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觀念引導“美好生活”
作者:豐(feng) 子義(yi)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美好生活”,一個(ge) 通俗而又影響巨大的話語,正在成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新理念,同時也成為(wei) 我國新時代發展的新戰略。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人學內(nei) 涵應予以深刻的揭示,對美好生活需要應予以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用新的觀念引導美好生活。美好生活的建構,不僅(jin) 需要滿足,而且需要引導。有什麽(me) 樣的需要,就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生活導向和生活狀況。對美好生活需要作出認真的審視並作出合理的引導,這是建設美好生活的必要前提。
發展的引導
立足當代中國發展現實,發展的引導首先是新發展理念的引導。理念的存在是隱性的,但其作用和影響則是明顯而巨大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這既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hui) 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新發展理念作為(wei) 一個(ge) 係統的整體(ti) ,圍繞的一個(ge) 核心、貫穿的一條主線,就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正是圍繞這一中心,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guan) 於(yu) 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係列問題,闡明了關(guan) 於(yu) 發展的基本立場和價(jia) 值取向。新時代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堅守這樣的發展理念,追求的生活應當與(yu) 新發展理念相一致,應將這些發展理念具體(ti) 貫徹到生活的追求上。
其次是新發展階段主題的引導。新發展階段的主題就是高質量發展,這是區別於(yu) 以前發展階段最顯著的標誌。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發展中的“數量缺口”逐漸填滿了,“質量缺口”還較大;過去“有沒有”的矛盾基本解決(jue) 了,現在“好不好”的矛盾突出了。隨著人們(men) 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ti) 擴大,消費結構開始向多樣化、差異化、個(ge) 性化發展,人民群眾(zhong) 對產(chan) 品和服務的質量、品質要求日益提高,這就要求從(cong) “數量”向“質量”轉換,顯著增強我國發展的質量優(you) 勢。可以說,高質量發展既是由新階段人們(men) 需求的變化引起的,又會(hui) 引導新的需求,使需求的“質量”向高層次發展。
再次是新發展階段目標的引導。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yi) 的一個(ge) 基本目標,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也是人民群眾(zhong) 的共同期盼。為(wei) 此,黨(dang) 中央在2035年遠景目標中明確提出“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並提出一係列重要要求和重大舉(ju) 措。用共同富裕的目標來引導需求,這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美好生活的建立,不能隻關(guan) 注和滿足少數人的需要,而必須是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需要,在需要及其滿足上,切實體(ti) 現共同性。
價(jia) 值觀的引導
美好生活及其需要作為(wei) 一種理想性追求,內(nei) 含心理、倫(lun) 理、情感、風俗、習(xi) 慣等因素,但核心是價(jia) 值觀。有什麽(me) 樣的價(jia) 值觀,就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美好”需要。在對美好生活的價(jia) 值追求上,不少學者均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看法。特別是一些從(cong) 事發展研究的學者對什麽(me) 是美好生活提出了許多較有啟迪性的思考。如美國學者德尼·古萊在其《發展倫(lun) 理學》中就提出,“雖然在某些方麵,發展本身是追求目的,但在更深層方麵,發展從(cong) 屬於(yu) 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不等於(yu) 物品的富足,應當與(yu) 幸福相一致,“如果不聯係人類幸福的內(nei) 涵,就不可能做出生活質量高下的判斷”。這樣的價(jia) 值觀對於(yu) 美好生活及其需要的引導確實是有益的。
在對待美好生活問題上,應當注意劃清需要與(yu) 欲望的界限。由人的生存發展所提出的正當需要是應力求滿足的,而不切實際的欲望則是絕對不可助長的,因為(wei) 這樣的欲望是無法滿足且永遠不會(hui) 滿足的。“欲壑難填”,即為(wei) 此意。
加強價(jia) 值觀的引導,最根本的是要加強利益的調整與(yu) 引導。因為(wei) 價(jia) 值觀不外是利益的文化表達。在現實生活中,由其根本利益所決(jue) 定,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價(jia) 值追求有其共同之處。但由於(yu) 利益日益多元化,社會(hui) 階層、群體(ti) 日益分化,因而各種主體(ti) 又對美好生活有不同的訴求,價(jia) 值觀的矛盾、衝(chong) 突在所難免。要有效地引導需求的合理發展,必須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利益問題,協調好利益關(guan) 係,化解好利益矛盾,從(cong) 而在各種需求和價(jia) 值觀中間畫出最大同心圓,找到最大公約數,以利於(yu) 美好生活的建設。
生活邏輯的引導
現實生活中的邏輯是多種多樣的。市場有市場的邏輯,資本有資本的邏輯,日常生活有自身的邏輯,人的生存發展也有自己的邏輯。在現代社會(hui) ,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盡管各種邏輯都存在,但最為(wei) 強勢的還是資本邏輯,它無論是對經濟發展,還是對社會(hui) 生活的發展都影響巨大。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究竟怎樣看待資本邏輯?還是要回到資本邏輯的本性和功能上來。首先應當肯定,資本既然有創造文明的功能,那就應當充分發揮資本在創建美好生活中的積極作用。讓資本創造更多的財富,造福於(yu) 社會(hui) 、造福於(yu) 人民,這是曆史的必然。但是,資本既然是資本,就不會(hui) 改變自己的本性,這就要求恰當地駕馭資本,合理引導資本,防止資本盲目發展。無論是發揮也好,還是限製也好,最終的目的是明確的,即讓資本有利於(yu) 社會(hui) 發展和人的發展。
美好生活的建設和需要的引導,最重要的是遵循和貫徹人的發展邏輯。所謂人的發展邏輯,就是人自身發展各種需求、要素的內(nei) 在聯係及其發展趨勢,它反映的是人自身發展的內(nei) 在規律,其規律常常在現實中體(ti) 現為(wei) 人的發展及其需要的順序性、層次性、有機性。美好生活及其需要應當建立在人的發展規律基礎之上。需要指出的是,生活的各種邏輯也並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在美好生活的建構中,無疑要突出人的發展邏輯的中心地位,但這並不排斥其他邏輯的作用,讓市場邏輯、資本邏輯充分發揮其正能量作用,這正是美好生活建設之所必需。
人們(men) 自身素質提升的引導
美好生活不是社會(hui) 發展自然演化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既然是創造,就離不開主、客觀條件。在特定曆史階段,客觀條件是既定的,美好生活的創造主要取決(jue) 於(yu) 人。要創造美好生活,必須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生活的質量和水平就來自人的發展水平,即各方麵素質、能力的發展水平。真正的幸福美好與(yu) 人的全麵發展是內(nei) 在一致的。尤其是伴隨現代化的深入發展,美好生活越來越突出精神文化內(nei) 涵,這就對人們(men) 精神文化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隻有不斷提升素質、能力水平,才能達至美好生活。當然,關(guan) 係總是雙向的,人們(men) 素質、能力的不斷提高,又會(hui) 促進需要的變化,推動社會(hui) 生活不斷變革、發展。美好生活就是在這種互動中向前推進的。需要強調的是,美好生活的創造不是一般性地要求提升人的素質、能力,重要的是使人的素質、能力對象化,切實“改變世界”。因為(wei) 幸福美好生活不是自然降臨(lin) 的,“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美好生活的創造與(yu) “中國夢”的實現是一致的。
美好生活創造的過程也是新人成長的過程。人的自由全麵發展就是在勞動過程、實踐過程中進行的。正如馬克思所說,“在再生產(chan) 的行為(wei) 本身中,不但客觀條件改變著,例如鄉(xiang) 村變為(wei) 城市,荒野變為(wei) 清除了林木的耕地等等,而且生產(chan) 者也改變著,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chan) 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煉出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伴隨美好生活的創造,一代新人也會(hui) 脫穎而出,這正是美好生活所顯示的人學意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