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加智慧暢通的物流體係助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作者:俞林(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傅少川(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我國建設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重要的基礎支撐和迫切的目標任務。如果市場處於(yu) 分割和碎片化的狀態,資源要素就會(hui) 缺乏廣泛的流動和競爭(zheng) ,隻能局限在狹小的範圍內(nei) 實現低水平配置。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構建更加智慧暢通的物流體(ti) 係,打通阻礙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堵點,完善國內(nei) 物流網絡,壯大現代物流企業(ye) ,建設現代流通體(ti) 係,打通產(chan) 業(ye) 間、區域間、城鄉(xiang) 間的物流循環,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
目前,我國流通體(ti) 係還不夠完善順暢,還存在市場分割現象,“大市場、大流通”的市場體(ti) 係尚未完全形成。同時,物流發展方式相對低端粗放,物流企業(ye) “小、散、弱”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組織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較低,物流資源利用率不高,物流產(chan) 業(ye) 鏈亟須向深度拓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推進市場設施的高標準聯通,以升級流通網絡、暢通信息交互、豐(feng) 富平台功能為(wei) 抓手,著力構建更為(wei) 智慧暢通的物流體(ti) 係。
首先,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推進多層次一體(ti) 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推動交通運輸設施跨區域一體(ti) 化發展。通過構建和完善交通及物流基礎設施、通信及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城市停車卸貨係統、物流內(nei) 外連接係統等,實現物流體(ti) 係的整體(ti) 優(you) 化,提升現代物流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能力。重點是補齊物流基礎設施中的短板,一是暢通城鄉(xiang) 之間的物流銜接。破除多式聯運“中梗阻”,降低物流聯運成本;鼓勵企業(ye) 在城鄉(xiang) 和具備條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網點,加強公用型城市配送節點和社區配送設施建設,將末端配送設施納入社區統一管理,推進設施共享共用,加快構建城鄉(xiang) 雙向暢通的物流配送網絡;加大對農(nong) 村地區、西部落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合理規劃交通路網和信息網絡;推動大型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建設,建設全國協調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市場網絡,暢通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和工業(ye) 品下鄉(xiang) 雙向渠道,打通農(nong) 村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裏”。二是優(you) 化冷鏈設施布局。結合國家冷鏈物流骨幹通道網絡建設,依托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產(chan) 區、重要集散地和主銷區所在地的貨運樞紐、主要港口、鐵路物流基地、樞紐機場,統籌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完善幹支銜接、區域分撥、倉(cang) 儲(chu) 配送等冷鏈運輸服務功能,提升冷鏈運輸支撐保障能力。支持有條件的縣級物流中心和鄉(xiang) 鎮運輸服務站拓展冷鏈物流服務功能,改善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最初一公裏”冷鏈物流設施條件。
其次,提高物流智慧化水平。以現代信息技術為(wei) 支撐,以增強物流服務的柔韌性和敏捷性為(wei) 目標,構建物流大數據平台和供應鏈服務平台,實現物流產(chan) 業(ye) 鏈全流程數字化轉型和產(chan) 、供、運、銷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支持物流園區和大型倉(cang) 儲(chu) 設施等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一站式、一體(ti) 化運營,鼓勵貨運車輛加裝智能設備,推進新興(xing) 技術和智能化設備應用,提高倉(cang) 儲(chu) 、運輸、分揀配送等物流環節的自動化、智慧化水平。推進區域物流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物流行業(ye) 數據采集、加工、存儲(chu) 、分析、開發、應用等,運用大數據創新成果,科學指導物流行業(ye) 智慧化發展。遴選部分物流園區和企業(ye) 先行先試,重點建設智慧園區、智慧企業(ye) 、智慧倉(cang) 庫等,及時總結經驗,進行複製推廣。加大軟硬件等方麵創新。硬件方麵,支持研究機構和物流企業(ye) 加大5G技術、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集成應用和創新,圍繞裝卸搬運、倉(cang) 儲(chu) 配送、包裝分揀等環節研發新型物流技術裝備,助力物流操作數字化、無人化、智能化。軟件方麵,加強物流信息管理係統的研發與(yu) 推廣,搭建物流雲(yun) 平台,鼓勵物流企業(ye) “上雲(yun) ”,提升物流供應鏈的係統化、網絡化水平和敏捷性。
再次,加快構建應急物流體(ti) 係。在政府主導下構建應急物流體(ti) 係,以確保突發事件前、中、後各個(ge) 時期物流產(chan) 業(ye) 的快速恢複能力,保障救災物資、供需信息、物流資源和專(zhuan) 業(ye) 人員的有效供應。地方政府相關(guan) 部門與(yu) 應急物流管理部門共同製定適應地方實際的應急物流規章製度法律法規及規章製度,明確各實施主體(ti) 的責任與(yu) 義(yi) 務,對應急物流各環節實行規範化管理。建立由政府牽頭、多方主體(ti) 共同參與(yu) 的應急物流聯動長效響應機製,合力提供更好的應急物流服務。可以由國家和地方應急管理部門牽頭建立與(yu) 物流協會(hui) 、核心企業(ye) 、社區委員會(hui) 及軍(jun) 隊的合作溝通機製,針對各主體(ti) 不同的功能定位,分門別類進行有效管理。建立多方主體(ti) 共同參與(yu) 的應急物流信息係統或平台,提升應急事件物流信息的互通共享水平。加快整合基於(yu) 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深度學習(xi) 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合軍(jun) 地資源,構建數據共享、數字可視的信息網絡平台。以典型突發應急事件場景下的演練作為(wei) 評估平台運行效能的重要抓手,對基於(yu) 應急物流信息平台所製定的運輸、倉(cang) 儲(chu) 、配送、回收等方案進行效能評估,持續優(you) 化應急物流信息平台模塊功能和運行流程,提高應急物流輔助決(jue) 策和資源調度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