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的新能人 勾藍圖 織錦繡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現在,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這也是大家的切實感受。但在我國一些農(nong) 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市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推動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社會(hui) 事業(ye) 向農(nong) 村覆蓋,也是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在這樣一個(ge) 過程當中,就需要大量的鄉(xiang) 村公共服務人才,比如鄉(xiang) 村中小學教師、鄉(xiang) 鎮衛生院人員、鄉(xiang) 村文化旅遊體(ti) 育人才和鄉(xiang) 村規劃建設人才等等。今天,我們(men) 就來看看鄉(xiang) 村規劃師和非遺傳(chuan) 承人如何用他們(men) 的知識和能力,讓農(nong) 村變得更美,讓生活變得更好。
這個(ge) 年輕人名叫曾文婷,是一名鄉(xiang) 村規劃師。她正在為(wei) 成都簡陽市平泉街道荷橋村做規劃。這一天,她找到村民老趙想聽聽他對新聚居點住房設計方案的意見。
老趙覺得設計裏沒有院壩,農(nong) 村人種莊稼沒有曬糧食的地方。
老趙目前住的房子是20年前自己設計自己蓋的,這種做法在當地相當普遍。這個(ge) 近百平方米的水泥壩子對他來講必不可少,所以一聽說新規劃裏沒了水泥壩子,他就很抵觸。曾文婷說,這種情況她經常遇到,要慢慢溝通。
曾文婷說:“我們(men) 的出發點還是要尊重老百姓,要滿足他的功能需求,然後再去通過規劃設計的手法,來提升美觀,提升美學價(jia) 值,體(ti) 現規劃在這個(ge) 過程中的價(jia) 值和作用。”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鄉(xiang) 村的發展一直落後於(yu) 城市。地方政府雖然有發展農(nong) 村的戰略,但通常比較宏觀,需要專(zhuan) 業(ye) 人才將戰略進一步細化、落地。鄉(xiang) 村規劃師的出現正好滿足了這個(ge) 需求。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張秋玲說:“鄉(xiang) 村發展和建設是一個(ge) 非常複雜的係統工程,鄉(xiang) 村規劃師通過他的專(zhuan) 業(ye) 素質把村民凝聚在一起,使得村莊的發展路徑更加清晰。”
2010年成都市在總結汶川地震震後重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國首創了鄉(xiang) 村規劃師製度,包括招募、培訓、考核等八項內(nei) 容。2017年,《成都市城鄉(xiang) 規劃條例》修訂,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將鄉(xiang) 村規劃師製度進行固化。
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鄉(xiang) 村發展處副處長楊振興(xing) 說:“通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規劃和自然資源技術隊伍,從(cong) 專(zhuan) 業(ye) 角度幫助鄉(xiang) 鎮政府完成鄉(xiang) 村規劃編製、實施及監督檢查等相關(guan) 工作,用科學規劃引領鄉(xiang) 村高質量發展,提高鄉(xiang) 村地區的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水準。”
就是在這個(ge) 製度下,2016年底曾文婷返回家鄉(xiang) ,應聘成為(wei) 簡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一名簽約鄉(xiang) 村規劃師。由於(yu) 她之前做的是城市規劃,現在要轉為(wei) 鄉(xiang) 村規劃,難免會(hui) 有一些水土不服。這也是不少鄉(xiang) 村規劃師都麵對的共同問題。為(wei) 了克服這個(ge) 問題,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簡陽市人民政府經常組織各類培訓活動,幫助他們(men) 融入農(nong) 村生活。
就這樣,曾文婷慢慢摸到了做鄉(xiang) 村規劃師的門道。雖然這一次吃了閉門羹,但她並沒有打退堂鼓,她邀請老趙到已經完工的尤安村去參觀,以打消顧慮。
把過去散居的幾戶人家集中起來,用新材料將路麵硬化,變成小廣場,既拓寬了曬糧食的麵積,還為(wei) 未來開展鄉(xiang) 村旅遊業(ye) 打下基礎。就這樣,老趙心裏的疙瘩解開了,規劃工作也得以繼續推進。老趙參觀的尤安村,它的過去跟今天的荷橋村一樣,沒有科學的規劃,環境差,經濟發展緩慢。如今,在政府、鄉(xiang) 村以及曾文婷團隊的努力下,不僅(jin) 舊貌換了新顏,而且還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村民葉大仕說:“以前我們(men) 是土房,參差不齊,房子不好看,現在房子修成了小洋樓,比較漂亮。現在的產(chan) 業(ye) 有胡豆、油桃,還有村上的集體(ti) 經濟,有酒店、民宿,弄得比較好,和城裏相比根本沒有差別。”
如今的尤安新村,既有城市的舒適便利,又有田園的悠閑愜意。以前村裏沒有村集體(ti) 經濟,現在村裏新成立了經濟聯合社,村集體(ti) 經濟存款達到1000多萬(wan) 元。十多年來,成都市先後公開招募了十批鄉(xiang) 村規劃師,目前有鄉(xiang) 村規劃師105人,實現了“一鎮一師”全覆蓋。在鄉(xiang) 村規劃師的助力下,郫都區青杠樹村獲得全國十大最美鄉(xiang) 村、蒲江縣明月村獲得全國文明村、大邑縣祥和村獲得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等殊榮。成都為(wei) 全國探索出了一條發展路徑。
張秋玲說:“有了鄉(xiang) 村規劃師的介入,用自己規劃的專(zhuan) 業(ye) 知識與(yu) 鄉(xiang) 村的領導和村民形成合力,對村莊發展進行係統謀劃,從(cong) 鄉(xiang) 村的經濟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到民居以及公共設施建設,為(wei) 鄉(xiang) 村的整體(ti) 和長遠發展提供一個(ge) 係統藍圖。”
鄉(xiang) 村公共服務涵蓋多個(ge) 方麵。專(zhuan) 業(ye) 的規劃設計服務,為(wei) 鄉(xiang) 村創造了舒適的人居環境,合理的產(chan) 業(ye) 布局。而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人們(men) 對文化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在鄉(xiang) 村,就有這樣一種人才通過傳(chuan) 播文化來服務大眾(zhong) 。告別成都,我們(men) 到貴州六盤水去認識一位這樣的人才。
這裏是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落別鄉(xiang) 民族中學,學校有500多名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占了一大半。她叫韋厚珍,是落別布依族彝族鄉(xiang) 非遺傳(chuan) 承人,她正在教學生們(men) 布依族的傳(chuan) 統手工藝。
像這樣走進學校免費授課,韋厚珍每年都要進行幾次。通過傳(chuan) 授傳(chuan) 統技藝,不僅(jin) 把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給後人,還在孩子們(men) 小小的心靈上播下了美好的種子。
對於(yu) 那些地處偏遠的人們(men) ,韋厚珍還通過網絡直播遠程授課。
此外,韋厚珍還會(hui) 隨時邀請所有感興(xing) 趣的人到自己的工坊來參觀學習(xi) ,她說這是每個(ge) 非遺傳(chuan) 承人的義(yi) 務和責任。對於(yu) 這些活動,當地政府也會(hui) 予以全方位的支持。韋厚珍不僅(jin) 熱心傳(chuan) 授傳(chuan) 統技藝,2014年她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全鄉(xiang) 第一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吸收了一批繡娘就業(ye) 。在貴州有很多繡娘,大多數人都掌握傳(chuan) 統手工藝,但水平參差不齊。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從(cong) 2013年起,貴州開始實施“錦繡計劃”大力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繡娘作為(wei) “領頭雁”,以刺繡、蠟染、民族服裝服飾為(wei) 重點,促進民族手工業(ye) 發展。
除了政策以外,當地政府還拿出資金扶持一批像韋厚珍這樣的合作社帶頭人。2017年前後,就在韋厚珍最需要資金的時候,她獲得了70萬(wan) 元的扶持資金。
當地政府還發現,不少合作社雖然建立起來了,但是產(chan) 品質量不穩定,設計也不夠新穎,往往銷路不佳,還需要繼續培養(yang) 領頭人。2018年,在有關(guan) 部門推薦下,韋厚珍獲得了去東(dong) 華大學進修的機會(hui) ,這令她的觀念和技藝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隨後,她又將學到的知識傳(chuan) 授給了合作社的繡娘們(men) ,大家設計出的新產(chan) 品既傳(chuan) 統又時尚,因此一下子就火了起來。
自合作社創辦以來,韋厚珍不僅(jin) 提升了大家的技藝和理念,還帶動周邊900多人增收。2019年,她還帶著4套民族服飾,參加了中國國際時裝周,把傳(chuan) 統的民族技藝從(cong) 深山帶向世界。
貴州實施“錦繡計劃”以來,培養(yang) 出了一批技藝精湛、帶富能力強的創業(ye) 女性,帶動50多萬(wan) 名繡娘就業(ye) 增收,創造了60多億(yi) 元的產(chan) 值。除了貴州,全國各地都在積極保護、傳(chuan) 承古老的文化技藝,並利用非遺傳(chuan) 承人這一類公共服務人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截至去年底,我國國家級和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chuan) 承人分別達到3063名和16000多名。“十三五”時期,國家共投入資金2950萬(wan) 元,培訓基層文化隊伍超百萬(wan) 人次,其中培訓非遺傳(chuan) 承人群達10萬(wan) 人次,取得顯著成就。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村社會(hui) 事業(ye) 促進司鄉(xiang) 村文化指導處處長周峰說:“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五大振興(xing) 之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這個(ge) 魂就是文化,鑄魂的人就是鄉(xiang) 村文化工作者,國家已經製定了一係列政策措施來推進鄉(xiang) 村文化建設。未來就是要把這些政策措施落實好,給像韋厚珍一樣的文化傳(chuan) 承者切實的培訓機會(hui) 、及時的資金支持、廣闊的展示舞台,文化興(xing) 、鄉(xiang) 村興(xing) ,才能民族興(xing) 。”
今天節目裏介紹的城鄉(xiang) 規劃師和非遺傳(chuan) 承人,他們(men) 雖然從(cong) 事的工作不同,但他們(men) 都在農(nong) 村公共服務領域努力創新,積極改變農(nong) 村麵貌。像曾文婷她們(men) ,不僅(jin) 要用到專(zhuan) 業(ye) 知識,還要有辦法和農(nong) 民朋友進行有效地溝通,對鄉(xiang) 村進行新的規劃和設計,增加農(nong) 民新的創收渠道,在美麗(li) 新農(nong) 村建設上不斷發力。而韋厚珍他們(men) 也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的基礎上,加入時尚元素,讓非遺產(chan) 品煥發了新活力。他們(men) 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助力。最終的目的,都是為(wei) 了農(nong) 村發展得更美好,農(nong) 民的生活更幸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