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行走嶺南大地 穿越陸海古今

發布時間:2022-04-26 10:1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 王忠耀

  “4·18國際古跡遺址日”剛剛過去,日前,幾位紮根嶺南的考古人齊聚廣州,就“考古趣事”“現狀”“願景”等幾個(ge) 關(guan) 鍵詞,通過廣州地區文物考古專(zhuan) 家媒體(ti) 訪談會(hui) 的方式,在線上線下與(yu) 公眾(zhong) 展開了對話,分享了生活、工作中與(yu) 考古有關(guan) 的點滴,發出了來自考古第一線的聲音。

  雖然文物考古工作在外界看來以枯燥著稱,但對於(yu) 醉心其中,以此為(wei) 業(ye) 的人而言,工作中總有不少有趣的難忘瞬間。廣東(dong)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曹勁也不例外。

  “5年前,我在泰國為(wei) 詩琳通公主講解中式建築,建築上有一些戲文故事和古詩詞。”曹勁回憶道,“當我念起‘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句詩時,她馬上拿出本子開始記錄。”原來,詩琳通公主能夠聽懂中文,她們(men) 接下來的對話也直接改成了中文,建築上的每一首詩、每一個(ge) 故事都被詩琳通公主悉數記錄。曹勁說,那一刻她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自豪感無以複加,這也是她從(cong) 事建築遺產(chan) 活化利用工作三十餘(yu) 年裏印象頗為(wei) 深刻的事。

  而對於(yu)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而言,前不久才出現在公眾(zhong) 視野中的南石頭監獄遺址,對他而言有種別樣的意義(yi) 。

  “中國考古界有句話叫‘古不考三代以下’,說的是考古不考夏商周三代之後的曆史。雖然南石頭監獄遺址年代並不久遠,但深處其中就會(hui) 讓我有一種穿越之感,蕭楚女、劉爾崧、熊雄、李森、鄧培等烈士被關(guan) 押迫害的場景在我眼前變得鮮活起來。”易西兵認為(wei) ,一些年代距離現在比較近的重要遺址,同樣也需要考古工作的關(guan) 注。

  相比於(yu) 長江流域及中原地區,嶺南地區的已發掘文物數量和精彩程度雖不那麽(me) 突出,但位於(yu) 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也決(jue) 定了廣東(dong) 曆史文化發展的獨特路徑。嶺南考古工作自身的特色和氣派,成了訪談會(hui) 上的熱點話題。

  “中山大學考古學專(zhuan) 業(ye) 的田野實習(xi) 項目和科研工作在全國都有鋪開,這樣一來,輕易就能感受出廣東(dong) 當地考古的不同。廣東(dong) 考古有自己的特色,水下考古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大亮點。”中山大學社會(hui) 學與(yu) 人類學學院副院長鄭君雷說。

  “剛來廣東(dong) 工作的時候,有的同學就問我去廣東(dong) 幹什麽(me) ,那兒(er) 有什麽(me) 好挖的?”廣東(dong)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劉鎖強談起剛來廣東(dong) 工作時同輩對自己的質疑。

  自2007年從(cong) 北京大學考古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劉鎖強一直在廣東(dong) 工作,他主持的鬱南磨刀山遺址與(yu) 英德青塘遺址分別入選2014、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鬱南磨刀山遺址將嶺南有人類活動的曆史提前了60萬(wan) 年。

  “在中華文明起源發展以及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yu) 發展的曆史進程中,廣東(dong) 不是置身事外,而是積極參與(yu) 其中作出獨特貢獻的。這也是通過我們(men) 的考古發現得出的結論。”劉鎖強說。

  由於(yu) 廣東(dong) 特殊的氣候環境,遺址保護工作的難度較大。廣州市文物博物館學會(hui) 會(hui) 長全洪的願景與(yu) 此相關(guan) ,他說:“我們(men) 在對遺址製定保護方案時,通常需要北京的專(zhuan) 家協助,並且還要進行招標程序。所以我特別期待廣東(dong) 本土可以成立一個(ge) 專(zhuan) 門從(cong) 事文物保護的研究院或機構,構築一個(ge) 有廣東(dong) 氣派的文化遺產(chan) 保護體(ti) 係。”

  “希望接下來的5到8年,我能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多年積累下來的考古資料和考古發掘成果的研究上,用這些重要的考古發現和考古材料講好廣州故事。”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強祿更期望個(ge) 人能有新的成績。

  在訪談會(hui) 上,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副局長、市文物局局長劉曉明對廣州市文物考古工作概貌作了簡介。他介紹,廣州地處珠江入海口,南鄰大海、北通中原,是全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60餘(yu) 年來,以麥英豪先生為(wei) 代表的幾代廣州考古工作者通過艱苦卓絕的工作,發現、搶救和保護了大量地下文物資源。

  增城金蘭(lan) 寺、浮扶嶺、墨依山,黃埔陂頭嶺,從(cong) 化橫嶺,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北京路千年古道、南漢二陵、廣州西村窯等重要考古遺址,引起國內(nei) 外學者關(guan) 注。南越國宮署遺址、南漢二陵的發掘三次被評為(wei)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王墓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