多金融企業(ye) 也結合自身業(ye) 務,為(wei) 用戶的低碳行為(wei) 提供激勵,比如,中國銀聯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平安銀行共同發布綠色低碳主題卡產(chan) 品,充分利用銀聯交易數據平台精準追蹤個(ge) 人碳足跡,構建銀聯綠色低碳積分體(ti) 係,並通過相應的收益激勵來鼓勵消費者增加低碳行為(wei) 、選擇綠色產(chan) 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