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字化賦能公共文化服務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用數字化賦能公共文化服務
講述人: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主任 白雪華
兩(liang) 年來,我所在的文化和旅遊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以公共文化雲(yun) “十四五”建設項目為(wei) 抓手,全新改版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將其打造為(wei) 以“看直播、享活動、學才藝、訂場館、趕大集、讀好書(shu) ”六大服務版塊為(wei) 核心的全民藝術普及總平台,全麵整合發展中心主業(ye) ,充分利用移動端的便捷性,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裏”。為(wei) 基層公共文化機構研發“公共文化雲(yun) 基層智能服務端”,提供免費的一站式快速建站工具,現已有436個(ge) 基層單位部署應用。截至目前,平台累計注冊(ce) 個(ge) 人用戶達74.3萬(wan) 人,較2020年增長89.5%。
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助力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繁榮發展。在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的指導下,平台先後推出“村晚”、大家唱、廣場舞、“鄉(xiang) 村網紅”、“百姓大舞台”五大全國性品牌活動,線上線下融合聯動,形成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的大集成、大展台。
兩(liang) 年來,“村晚”從(cong) 區域“小歡喜”升級為(wei) 全國“大聯歡”,全國範圍內(nei) 組織超2萬(wan) 場,在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示範展示130場,總瀏覽量達1.4億(yi) 人次;“鄉(xiang) 村網紅”培育計劃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平台直播活動觀看量超過1000萬(wan) 次。
按照“需求導向、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則,發展中心牽頭,聯合各地文化(群藝)館,依托中央轉移支付地方“公共文化雲(yun) ”建設項目和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建設增量資源,形成全民藝術普及資源總庫,為(wei) 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地方文化雲(yun) 和基層文化館(站)開展全民藝術普及提供內(nei) 容支撐。
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通過整合“匯文采”版塊,承擔協調搭建全國及區域性公共文化和旅遊產(chan) 品推廣采購平台職能,2020年8月至12月成功舉(ju) 辦了“首屆全國公共文化和旅遊產(chan) 品雲(yun) 上采購大會(hui) ”,報名參展單位9029家,總訪問量776萬(wan) 人次。發展中心將牽頭成立由12個(ge) 省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參加的全國文采會(hui) 聯盟,具體(ti) 指導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區域性文采會(hui) 。
當前,發展中心開拓“鄉(xiang) 村公共文化建設”和“青少年美育”事業(ye) 領域,繼續推進全民藝術普及工作。“十四五”期間,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將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評審命名、開展“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區”試點工作、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創新發展複核、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等工作為(wei) 抓手,推動各地鄉(xiang) 村公共文化建設升級;以“鄉(xiang) 村公共文化空間設計展示活動”為(wei) 契機,開辟新的鄉(xiang) 村文化空間;用好“鄉(xiang) 村網紅”培訓計劃,挖掘一批鄉(xiang) 土文化人才,以文旅融合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們(men) 將努力推動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成為(wei) 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第一品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光明日報記者韓業(ye) 庭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